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正月的这次调查历时一个多月,我们开着车在湖北竹山、竹溪两县之间跑了24处古文化遗址,除祖师尖遗址、东岱鼎遗址、五凤寨遗址外,其余21处均分布在鄂、陕两省省境分界线所处的山岭上,有的遗址墙体充当了地域分界线,有的遗址则分跨两省。翻开手头那本《中国旅游交通地图》,鄂西地区的无名道路密如蛛网,像毛细血管一样,“毛细血管”的末端,一般都会停留在画有长城标志的位置,或某些名字古怪的古城寨旁边。
为了方便记录,我们把界岭上的这21处遗址,按主体遗存及其属性分作长城、山寨、寺庙三类,其中寺庙遗址只有1处,叫作泗王庙。陕西、湖北的省界在泗王庙遗址的废墟上横跨过去,将其一分为二,从山门的位置走到正殿,等于从湖北走到了陕西。我们在这里找到5块清代石碑,碑文上有“秦楚供奉”“秦楚士民祈雨之所”等题铭,这至少说明,明清年间“秦”“楚”依然是区分两地及两地居民的习惯称谓。
沿着地图上的“毛细血管”所能到达的7处山寨遗址,大都坐落在山顶,好在鄂西北秦岭一线的大山植被并不密集,爬起来不难。这种立在山顶的城寨,由封闭式的墙体作寨墙,开设有可供进出的门洞,有的山寨内现在依然存在可以住宿的房址。
能够在地图上寻到的长城遗址有13处,大都位于垭口及两侧的山脊上,有长条形的墙体作挡墙,每一处垭口都设有通行的城门,有的垭口修成城堡,还有的在垭口近旁依城墙建有营房。如今大多数遗址都被植被遮掩、覆盖。
虽然年代久远,但仔细搜寻,依然能在遗址中找到瓷片、砖、瓦、木料等遗物,但战国至秦汉时期的物质遗存基本没有。竹溪关垭遗址,城堡东城墙的外墙墙体内夹杂有青花瓷片及青釉缸片,可惜最早也只能上溯到明清时期。关垭遗址的城墙有内、外两重,内墙体较松散,主要是黄土,夹杂有砂石及石灰;外墙体用三合土构筑,三合土为黃土、石子、石灰与猕猴桃的藤汁掺和而成,是明清时期较为典型的建筑用料。据说三合土硬度极大,可以抵抗强弓和巨石的撞击,我们试着用铁锹在夯土上用力敲击了三下,的确只留下了三条不深的白道。绕到城墙坍塌的断面处,可以看到,城墙的内外墙体似为同时夯筑,内墙体上、下土层特征一致,且与外墙体的接触面整齐,这还是我头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到失传已久的“干打垒”法夯筑。城墙上到处都是使用夹棍和穿棍遗留下来的痕迹,据此推断,关垭遗址现存的城墙年代不会早于明代(以夹棍、穿棍作为支撑的“干打垒”建筑模式,有点像现在的脚手架工艺,据史料记载,为明代末期的建筑方式),至少最后一次修缮是在明清时期。
三里沟遗址,城门一侧,一间房子坐落在经人工平整的山体基岩上,利用城墙作为一面墙体,房内地面填铺着一层黄土,城墙压在黄土之上,黄土层下曾经出土了一件明清时期的青花瓷碗,这层黄土和这个瓷碗暴露了这段城墙的“年龄”,也不会早于明代。
梭子沟、铁炉沟和浬泗沟位于湖北竹山和陕西白河之间的界岭上,被长长的边墙连接着,这一段遗址没发现过什么令人兴奋的文化遗物,清嘉庆版《白河县志》倒是记载了这段长墙与白莲教之间的渊源——它很可能就是清代为防止白莲教起义军自竹山进入白河的边墙。
十年前,湖北省有一支“楚长城”遗址考古调查队,跟我们一样带着希望在这里考察过,他们沿着这道长墙,把视线伸展到竹溪、竹山境内的陕鄂界岭一线。他们比我们走得更远,在大山的更深处,发现局部地段也保存有古长墙遗址,这些遗址不可能是一条全线规模的统建长城在局部地段的历史遗留,所以,他们把竹溪、竹山境内鄂陕界岭一线的古长城遗址定义为明清时期的长墙,属区域性的治安或军事防御设施。总之,跟我们一样,走过一圈之后,又回到原点。
回想那本记载了修建这段古边墙修建细节的古书《东坝风土人情记》,是它把我们带到这秦楚交界的山脊上,却使我们陷入了更深的迷茫。经过这次实地探访,我也深深理解了为何有关“楚长城”的争论几十年来总不能尘埃落定。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山大,水深,林密,人迹罕至,是这一地区的基本特质,隐藏在山林里的墙体高高低低,不时被枯枝败叶和茂盛次生林腐殖质所遮盖、掩埋,在崇山峻岭间历尽艰辛,攀爬寻踪,所看到的总是冰山一角,就好像盲人摸象,要弄清这一带的“长城”状建筑到底有多长、如何分布,仅靠屈指可数的专业考古人员和我等业余爱好者,谈何容易。时至今日,关于这陕鄂边界上古石墙的全貌,仍是家底不清,没人能说明白。
Tips
鄂西北疑似“楚长城”的考古统计
经南阳、平顶山、驻马店等17个县市基层文物部门合作,初步调查出,传说中“楚长城”的区域内,有古城寨(列城)1026座,其中干垒石古城寨桐柏72座、方城31座、南召199座、镇平38座、内乡62座、西峡26座、淅川150座、邓州22座、泌阳22座、确山27座、舞钢8座、叶县13座、鲁山25座、光山17座,计712座;同时有324座夯土墙古城寨,因自然和人为破坏而没有登记在册。
竹溪县楚国故地
竹溪县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墓共2000座,既有规模宏大、随葬品极其丰富的大型贵族墓,也有规模略小的中型墓和陪葬品较少的小型墓,以及无陪葬品的小型土坑墓。楚墓出土了大批音乐文物,包括钟、磬、箫等,仅编钟就有10余套,从甬钟到钮钟无所不包,26件一组的王孙诰甬钟,是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套春秋编钟;9件一组的铜钮钟,是目前出土的铜钮钟中音质最好的精品;13管的石排箫,是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排箫实物。
最古老的夯土古城墙
目前已发现的较早的土筑或石筑围墙,多位于长江中游和内蒙古的长城地带。其中,湖北天门石家河古城,城垣近方形,边长各约1000米,面积达100万平方米。在内蒙古长城地带发现的一系列石城聚落遗址群,时代在公元前4800年至公元前4300年间的主要有三处:岱海石城遗址群,包头大青山西段石城遗址群,准噶尔与清水河之间黄河两岸石城遗址群。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