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与解决对策

2017-09-14 07:34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044
商业会计 2017年19期
关键词:自创非营利公信力

(沈阳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辽宁沈阳 110044)

非营利组织(也称非政府组织,NPO或NGO),即独立于政府、自愿自发、旨在提供社会服务或倡导某项公共政策的组织。作为第三大社会组织,非营利组织在教育、救灾、慈善、社会创新、环保等多个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非营利组织需要有充足的资金才能健康持续地发展,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实现组织目标和使命。非营利组织既不像政府部门有固定的税收和财政收入,也不像企业一样可以在资本市场中获得经营利润,并以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来促使资金的主动流入,非营利组织需要主动寻找捐赠人。因此,有效的筹资方式能够提升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效率,缓解筹资难问题。

一、非营利组织筹资现状

大数据信息化时代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快了非营利组织向专业化运营的转变,新的非营利组织不断涌现,我国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正迎来规范繁荣的时期。根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统计显示,截至 2016 年12月底,我国共有社会组织69.9万个,社会捐赠总量预期将达1 346亿元,较2015年的社会捐赠总量增长10.7%。虽然非营利组织捐赠市场热情高涨,获得捐赠总额每年都稳步上升,但除一些大型的基金会筹资能力相对较强外,大多数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情况并不是很乐观(见图1,资料数据来源:《提升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研究》,李小玲),缺乏资金仍是众多问题中的首要问题。

同时,清华大学NGO研究院的统计显示(见图2),我国大部分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结构也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占绝大比例的收入都是靠政府的拨款和补贴,个人捐赠的比例最低。可以看出一些“草根”非营利组织过度依赖政府,不积极增加经营收益和寻找筹资资源,社会公信力较低,存在公众信任危机,导致捐赠者少,形成筹资难的恶性循环。

图1 我国非营利组织面临的问题(注:开放式问题,比例加总超过100%)

图2 我国非营利组织收入结构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筹资主要存在筹资渠道狭窄、过于依赖政府、自创型经营收益少、财务信息不透明、公信力缺失等问题。

二、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分析

(一)筹资渠道狭窄,过于依赖政府

成熟的非营利组织应使其筹资渠道多元化,用来抵御突如其来的风险。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我国大多数非营利组织都过于依赖某项单一的资金来源,即政府财政拨款和补贴或靠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项目,这些资金几乎占全部收入的50%。对于官办非营利组织,这种根深蒂固的行政化运作模式造成其对政府依赖性极强,缺乏自主独立性,自身能力发展受限。根据《中国公益组织互联网使用与传播能力第五次调研报告》显示(见图3),在有效调研的531家组织中,有67.42%的非营利组织参加过政府、企业主办的线下项目展会、资源对接会,只有29.94%的组织通过NGO 2.0地图、行业门户网站查找捐赠企业、基金会或者NGO的项目获取了新的合作筹资机会。由此看来,民间非营利组织,除了政府优惠政策补贴,更多的是被动地依靠身边现成的资源,或找不到合适的资方,缺乏对资方捐助动机的了解和调研,缺乏专业化的筹资项目运作能力,从而导致可利用的资源不足,很难与资方建立良性的资助关系。一旦原有的资金供应出现变化,就会对非营利组织的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二)自创型经营收益少

非营利组织的自创收益主要有会费收入、业务收入以及经营收入等。据统计美国非营利组织的自创收入占总收入的56.6%,而我国的自创收入仅占总收入的40%。随着公民生活意识、理念和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个人和企业开始逐渐购买以及接受非营利组织的产品和服务,并在提高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非营利组织特殊的组织设定形式,其盈利行为和盈利范围受到多种制约。与此同时,一些“草根”非营利组织由于缺少对大众消费者的需求分析、对市场的准确定位,缺少系统的规划,项目设计存在缺陷,导致其树立的品牌、产出的产品、提供的服务缺少吸引力,公众不能清晰地认识到购买此项产品或服务的积极意义,不能判断是否“物有所值”,进而非营利组织无法获得相应的收入。

(三)财务信息不透明,公信力缺失

财务信息公开透明不仅对非营利组织自身治理有重要作用,而且对非营利组织捐赠收入的增加也有重要作用。但是,公众的信任危机始终存在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中国民间公益组织透明度发展研究报告(2015)》 显示,2015年公益组织透明度平均分32.44分,与及格相差甚远,并且重要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只有2.45分,公众对此满意度极低。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社会整体的信息透明度逐渐提高,公民的权力意识不断增强,对非营利组织财务信息透明度的期望和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与此同时,由于组织内部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财务混乱、暗箱操作、贪污腐化、违反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等现象的存在,大大降低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从2008年汶川地震中8 472万元的善款被改变具体用途,2010年红会将政府投资建成的救灾物资仓库出租、每年牟利90 万 元,2011年“郭美美”事件的爆发,到近几年的企业诈捐门,2016年的“罗一笑”事件,一些组织机构以 “一带一路”为幌子敛财聚财和推销昂贵产品等,虽然这些事件具有偶然性,但大大打击了公众对慈善捐赠的热情,严重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筹资效率。

三、非营利组织筹资问题解决对策

(一)利用众筹,拓宽融资渠道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创新,公益众筹应运而生。公益众筹为“公益+”提供了更多可能,跨界合作,为非营利组织开创了除政府和基金会之外的筹资渠道,可以为公益引入更多的资源,协力推动公益的可持续发展,非营利组织应充分运用公益众筹这种筹资新模式。据《慈善蓝皮书:中国慈善发展报告(2017)》显示(见图 4),互联网公益为善心的释放提供了便捷的通道。《2015中国公益众筹发展报告》中显示,2015年共有873个公益项目众筹成功,大约获得60万人次支持,筹资总额达3 432.7万元,相比2014年,项目数量增长192%,支持人次增长68%,总筹资额增长170%。由此可见,非营利组织机构除在自己的网上募捐平台或与门户网站合作开展募捐活动外,还应充分利用腾讯公益平台、淘宝公益众筹、新浪微公益、京东众筹等公益众筹平台进行筹资。与此同时,非营利组织还可以通过社交网络平台如微博、微信、移动网络以及设计自己产品类型的移动应用程序APP发起募捐。这些筹资渠道可以将公益创意者与投资人连接在一起,共同解决社会出现的问题,推动社会的改变与发展。

图3 531家非营利组织获得筹资资源情况

图4 2013—2015年网络公益平台获捐数据

(二)提升品牌影响力,提高自创收益

品牌是一个组织或产品服务的象征,是能让公众记住产品或服务相关信息并区别于竞争者的符号。公众对于产品或服务的追求不再仅仅是其价格或质量,而是产品和服务所带来的特殊的体验和感受。因此,非营利组织可以设计个性鲜明、辨识度高且具有感召力、可以引发公众共鸣的产品或服务;打造优质的品牌,使公众更有强烈的意愿参与到组织的活动中,入会并购买相应的产品或服务;针对不同需求的客户定制不同的方案,维持客户的稳定性,以此增加非营利组织自创收入的可持续性。非营利组织应多举行像“冰桶挑战”赛、“饥饿24小时”等大型社会公益活动,与知名企业合作,扩大组织品牌影响力,让公众认同和信赖,这样既减少了其他项目推广时的成本,也增加了自创收入。

(三)增强公信力,促进慈善捐赠

首先,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可以通过法律约束来体现,2016年9月新《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对非营利组织中的慈善组织行为进一步规范,有助于提高非营利组织在公众中的公信力,组织自身也应建立健全自律及管理机制。非营利组织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便利性,做到每一笔捐款及其捐款用途都公开透明,统计分析并披露所筹资金的来源和用途,披露组织活动和财务信息,让公众更清晰直观地了解组织动向,只有透明才能更好地赢得公众的信任。同时,非营利组织可以建立“活的数据库”,即不再只是巨大的捐赠人信息表格,而是还应该包括捐赠人参加捐赠时的照片和影像资料。照片和影像资料可以使公众产生亲和力,增强参与意识,激发公众的认同感,从而增强组织的公信力,维护资金来源的持续性。

其次,非营利组织也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提升自身的公信力。当有负面新闻时,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及时对当事人或事件做详细的声明和处理,攻破谣言,打消公众的不满情绪和疑虑,保持积极正面的态度,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高组织的公信力,吸引公众的慈善捐赠。

猜你喜欢
自创非营利公信力
净水进万家
高等教育第三方评估机构公信力探析
Bringing clean water to millions 净水进万家
完善仲裁制度 彰显仲裁公信力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巧用自创实验 激发课堂活力
非营利组织发展亟待解决两大问题
高考论述类文章写作训练策略
无中生有,“裸剧”也精彩
“公信力”和“公信度”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