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志强
面对孩子,教师必须拥有一颗童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要想进入童年这个神秘之宫的门,老师就必须在某种程度上变成孩子。”而老师要把自己变成孩子,首先就应该拥有一颗童心,以孩子的心态和情感走进孩子的生活,理解孩子的天性。
老师学生爱心耐心随着素质教育逐渐的深入人心,人们对教师的教育教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着内心世界丰富多彩而又略显稚嫩的小学生,如何以良好的沟通方式来促进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为细腻的要求。把握沟通时机,当孩子需要爱护、理解、引导时,也正是师生情感沟通的最佳时机。作为教师要做一位有心人,善于捕捉这个最佳时机。为了很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我们应该尝试以下四种方法,或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用爱心和耐心接纳每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由于各个方面的原因,他们在学校的表現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了解这一点,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我们都应该用心去接纳每一个孩子,面对孩子的错误或不恰当地做法,老师要耐心的等一等,给孩子以勇气和信心。对小学生来说,老师的鼓励和信任是帮他们树立起良好情绪反应的催化剂,也是勇敢地面对外界的良好的心理基础。心理学家发现,信任的语气会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有助于树立自信心,形成友善、真诚、合作的品质,社会适应能力强,更能与人建立互信关系。当孩子犯了错误或者做了不恰当的行为之后,不要暴风骤雨地指责学生,而是给学生自我反思与回味的时间,老师要耐心的等待孩子,让他自己相信自己会改正并做得更好。老师指责和怀疑的语气会给学生造成巨大压力。要让学生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目中是个好学生,虽然自己犯了错误,但老师还是对自己十分信任肯定的;反之,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老师心目中已经不是好学生子了,就有可能破罐子破摔,增加老师教育的难度。老师不妨换个语气,如“这次打破教室的玻璃勇于承认错误很好,如果打碎的玻璃刺伤其他的同学可就麻烦大了,希望你以后要在玩耍的时候要注意安全。”这样,孩子就会更好地进步。
二、尊重学生的选择,告诉学生行为的边界
随着学生的一天天长大,他们也在用自己的行为来探索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孩子从两三岁起就萌生了自我意识,越来越有主见,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强。因此,当学生提出不同看法或要求时,老师不要认为这是不听话的表现,粗暴回应,而是要和学生共同分析比较,来促进孩子的认知。比如,学生十分讨厌写英语作业,不要武断强迫,而要用尊重的语气说:你们不喜欢写英语,我可以理解,但英语对我们来说实在是太重要,每一个同学说说自己为什么不喜欢写英语作业?”这样说,学生更乐于接受。找到原因,共同努力,大家把英语作业认真完成。
三、放下身段,平等对话
有些老师跟学生说话常会表现为不耐烦,甚至对学生与自己意见不一致武断地下结论,总是高高在上,不能静下心聆听孩子们的心声,这样不仅会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有可能把他变成毫无主见的“乖乖仔”。因此,老师要孩子做某件事情时,最好放下身段用商量的口吻,让他感受到被平等对待和老师的和颜悦色,从心理上更乐于接受老师发出的各种指令。比如,当老师看到教室的卫生状况特别的糟糕,不要用指责的语气命令:“教室这么乱,是猪窝吗?赶紧给我收拾好!”而要语重心长地说:“老师给你讲过一句话,叫‘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你不是很有志向吗?那是不是应该从搞好教室卫生开始呢?”
四、学会准确地赞美自己的学生
花草树木都向着太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喜欢被鼓励。每个孩子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老师用赞赏的口气跟孩子说话,会让孩子产生快乐的情绪体验,强化优点。若发现孩子有值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动作、表情、肢体、眼神,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例如,一个原本不怎么突出的孩子,老师若天天真心诚意的对他说:“你上课满专心的,成绩应该会越来越好,老师对你有信心,加油!”适度的期许,会产生鼓舞振奋的力量,这也是希望孩子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是,老师如果没有准确地把握学生的优点,有针对性的对学生提出表扬,学生就会对自身的状况产生错觉和误解,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有的教师上课满口的赞美:“你真棒。”可是,学生只听到赞美,而没有搞明白自己的“你真棒”到底“棒”在什么地方?有针对性的表扬使学生更能清醒的认识自我,找准自己努力的方向。
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切实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教师自己,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依靠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孩子感受到老师是“一个有感情的人”。只有这样,学生才敢于、乐于、愿意与我们沟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