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星明
视障学生由于视觉有缺陷,容易产生消极自我观念,主要与家庭教育、视觉受损程度、教育观念陈旧等有关。教师可从更新教育观念、引导视障学生悦纳自我、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获取成功体验、夯实知识和技能、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等方面培养视障学生的积极自我观念。
视障学生积极自我观念培养自我观念(self-concept)是一个人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所形成对自己的知觉、态度与评价的整合体,也是个人人格的核心。许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视障学生的自我观念较视力正常学生的自我观念更消极,视障学生常常无法正确评价自己、缺乏自信、对自己持消极的看法。因此,使视障学生走出自卑、树立自信,培养积极自我观念,成为当前盲校教育工作者不容忽视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视障学生消极自我观念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影响
子女视觉缺陷的残酷事实容易使父母产生负罪感、自责或焦虑,从而产生拒绝、溺爱、分歧、或过度护养等不正确的管教态度。不恰当的父母教养态度容易剥夺视障儿童独立自主的机会,容易给视障儿童带来巨大的心理创伤甚至造成心理扭曲,如依赖、放任、封闭、固执等,产生不良的社会效应、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
(二)先天和后天视障的影响
先天性视障儿童由于先天视觉就有残疾,出生后就看不见多彩世界,因此较能容忍因视障所带来的若干挫折和打击,对自己有较积极的看法,容易接纳自我。而后天性视障儿童因致残前对多彩世界有认知,致残后陷入黑暗世界,前后强烈的对比和反差,使其难以接受因视障所带来的诸多生活不便和困扰。一般来说,后天性视障儿童比先天性视障儿童更容易形成消极自我观念。
(三)视觉受损程度的影响
一般而言,先天全盲儿童比较能够接受自己的缺陷,当感受到他人的关爱和支持时,容易形成较积极的自我观念。弱视儿童则以视力正常儿童为参照标准,常以本身缺陷为耻,设法掩饰缺陷,无法面对视觉缺陷的事实。可见视觉障碍的严重程度影响着视障儿童自我观念的形成和发展。一般来说,视觉障碍的严重程度越轻,消极自我观念的形成就越有可能。
(四)他人观念的影响
具有民主、开放观念的地区比具有传统、闭锁观念的地区较能接纳视障儿童;具有特殊教育素养者比特殊教育观念模糊不清者较易接受特殊儿童。在一个开放接纳的环境中,一般人比较容易接受视障儿童,比较愿意协助支持他们,使视障儿童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反之,如果周围人对残障儿童持排斥歧视态度,容易导致视障儿童形成消极的自我观念。
二、视障学生积极自我观念培养的对策
自我观念在视障儿童人格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正确的自我评价和积极的自我观念影响着视障儿童的期望水平、成就、以及未来的幸福。因此,培养视障学生的积极自我观念,显得尤为重要。许多心理学者认为积极自我观念可以习得而成,通过教育支持可以改变视障学生的自我观念并朝积极方向发展。
(一)幫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优化学习环境
对视障儿童而言,视觉缺陷并不代表失去一切,问题是如何正确面对。一个开放接纳、充满着“爱”与“鼓励”的环境,才能使视障学生驱除自卑、学会接纳自己、肯定自己。因此,教师、家长以及健全人要多与视障学生交往接触,了解他们的身心特点,用实际行动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用爱去感染身边的人,形成一种爱的亲和力、爱的氛围,对他们不歧视,不排斥,做到公正公平,让他们感觉到人与人之间的爱的温暖,让他们在一种友善和谐的教育学习环境中,通过互相支持、鼓励、关爱化解其自卑心理,树立自信。让视障学生对自己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能积极乐观面对身体缺陷和由此带来的不便,并能努力通过缺陷补偿,发挥潜能,体现个人的价值和生命存在的意义。
(二)帮助视障学生全面了解自己、悦纳自己
教师应该引导视障学生充分了解自己,包括了解自己身体的美丑、缺陷、特长、视觉状态、行动能力、情绪、人际关系、态度、价值判断,等等,使视障学生在自我观察和自我分析中认识自己的身体,能坦然接受身体缺陷,肯定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教师应为视障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为每个视障学生制定个别化培养计划,有意识地培养视障学生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和个人专长,使视障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和优势,实现缺陷补偿和潜能开发,从而促进积极自我观念的养成。
(三)帮助视障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视障学生由于眼睛看不见,行动不便,在参与外界活动时,往往持退缩逃避的态度,形成孤僻、胆小、敌意、缺乏安全感等人格特征。因此,教师要创设各种机会,帮助视障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和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在活动参与中,视障学生才能进一步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学习交往技巧,提升生活适应能力。也只有在活动参与中,视障学生才能发现自己的才能和优势,才能消除原有的对自己的消极刻板印象,重建积极自我观念。
(四)帮助视障学生积极获取成功体验
成就动机是一个人行为的原动力,它影响视障学生适应生活的良好程度,也影响其自我观念的发展。事实上,成就动机包括追求成功与避免失败的动机,两者的相互矛盾可能导致个人的焦虑、恐慌、失去信心,甚至增加生活适应困难。因此,教师应根据视障学生特点,制定各阶段、合宜的抱负水平与追求的目标,鼓励他们努力实践和尝试,帮助视障生获取成功体验,每获得一次成功,都要及时给予肯定与表扬,让视障学生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以及对自身存在意义的价值感,让他们重新燃起对生活的热情与向往。比如,可让视障学生参与他们擅长的合唱比赛、器乐比赛、朗诵比赛和按摩技能比赛等,让他们在系列比赛的成功体验中重新认识自我,看到自己的生命价值,重塑积极自我观念。
(五)帮助视障学生夯实知识和技能
一个有文化,有修养的人,认识世界就更深刻,更有见解。因此,盲教育工作者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视障学生的自学能力。一方面,通过广猎百科文化知识,增长见识、开拓视野、提高境界,增强个人修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逆境和挫折。另一方面,帮助视障学生学好扎实劳动技能和精湛的职业技能,有一技之长在身的视障学生会更加自信、更能愉快接纳自我,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六)帮助视障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人一生的成长、成才,都离不开与他人的交往。健全人如此,盲人也如此。卡耐基曾说过,一个人事业的成功,15%依靠的是专业技术,85%依靠的是良好的人际关系。视觉障碍学生虽然缺乏视觉表象,与人交往时心理有些自卑,然而他们内心是极其渴望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尤其渴望回归主流社会,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因此,教师应该协助视障学生消除自卑心理,运用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和沟通技巧,积极主动与他人交往,建立平等和谐温馨的人际关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能使视障学生感受到人间温情和生活的美好、消除人际敌意和交往隔阂,在人际互动中,能展现自己的阳光心态,养成积极、乐观、友善、平等的人生态度,促进视障学生积极自我观念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方俊明.特殊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3]张福娟,谢立波.视觉障碍儿童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J].心理科学,2001,(03):154-156.
[4]贺荟中.视障儿童的认知特点与教育对策.中国特殊教育,2008,(04):4.
[5]李祚山.视障儿童的人格与心理健康的特征及其关系研究.中国特殊教育,2005,(12):79-83.
本文系湖南省职业教育省级重点建设项目:特殊教育示范性特色专业群(湘教通【2015】433号)的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