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这样看起来又酷又另类的事业,家人的想法是怎样的呢?提到这个,周易特别欣慰,“家里人还是很支持我的,甚至有一些活动他们会帮忙。比如我妈妈会去帮我做酸梅汤,作为当天病人的‘汤药’。”而她的爸爸,之前做过与广告相关的行业,對设计有一定的了解。所以,周易当然也做了一个“身体记忆”给他们,“是我妈妈过生日的时候,我做了一个她和我爸爸握手的雕像,至今还在我家里摆着。”周易由衷地感叹,“家人的支持真的很重要,因为这是你最后的港湾。如果她们特别反对,你做起事情来也没有这么顺利。”
目前,除了定制服务,周易的“身体记忆”也有成品在网络上售卖。“一个是三个手指并在一起,发誓的造型,一个是食指和中指勾在一起,祝好运的造型。另外,我们还有‘小盒’,里面是可以做一个手指饰品的全部材料,可以供大家体验。”线下他们还会不定期举办一些活动,和一些空间、博物馆来合作,也会招募一些实习生和志愿者来帮忙,现场的主题会根据不同的合作方来进行调节。周易也一直在思考,希望开发更多更新的产品线,让商业部分越来越丰富,“这一年我出差的时间太多了,基本是一半时间在国内,一半在国外。最近我会回到北京,停留长一些,把团队和工作室做更详细的长期发展规划。”
“身體记忆”开张以来,已经“治疗”了两百多个“病人”。一方面,周易“疗愈”着每一个前来“问诊”的人;另一方面,她自己也在被大家“疗愈”着。‘身体记忆’最好的一点,就是它不是我一个人的投入,是所有人都有想法,并把这些想法添加进来。”周易说,作为一个把控整体的“病例”收集者,很多时候,是“病人”们给了她太多启发和灵感,“所有参与的人,都功不可没。”周易说,“不是所有的事业都能带来这样的感悟;它也不像其他的艺术项目,‘只有你自己在创作’。‘身体记忆’有互动,也有趣,更有深层次的思考,它满足了以上这些,我自己是很满意的。”
热爱生活的周易,除了一心扑在“身体记忆”上,也会享受当下的日子。“劳逸结合嘛,工作和生活要稍微分开一点,该健身健身,该聚会聚会。”而谈到“身体记忆”的终极目标,她特别认真,“想做一个身体记忆博物馆,展出我们‘治疗’过的‘病人’的故事,还有模型、饰品的照片。希望把大家对生活的理解都分享出来。或者最后干脆做成一本书,都很好啊。”毕竟,现在都是周易一个人看、一个人记录,但这个过程其实能带给很多人共鸣,只有分享出来才能让大家有互相讨论、互相启发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