拦继伟
小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他们的情感、认知、道德、都正在形成,为了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认识自己的学习、生活,作为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有义务引导学生学会梳理自己矛盾的心理,让他们安心学习,健康发展。
小学教育心理健康学生发展一、在各科教学目标中注意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虽然在小学学科教学中,大部分老师强调传授知识,在乎学生学习知识的多少,教学效率的高低。但是大家不言自明地知道,学生在每门学科里学习知识的同时,心理、思想、认识、情感、意志、言行等等,都从里到外,由浅入深地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所以,在小学教学中,我们制定的每一学科目标都应与心理健育教育相融合,两者完美统一,形成完整、全面的教育目标体系。一方面,每一学科的教学内容都要在给学生传授的过程中以人的心理发展为基础,遵循小学生的心理接受规律,使学科内容既达到知识吸收目的,又完成心理教育的需求,让文化教育与心理教育結合起来,化解学生心理的矛盾与问题;另—方面,每一学科的学习不能只顾知识的传递,要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掌握、积累知识的同时,还发展能力、学习技能、完善思想品格,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小学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实现教育的价值。
比如,以小学社会课《我家的邻居》作为例子,看看如何把科教育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融合、渗透在一起。如学习目标:(1)懂得良好的邻居关系的重要性。(2)如何培养帮助、关心他人的良好情感。(3)如何做到维护住宅公共环境卫生等。这个学习目标“1”中,从心理教育方面就有认知目标;“2”有情感教育目标;“3”有行为教育目标。如此,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相融合,相渗透的教育教学目标,才真正符合小学教育的发展,也才能实现教育的目标。
二、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注意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我们往往说,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一点都不假。在每一学科教学中看似学生学的是知识,其实不然,除了知识这个结果,更重要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了如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和老师交流、沟通、和谐相处,等等。这就从某一方面实现了心理层面知、情、意、行的教育,真正让心理健康教育隐身在学科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现教育外积,内化的功能。
在小学教育教学中,每一位代课老师应该注意优化课堂心理教学环境,让学生在一个和谐、愉快的环境中,掌握学科知识,发展良好个性。比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提问时,学生没有答上来。也不要破口大骂,“你这个笨蛋”“对你太失望了”等,用这些消极的,挫伤学生自尊心的语言来斥责学生。而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积极思考,“你再想想”“老师再给你一点提示”等,也可以在学生回答不上来时鼓励学生,“加油!”“认真听讲,把你的聪明劲拿出来!”等。我们知道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坚持民主原则、和谐原则、兴趣原则、探究原则、成功原则,当然也要以师生和谐为主,以老师魅力、言行和学识引导、感化学生,使学科的教学过程充满积极、愉快的气氛,就能在教育教学中塑造学生性格、锻炼学生能力,使其在学习中学会观察、探索、研究,学会外吸内化,丰富自己,增强自己的领悟性,实现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双赢的教学效果。
三、在学科教学内容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小学的所有学科内容中都有德、智、体、美、劳教育的元素在其中。作为老师我们要在教育教学中注意挖掘和利用每门学科所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把它和教学内容结合在一起,传递给学生。比如,思想品德这门学科,它在小学教育中,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可以说,它掌握着学生心理发展的方向,推动着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发展。再如,语文,不但给学生认识世界、认识生活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开拓了学生的思想,让学生的内心变得强大、丰富。在语文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懂得了如何认识人,如何体味感情,理解别人,用宽容之心待人、爱人、助人,从而让自己拥有一个积极、阳光的心态,等等。因此,在小学教育中,老师要善于运用各类学科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把它与文化知识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在知识传递中有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中有知识传递,从文化知识到心理健康,全面完成教育教学的任务。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关键的,因此,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过程、内容,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使其渗透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谢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研究[J].科学时代,2013,(17).
[2]刘维良,齐建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2007.
[3]中国心理学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发展心理、教育心理论文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