试论英语教学中人文素养的浸育

2017-09-14 12:45许梁军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人文英语教学素养

许梁军

人文素养的培植是现代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初中英语教育也不能游离于这一目标之外。事实上,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培植如果处理得当,还可相得益彰。有鉴于此,在教学实践中,注重二者的有机结合,逐步摸索出从教育者自身到教育对象再到课堂教学等各方面有机衔接的英语教育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浸育式教学模式,与学生在教学中相向而行,唯此方能实现技能培养与人文素养共同进步的“双赢”。

人文素养初中英语教学浸育一、引言

毫无疑问,人文素养已成为当下教育的热点,随着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发展,我国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频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人文素养和交际能力。教育部2011年《英语课程标准》中对于语言教学的人文性也给出了较为详细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需要承担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培养跨文化意识,培植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创新能力,形成健全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英语新课程要求将人文素养渗透到中学英语教学中,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求。

何为人文素养?历来众说纷纭,笔者赞同龙应台教授的观点,她在1999年台湾大学法学院关于“为什么需要人文素养”的演讲中,作了以下描述:究竟人文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暂时接受一个非常粗略的分法,就是“文”“史”“哲”三个大方向。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与之相应,人文素养则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具体而言,则包括个体内在的人文素质,发乎行动的人文情趣以及与之相关的人文关怀。根据以上有关人文素养的应然内涵,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养”系指学生通过英语学习所形成的气质和修养,如品格修养、中西文化涵养、情感态度、跨文化交际能力、可持续学习的能力等。

初中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也具有语言研习的普适性特征。而语言作为交际的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和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蕴含着不同国家与民族之间不同的情感和价值观。每一种语言都是开启一个新世界的视窗,是该语言所属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历史、人文和文化等民族特性的集中体现。显然,外语教育传授的不仅是语言知识,还应包括该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和精神,由此决定了,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外语教学兼具工具性价值和人文价值。然而,长期以来受实用主义和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的影响,我们的英语教学极端偏向于语言的工具性,过分重视学生的语言技能而忽视了其人文性和育人功能。英语教学并没有从工具性霸权主义中解放出来。多数教师只是高喊人文教育的口号,但在实际教学中,依然是“书本知识型”的传统教育,注重知识灌输,轻视能力培养,课堂只是书本知识的机械化传播,毫无人文素养的人性化渗透。此外,受制于应试教育的无形拘束力,英语教学以应试为主导,以中考考试成绩为指揮棒,已成为从教者的一种集体无意识,英语教学变成了只重视认知教育,应试教育,轻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能力的锻炼。在学生一方,也逐渐养成了这样一种意识,即只要英语中考能够考到高分,英语的学习就算大功告成。这种传统落后的教育和学习观念,不仅使教师思维束缚,也大大消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的人才只是高分低能的做题工具。

柏拉图曾经说过:教育是为了以后的生活所进行的训练,它能使人变善,从而高尚的行动,“我们可以断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他们可以把知识装进空无所有的心灵里,仿佛他们可以把视觉装进盲者的眼里”,教育乃是“心灵的转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明确要求,“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一句话,教育关乎受教育者的人格、知识、能力和素质等的综合培养,绝不应将受教育者视为教育的工具。其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有利促进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及能力的提高。

人文素养对初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动力、学习绩效都有很大的影响,可以使学生在陌生的语言中找到自己熟悉、感兴趣的内容,激发他们学习英语和文化的兴趣,从而促进英语教学,实现英语教学与人文素养的有机结合。

在培养的方式上,笔者主张一种“润物细无声”、寓教于乐甚至寓教于无形的“浸润”方式,以减少教学的阻力,而不是简单、生硬的代入,努力实现知识和素养的同步增长。

二、初中英语教学中实现人文素养培植的途径

人文素养的培育资源在外语课程教学中大量以隐形的方式在教材、教师和各种相关的外语学科资源中存在,教师可通过课堂教学内容扩展渗透、教学方式调整唤醒、课外学习资料推荐引导等方式不断影响、熏陶、感染学生,从而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一)老师要充分认识英语学科的人文性特征,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

必须充分的认识到英语教师勿因人文性短时难以见效而不为,优秀的英语教师应 该选择把语言教学与相关知识以及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人文性内涵,“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普遍认同的良好个性品质与人格,如诚实守信 、谦虚谨慎、豁达乐观 、坚持真理、独立自强等”。一名教师本身就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他的言行举止、治学态度和敬业精神以及人生观价值观就是最直接的教学手段;他的人格魅力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人生阅历和审美情感等是学生个体人文素养构建的重要参考。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具有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树立语言与文化不可分割的教学理念,而且要把语言意识、语言形式意识、修辞意识和跨文化比较意识引入平时的备课环节;积累生动、典型的语料、事例,并能灵活地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注意不断挖掘和拓展教材内容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性、人文性、增强课堂教学中的人文内涵,将语言学习与人文教育有节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真正帮助学生开阔人文视野,提升人文素养。

教师要摒弃短视和急功近利的应试主义理念,强调以人为本,树立为了学生长远发展而教的理念。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才能让学生得 到充分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富于人文气息的氛围,走进 学生的内心世界,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及兴趣,尊重学生的内心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合作探究,通过外语学习使学生个人的情感和文化需要得到满足。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人文教育素材,建立语言基本技能与人文素养相融培养的教学模式

1.语言基本知识与人文素养的互渗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如果只局限于学生基本语言技能的培养,仅重视语音、词汇、句子结构等语法问题,也没有对语言点赋予丰富的文化知识,没有广博的知识延展,那么外语课堂就会变得单调、枯燥,就不可能产生良好的教學效果。老师在讲解语言知识点的时候,适时融入文化的内涵,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单词与语篇一样,同样隐含着丰富的文化大餐。词汇是语言中最活跃的成分,也是文化负载量最大的部分。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意介绍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英语中有许多词汇来自希腊、罗马、北欧神话、寓言、传说和典故。了解一些这方面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理解和运用。例如,在中国文化中,dog常被用来形容和比喻坏人,如“走狗”“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文化中dog却常带褒义,它象征人类忠实的朋友,甚至是被视为家庭的成员,还常比喻人,如a top dog (身居高位的人);Every dog has his day(每个人在一生中皆有得意之日)。Love me, love my dog(爱屋及乌);a clever dog (聪明的人);又如,a cats paw (猫爪子)。有一则寓言说,猴子怂恿猫从火中取栗,约定分而食之,猫每次捞出一颗,猴子即剥开吃掉,结果猴子受惠,而猫爪在火中灼伤,受人利用而一无所得,在英语中常用“猫爪子”来比喻“被人利用而自己并无所得的人”,如果学生在做阅读理解中,不了解这一文化内涵,就会不知所云,错选答案,如JudasKiss(犹大的吻,意指可耻的叛卖);如To meet ones Waterloo遭遇滑铁卢之战,意味遭遇到重创和失败,不懂这一典故,对与听力教学或者口语教学都会造成困扰。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把语言知识点的讲解与文化素养的内容融合起来,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趣味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语言点的时候,能关照其文化含义,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语言知识点与人文素养相融合的习惯。

2.英语阅读教学中与人文素养的融合

英语教材涉及中外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和价值观念等。所以英语学习要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和社会的行为规范,在阅读课讲解分析时,不仅要教会学生的阅读技巧、分析语言现象,还要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人物背景等,分析思想内容体现人文意识,渗透人文情怀。

以笔者的一次英语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为例,The Treasure in the Orchard,这是一篇生动的伊索寓言故事,极富人文精神,是生动的人文教材,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启迪教育意义。文章讲述了一位老者在临死前告诉三个懒惰的儿子,在葡萄园埋藏了很大的一批财宝。儿子们兴奋地去挖财宝,一无所获,但意想不到的是葡萄园大丰收挣到了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也明白了葡萄园中财宝的真正含义。课堂内容先从寓言这个概念入手,以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西方寓言的文化背景知识,并举例对比中外寓言的异同,从而在文化导入中渗透人文教育,这样学生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了解不同语言国家的人文精神。英语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文化导入的实用性、阶段性以及适用性的原则,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介绍个学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另外,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充分发挥人文情感方面的积极作用,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语言的运用,也能深刻体会寓言故事所赋予的教育意义;充分利用教材中颂扬人性美德的内容,凸显阅读课文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最后以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is Fable?这个问题引起学生深思,让学生主动思考文章的实质和教育意义,这也是一条“点拨-学习-品味-欣赏-思考-学习”的良性循环过程。教师在帮助学生领略文字优美的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鉴赏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他们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通过个人的方式来理解、感悟、认识人类社会,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和心智的发展。

3.增强跨文化比较意识的勾连

英语教学离不开跨文化交际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比较意识,利用发散性思维和联想,对课堂教学内容生发和延伸,提出问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与中国文化、价值观念、修辞方式、审美方式、表达方式进行比较,启发学生思考。找出共性和差异,引发学生持续探讨相关问题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例如,在新课标八年级上册module11 way of life unit1中,主要介绍了中国某地的春节风俗习惯或生活习惯。上这节课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讨论的环节,我要求学生把西方圣诞节的文化内涵和中国春节所蕴含的文化元素进行对比讨论,作为东西方辞旧迎新的春节和圣诞节,你更喜欢哪一个节日呢?请说说为什么。以便让学生对分别是中西方的两个重大节日有个更好的了解,也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还能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在这个模块的unit2是介绍了英国人的生活习惯。上课前,我选一些最能反映目标语文化的录像外,还选一些诸如英美人路上见面、相互问候的录像,从中也可看出文化差异,如英国人通常的寒暄方式是讨论天气,中国人的习惯是问彼此饭吃了没有。不同渠道了解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课上我就举例说,在迎接远方来客时,我们常以“您路上辛苦啦!”表示慰问,即用Im afraid you must had a tiring journey这一语法上正确的英语,可是英语国家的人听起来觉得很不自然,因为这种场合下他们使用的寒暄语往往是Did you have a good trip?或者Did you enjoy your trip?等这样令人愉快的语句。比较中西文化的差异可以使学生学到生动的文化知识,通过这种对比可以逐渐减少学生 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语用错。跨文化知识的教学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将文化教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积累—体验—领悟”的过程中建构个人文化素养,在通晓本族文化的基础上学会理解和包容异族文化。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包容的心态去汲取并熏陶于优秀文化之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形成独特的内在品格,要让学生在拥有民族自尊心的同时,学会接受并尊重异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为“会语言、懂文化、能交际”的世界公民。

(三)开展有效的课外学习项目,引导学生寻求课外知识资源与人文素养相融的学习内容

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除了教师有限的指导教学方法,学生还应在课后,有意识地积累英语文化知识。例如,学唱英文歌曲。歌曲常常能反映一个民族的心声和人们的喜怒哀乐,能表现不同时代的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格;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建议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比如,阅读哈利波特英文版、小屁孩日记等一些名家的作品。

环境对于初中学生学习语言与运用语言進行交际是十分重要的,外在环境的优化与渲染,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兴趣,从而走向自主探寻的道路,因此,教室文化和学校文化就成为了培养学生英语文化意识的另一片广阔的天空,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对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例如,可以“英语国家的节日”作为板报主题,教师在万圣节前夕的一周内,让学生搜集并讲述关于万圣节起源的故事 ,以聚会的形式模拟英语国家如何过万圣节。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英语文化知识与专长得到了施展,增强了合作意识,也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生活,最终让学生具有坚实的语言技能,丰厚的文化积淀,并形成自觉追求高尚的理想人格和较高的审美价值的人生态度。

三、结语

在初中英语课程教学中,语言基本技能与人文素养相融培养是时代对语言学习的基本也是必要的要求。这就要求中学英语教学要不断创新观念,注重人文教育,培养学生不仅具有语言应用能力,而且要有较高的人文素养,使中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心理上是健康、乐观、积极向上的;在思维上是创新的、活跃、灵动的;在伦理道德上是高尚、向善的;在审美上是有境界、有格调的。因此,英语老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教材,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深入了解教学对象,恰当安排课堂内容,引导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用英语老师独特的语言文化关怀,让人文教育渗透到英语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笔者相信,只要能充分认识到初中教学中辅以人文素养培育的重要性,与学生在教学中相向而行,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终有裨益。而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改变对于英语教育价值的认识:交流并不是语言的全部功能,教外语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一种工具,而是让他们改变他们的生活和心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韩红.外语教学创新探源,语言交往之维度.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3]孙有中.英语教育与人文通识教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4]傅瑞屏.初中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2012,(06).

[5]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人文英语教学素养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人文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