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文秀
从中日文化差异出发,依据中日文化的不同,对中日学校教育理念进行了比较与探讨,给出了深刻的启示。所以,借鉴日本学校的先进教育理念,在培养学生智力的同时,还有注重学生创造力、自信心和爱心,达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中日文化学校教育差异启示一、中日文化的差异
中国和日本同属东亚文化圈,针对教育理念的不同可以从家文化和学校文化这两个基本
点出发。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中国的某些传统文化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潮流,相反日本的部门文化在竞争中取得了胜利。家文化对于家庭教育理念的影响是直接有效的,因此,本文重点分析中日家庭文化和学校文化教育的差异。
(一)家长权力
在家长权力上,中日两国都是父亲占主导地位,尤其是在日本,更是如此。父亲是一家之主,父亲的言语和命令不可违背,但是两国的家长权力还是有所区别。中国的父亲只要在世,家族就必须听从父亲的指令和安排。但现在也有所改变,母亲决定孩子教育权利的情况也比比皆是。而在日本,当父亲年迈体弱和父亲的精神状态尚不足以做出正确决定时,父亲就会把家族权力交给年轻的继承人。这样,年轻的继承人就成为了这个家族的决策者,一切指令和安排都得听从继承人。这方面可看出,日本家长权力制比较民主和灵活,而中国的权力制过于死板和封建,直接阻碍了家族的良好发展。在家庭教育上往往出现父亲(或母亲)个人的狭隘想法就决定了儿童今后学校教育发展的命运,父亲(或母亲)的想法会强加在孩子的身上,使孩子的学习失去了兴趣,阻碍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甚至一些孩子的个性或特长,会在孩子接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成长过程中被扼杀掉。
(二)学校培养重点
在学校教育的培养重点上,中國的各类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唯一的要求就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必须突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此类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前段时间甚至出现了小学生入学面试的现象,要求和标准就是考察学生的文化知识掌握程度,考察标准过于单一和苛刻。而在日本,对于学生的考察重点有所不同,他们虽然在知识掌握程度上有所侧重,但是绝不是唯一的标准,他们在学生的礼貌和动手能力上也有所要求,总体标准均衡且基本。在这样的学校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其综合、全面发展的基础相对中国学生就要全面均衡。从这一方面看,日本和中国在学校培养重点上,存在差异。
(三)学校培养目标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教育发展同样有了跨时代的发展,日本的综合国力仍旧排名靠前。国家的强大与学校培养目标息息相关。日本国土资源匮乏,大多数教师也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主张不光学习文化知识,在培养孩子的方面更是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给予孩子更多的实践动手能力。相比较日本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来说,中国的教育培养目标显得有些狭隘。从小孩子在家中就被灌输“学习才是唯一的出路”的极端思想,孩子的瘦弱肩膀上担任着振兴整个家族的希望和责任,从而对于孩子的心灵和精神上都造成及极大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曲解了学生从小对于教育的理解。虽然现在学校都在提倡素质教育,但素质教育一遇到升学就会退居二线,成了一些学校的鸡肋。
二、日本的学校教育理念
(一)重课堂知识课堂消化理念
相比较中国教师“通过繁重的课后作业”的题海式教育,日本教师特别重视学生的课堂教育,讲究的是注重学生课堂效率。从进入幼稚园初期,尤其是刚学习的初级阶段,幼儿们就被鼓励,在课堂上所学的东西,要争取能在课堂里领会、消化、吸收,同时,会根据课堂教授的相关知识,配以适当有效的作业,一来可以检查学生的所学效果;二来可以较好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加强巩固。如果效果不好会及时的对学生进行辅导教育,保证回家后不再做作业,让家长来辅导。
(二)重动手、互助教育
在日本,会发现在各大中小学的校园里,都会有一群学生在校园里或在学生实践活动室做着手工实践课。这是由于在中小学老师讲授完课堂上的内容后,都会鼓励学生到校园或者实践活动室去实现老师所讲授的内容目标,如何也实现不了时要向其他同学寻求帮助,互相讨论,团结起来克服困难。这样,无形之下就锻炼了孩子的动手和实践的能力,养成了乐于助人、互相帮助的宝贵品格,这对孩子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三)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培养
在日本,多数教师会根据孩子们的实际情况,鼓励他们在个性方面、综合全面素质方面加强发展,充分培养孩子们天生具有的优势,以此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兴趣。例如,孩子从小体质、体能好便会鼓励孩子去参加体育训练,挖掘体育才能;若孩子从小对音乐感兴趣,便会鼓励孩子较早地接触乐器,激发孩子的热爱;不仅要培养孩子在学习知识的能力,还积极鼓励孩子们勇敢的突破自己,去参观旅游,开阔视野。
三、日本给中国学校教师的启示
对比日本教师注重培养孩子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中国多数教师对孩子在理论知识学习方面用力有所偏重。在知识的学习上不惜布置繁重的家庭作业,一味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忽略了其他各方面的培养,阻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中国的教育者们需要学习日本的教育理念:
首先,要想更好的教育学生,首先自身得具备更高的教育能力。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多半在于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因此很大程度上由老师的智力和能力决定,老师的教育方式决定着孩子的学习成长方式。因此,要培养学生首先得培养自己,让自己多学习、多经历、多积累。
其次,品德重于学问。改变教师心中学习重于一切的落后观念,这个社会需要的全面的人才,而不只是要求学习成绩。不具备良好的道德操守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学习成绩也就很难上去。品德才是高于一切,良好品德将会对今后的学习和生活造成百利而无一害的影响。
然后,注重挖掘孩子各个方面的潜力。学习文化科知识并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不乏有很多孩子除了学习,其余各方面都具有罕见的天赋和潜力。孩子在年幼时期自身是发现不了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慢慢的发现和培养,而不是只让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将孩子与众不同的天赋和能力所埋。,要知道,兴趣和擅长才是孩子进步的源动力。
再者,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平时时常关注孩子的心理动态变化,若出现了不正常的想法或心思,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改正,避免不健康成长的态势出现。特别是在面对困难、不利因素,甚至挫折失败时,要鼓励学生学会冷静、全面、科学的思考,积极勇敢的面对和克服客观存在的困难或挫折。注重培养孩子善于沟通、乐于沟通的能力和性格,会鼓励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达到正常学习成长的目的。
最后,注重孩子有关智力因素的培养。孩子的智力有时并不是天生决定的,需要教师来自各方面智力因素的培养。例如鼓励孩子多出去开阔视野、多交流、多动手操作等方面。一味地让学生给呆在教室学习,看课本写作业只会削减学生的创造力,不利于学生智力的提高和培养。
四、结论
中国的未来发展与学校教育息息相关,而孩子的学校教育的重任由中国的亿万教师肩负。因此,教师一定要从提高自身开始,注重培养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而不只是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全面发展才是培养国家所需建设人才的重点。因此,教师和父母应多学习日本学校教育的理念,保证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原太栋.中日合作学习的比较研究[J].新课程,2012,(05):25.
[2]徐密.中日文化差异对日语教学的启示——以待遇表现的课堂教学为例[J].海外英语,2010,(07):278-279.
[3]赵斌.中日企业文化差异对合资公司教育培训影响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3.24-5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