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校学生就业倾向性探析

2017-09-14 13:46王春艳王秋嵩苗旭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沈阳东北毕业生

王春艳 王秋嵩 苗旭

通过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区域选择出发,通过分析导致学生离沈就业的辽宁地区经济下行问题、个人发展空间的环境发展问题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从体制机制改革、高校结构改革和大学生关注的创新创业环境及民生生态问题给出吸引人才的建议和对策。

沈阳高校毕业生就业东三省曾经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在建国初期,拥有者雄厚的工业基础,为共和国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多项第一。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东北也面临着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挑战。国家早在2003年就实施了对东北老工业地区振兴的决策,东北的改革也略见起色,但是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儿的关键时期,需要阵痛后的思考,按照2016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着眼全局、务实发展,开辟适合东北再次振兴的道路。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的人口与经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且往往会相互作用。因此,留住人才、吸引“孔雀东北飞”对东北的再次振兴尤为重要。作为高校一线就业工作者,本文以辽宁沈阳高校毕业生为例,探析毕业生流失原因以便“对症下药”。

一、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影响因素

大学生就业城市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他们将来发展的格局,事业及生活。同时决定了就业城市的人才流入情况,影响了该城市未来发展的程度和速度。但是沈阳目前的情况并不在大学生人才流入的首选之列。

1.就业岗位是否充足

东北作为最早的工业化地区,曾经是全国经济的骄傲。物产和资源丰富也造就了这片黑土地吸引更多的人来东北工作和生活。曾经东北的辉煌仰仗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沈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主要经济来源是重工业的国企,而近几年东北经济遭遇困境,国企招聘岗位名额有限,民营企业又发展缓慢,新增就业岗位数量减少,但毕业生人数却因前几年各高校盲目扩招和盲目开设热门专业在逐年增加,本地的富余劳动力只能向外转移。诸如广告、新闻等传媒专业、经济、金融和管理等社科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求职中普遍感受到,沈阳地区相应的就业岗位少,有限的招聘岗位所能给出的薪资水平和发展空间也难与发达地区相比,因而缺乏吸引力。

2.个人发展空间

作为中国计划经济模式下建设工业化的样板和标兵,东北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极大的不适应。能提供最多就业岗位的民营企业,在东北举步维艰。有人把东北人评选为全国“最贪恋体制的动物”。东北人曾深受体制影响,讲究面子,这也造就了全中国最讲求人情关系的社会。从小在家中亲人“进大国企、端铁饭碗”思维的影响下,当今的大学毕业生一方面对留在体制内有渴望,同时又难以抵御北上广深这些经济发达城市抛出的晋升空间更公平、更多样的诱惑,而后者更加符合当今青年一代的精神追求。此外,经济待遇也是毕业生考虑的一个因素,南方等经济发达地区能够给毕业生更好的薪资待遇并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也会遇到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3.其他社会因素

沈阳作为中国乃至東北亚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有着“东方鲁尔”的美誉。曾经烟囱林立和大型机器的轰隆声是沈阳人的骄傲,但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规划和对环境的保护。由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也引发了城市交通拥堵、空气污染、污水处理、垃圾堆放等一系列城市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生活质量和居住环境,渴望拥有方便快捷的生活圈,足够的花园绿地,就医和社会福利。因此,社会软环境也是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的考虑因素之一。

二、毕业生离沈就业的原因分析

1.辽宁经济持续下行让毕业生信心不足

在2003年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指导下,2007年-2010年,东北经济增速一直高于东部地区,然而在“十一五”期间增速靠前的东北开始陷落。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可知2014年辽宁GDP为28626.6亿元,位列全国第七;同比增速5.8%,列全国倒数第三。2015年辽宁省GDP为28743.4亿元,位列全国第十;同比增速3.0%,位列全国倒数第一。2016年辽宁省GDP为22037.88亿元,位列全国十四,同比增速-2.5%,位列全国倒数第一。虽然,辽宁在顶着压力和阵痛“挤水分”,2016年较上一年倒退了四位而且出现了负增长。辽宁省省长陈求发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辽宁经济形势严峻复杂,有效投资增长乏力,工业下行力持续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不活,财政收入增幅下降。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所有的要素流动趋向于发展更好的地方,包括人才。辽宁这几年在经济上有一些滞后,自然对人才的吸引能力就下降。根据日本和德国等国的先例,劳动力负增长后,由于经济减速和结构性失衡,失业率(尤其是青年失业率)会更高、劳动参与率会更低。因此沈阳一方面劳动力严重短缺,另一方面失业率还将上升、劳动参与率也将下降(隐性失业),“用工荒”和“就业难”将长期并存,劳动力将继续外流。

2.发展环境难以满足毕业生需求

留住人才不光靠感情,更要看条件。企业的发展潜力、企业的发展环境、当地的收入水平、城市的生活成本和舒适度都是决定毕业生去留的关键因素。2016年辽宁已经挤掉了市场中的虚报产能和落后产能,2017年去产能力度和难度将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涉及企业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调整、富余员工的转岗再安置。国有企业正处于转型中,发展不明朗,也让毕业生望而怯步。

当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沈阳城市经济的新生力量,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也是城市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同时民营经济在沈阳发展的还不充分,企业数量、规模和实力偏弱,新进兴起和引进的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发展初期,难以为毕业生提供完善的发展平台,相应的福利待遇也较一线和南方发达城市有差距。

3.体制机制障碍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东北地区人口净流出为180万,随之而来的低出生率也正在加剧。2015年5月,标准排名(中国)研究院发布的一份统计报告显示,在全国大学生毕业统计中辽宁的两所“高薪大学”流向北上广发达城市的占到四成以上。面对人才流失归根结底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有效发挥市场在配置人才资源上的决定性作用,减政放权,给企业更多的自主权,给员工更好的平等发展的机会和平等言论的自由,避免人为设限和人为设坎儿,积极营造和谐的发展环境。endprint

三、吸引人才的举措和建议

1.完善体制机制

东北老工业基地要复兴必须拿出战胜困难的信心和知难而进的勇气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尽快完成与市场的对接,扩大开放,形成充满内在生机活力的新体制和新机制。转变政府发展理念,加强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摒弃不合理不科学的人才管理模式,优化办事流程,减政放权。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和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在东北“靠关系,讲人情”谋发展的非常态人才管理模式。坚决打破限制人才发展的不合理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不断培育良好的人才环境,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沈阳,振兴沈阳经济,也让这座城市充满生机活力。壮大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集团和龙头企业,支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推动民营企业与高校的产学研合作,转变大学生对民营企业的观念。

2.着力结构调整

在德国,鲁尔区通过转型,已从一个以煤炭和钢铁为基础的旧工业区,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服务业及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经济区。东北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重工业及装备制造业基地,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上看与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有异曲同工之妙,因此,可借鉴鲁尔区成功转型的经验。高校也要尽快完成供给侧改革,从“需求侧拉动”到“供给测推动”的根本改变,抓住主要矛盾,立足经济,聚焦现代大学的改革实际,处理好均衡与公平、质量与效率问题,为国家和人民提供满意的教育。大学供给侧改革主要集中在劳动力和创新方面,提高高校供给端的质量、效率和创新性,使其更加贴近大学生的需求和习惯,努力满足大学生个性化发展需要和未来社会的人才需要。高校也要调动和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和推动高校自主创新和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形成大学自主创新文化体系。

3.鼓励创新创业

響应国家号召,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种创新”的良好氛围。加快创业园区、创业俱乐部、创业孵化基地等众创空间的建设,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和提高公司登记注册便利化程度,推行创业税收减免政策。推进创新链整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高校、职业院校、科技服务机构等参加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中试和产业化之间的有效通道。降低大学生创业成本,开展创业担保贷款,放归市场放开竞争性经营行业,聚焦优势项目积极争取地方投资和天使投资。加大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组织开展老工业基地产业转型技术技能人才双元培育改革试点。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就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设立高校、职业院校毕业生创新创业基金,引导大学毕业生在本地就业创业。降低重创空间的准入门槛,积极引导成果转化和与小微企业的技术对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鼓励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广泛参与各类项目。

4.改善民生和保障

通过前期调研得知,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对就业区域的民生生态环境也十分关注。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是也是判定东北老工业基地是否振兴成功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抓经济促发展的过程中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享受到更公平的惠民政策。加大民生建设资金投入,全力解决好大学生毕业生关心的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保障民生链正常运转。要坚决守住民生底线,防止经济发展下行压力传导到民生领域。生态环境也是民生范畴。求发展的同时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坚决摒弃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发展模式和做法,努力使沈阳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参考文献:

[1]蒋同明.何时孔雀东北飞:基于对东北人才净流出的思考.中国经贸导刊,2016,(08):62-63.

本文系2017年度沈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项目编号:SDSZ-2017-010endprint

猜你喜欢
沈阳东北毕业生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最小和最大
大东北的春节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新一线城市”吸引毕业生
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51万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