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珺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类型,对它的研究与实施将对发展学生主体性、创造性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整合课程模式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思想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的根本途径
(一)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所谓整合,就是指一个系统内各要素的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使系统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信息技术教育与整合模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充分重视学科课程、活动课程、隐性课程之间的协调统一,重视隐性课程的潜移默化作用,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在活动课程中弥补和完善学科课程中的不足,发展学生的个性。二是指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整合,即调整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改革评价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教、学生学、学生做(操作)以及学生在技术的支持下复习、运用旧知识,探索新知识。“课程整合”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養。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具有如下的基本要求。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学习。通过一个或几个任务,把相关的各学科知识和能力要求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所需要掌握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并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利用它实现相同的目标,我们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同时,课程整合强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学目标固定后,可以整合不同的任务来实现,每一位学生也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同样,在现代学习中,尤其是一些高级认知场合(例如复杂问题的解决、作品评价等)要求多个学生能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并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协作完成任务。而网络环境(尤其是互联网)正为这种协作学习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二)当前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突出矛盾
1.学科教育的基础性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性之间的矛盾。在学科的基础教育中,学科的内容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信息技术却有很强的应用性,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技术的进展息息相关,层出不穷的硬件、软件新技术不断地冲击着中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主要体现在:一是无法形成相对稳定的课程内容,同时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常面临知识老化的危机。二是学校为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只好不断地增添软件和更新硬件。
2.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和易受忽略的矛盾。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是毫无疑义的,这是由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中的重要性决定的。但是,实际上在中学中,信息技术课程受到忽略的情况并不鲜见。
3.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教学手段的落后之间的矛盾。信息技术课程讲的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内容,其先进性是一目了然的。但是,在我国大多数地方讲授信息技术课程的手段往往还是较落后的。
四、目前课程整合面临的几个问题
1.教学观念及模式的转变问题。由于信息技术教育起步较晚,在课程设置及教学模式上人们的认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具体表现是学校的课程设置单一,以教材为中心设置单一必修课程;在教学理念上:以计算机本身为学习对象,过分强调它的学科性,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模式上: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以及传统的教学手段。这些与信息技术本身的时代性、先进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课程模式的转变问题。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必须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3.师资培训问题。目前各学科教师使用计算机的意识还比较差,计算机应用水平也比较低,从而阻碍了课程整合的实施。可以说,提高各学科教师的计算机意识和应用水平已经成为当前最为紧迫的问题。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教育实践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包括推广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把师资培训工作看得多么重要都不过分。这里所说的师资培训不单指计算机操作技能的培训,更不是指要培训教师开发软件,而是指立足于在掌握现代教育和教育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的应用。
师资培训工作应该包括三方面:一是计算机意识、知识、技能与态度;二是学科教育理论与学科最新发展;三是教育技术和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第一方面,主要解决教师操作计算机的问题,使老师能够熟练地使用计算机,真正把计算机当作自己备课、授课、组织学生活动的工具;第二方面,主要是加强老师的学科修养,并且帮助教师更进一步地把握学科教育的目的和本质;第三方面,主要解决如何用现代教育手段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的理论问题。要搞好“课程整合”,就要把师资培训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
五、要求达到得课程整合目标
以多媒体电脑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十分普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已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所不可缺少的工具。教师、学生使用电脑进行查询非常普及和频繁,也非常熟练,有的是从各种光盘软件上获取资料和信息,有的则从Internet网上获取资料和信息……中学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里也配置了一定数量的电脑。学生的实验过程可以通过电脑进行演示,实验中获得的实验数据随时用电脑进行处理。
参考文献:
[1]孙国琴.信息时代的教学研究.中国电脑教育报.
[2]牛咏梅.中学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方法漫谈.
[3]靳江涛.信息技术教学园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