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英
初中化学课是对学生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学好化學不仅为学生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更深层次化学专业知识奠定基础,也为学生将来在生活和工作中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础。从打造高效课堂做起,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根据自己多年的从教体会,谈谈对化学教学的认识。
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基本原则第一,教师对刚接触化学的孩子要少一些说教,多一些兴趣引导,通过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兴趣,让化学走进学生们的心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求知的巨大动力,兴趣的培养在于诱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扫除学习中的障碍,唤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这时候我将及时结合那些化学知识点,有目的地编排出一个个化学小故事,每个故事都有针对性,同时还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名人轶事等,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化学需识记的知识比较多,有时又很集中。其中的二十七种元素符号,就很难记,教学过程中我从第一章开始,将需记住的元素符号分批分期地布置给学生,并经常提问鼓励。我还把元素符号、原子团等引导学生自己制成小卡片,把化合价编成顺口溜等,增强学生的记忆。我根据初中生形象识记能力超过抽象识记能力、喜欢动手、再造想象力等都比较丰富的特点,成立了化学探索兴趣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锻炼学生动脑、动手、动笔、动口能力,从激发兴趣入手,训练发现思维和创新思维,发动学生利用小药瓶、塑料袋、铁丝、蜡烛等广泛开展微型实验活动。在学习了着火点以后,我组织学生做“玻璃棒点灯”等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我有目的的借助于图片、模型、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这些活动的开展消除了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畏难情绪,使学生感到化学有趣,乐意学,使智力和能力同时得到了发展。
第二,教师在课堂上要少一些填鸭式的讲解,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动手动脑的训练,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我们教师要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使他们能轻松接受,关键在于我们的启发和引导。教师不但自身要有极渊博的知识,较强的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还要在课前充分理解吃透教材,掌握学生,瞄准学习目标,深入准确、画龙点睛地讲。教师要设疑解难,创造思维情境。学生练习是巩固知识的途径之一,教师引导学生训练,要练到点子上,教师要精心设计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问题,引导学生在分析研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所学知识。能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的或口头表达练习的,就尽可能让他们动手动口实践,以达到真正掌握知识,举一反三的目的。有些问题,能学生自己解决或小组合作解决和自我展示的,教师只纠正和点评就可以了。
第三,少一些理论表述性试验,多让学生进行一些自己动手操作性实验。凡是从事化学教学的老师都知道,老师在课堂长篇大论讲实验不如教师给学生做一下演示实验,而教师做演示实验远远不如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这三种教学方法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效果是逐渐递升的,讲实验和演示实验只是学生的一种感知,间接性的,而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则是直接感知,一种身临其境的体会,它能让深刻学生体会知识获得的全部过程。这样学生就会感悟到由“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进行实验”“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的全部过程。这样身临其境,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眼、手、脑、心等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去,效果自然就会很好,学生掌握知识必然非常牢固。因为分组实验,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成为学生掌握知识的最有效的途径,这样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当然,学生所做的每个实验并不会都能成功,这时候老师及时引导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这也正是学生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过程。这样书本上的知识会在实验中得到扩展,得到升华。我们的化学检测中往往会设计一些问题实验探究题,这也是学生的一个弱项,把分组实验搬进课堂,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就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这方面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增强学生的解题能力。
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如何,关键是教师的课堂教学成效如何,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用心去打造自己的课堂,该少的一定要减下来,该多的一定要加上去,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