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涛+孟彦淼
决定养兔场经济效益高低的一项最主要因素就是对疾病的预防,疾病预防中最重要的是对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的防控。养好家兔,本质上是对家兔肠胃的养护,其中尤其以幼兔为重。如何保障幼兔肠胃健康及维护附着在其肠胃中的菌群的平衡,是养兔场经营成败的关键。养兔场若是能对断奶幼兔腹泻进行有效防控,兔场就能达到较好的出栏成活率。
一、养好兔的关键在于幼兔的肠胃养护
家兔的脂肪含量低,尤其是腹部一薄层肚皮下面就是胃和肠道,冷空气或贼风一旦侵袭,就会引起家兔肠道不适,从而引发消化不良、腹泻等病症。兔毛的保温作用在于兔子厚密的被毛阻碍了冷风的袭击,皮毛间存留的温暖空气发挥了良好的隔热性能,维持住了兔体的热量使其不易散发。但幼兔的被毛还比较稀疏、短小,难以在低温条件下保持体温,因而幼兔对外界温度骤降尤其敏感。在环境温度变化剧烈时(1天内温度变化超过12℃,尤其是外界温度在15 ~ 25℃时),幼兔抵抗力严重下降,这是春秋季幼兔易腹泻的一个重要原因。加之,幼兔经过断奶、分群、免疫接种、饲料转换等变化的刺激,抵抗力降低,消化系统中部分肠道内正常菌群失衡,促使有害微生物等病原菌快速增长。
家兔腹泻多由大肠杆菌和球虫引起,大肠杆菌病或球虫病发病时改变了家兔的肠道内环境,使其更有利于另一种病的发生。发病的同时又破坏了肠道内微生物的完整和平衡性,使体内产生的毒素更易于被兔子吸收,进而加重病情。幼兔患大肠杆菌病时腹部明显肿胀、腹泻、不食,发烧,耳尖发凉,精神沉郁、消瘦,磨牙、流涎,四肢发凉,被毛粗乱。大肠杆菌病的暴发极为迅速,患兔大多在48小时内死亡,个别病例未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对养兔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二、仔细观察粪便是保证兔群健康的关键
粪便观察就是要密切监察兔粪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相关性状,每天在饲喂前或饲喂中仔细观察兔粪。正常的兔粪球为椭圆形,大小均匀,表面圆润并带有光泽,软硬适中,略有弹性。兔粪新鲜时,表面由于水分含量高,硬度较小,容易掰开和捏碎。家兔粪便的形状、颜色、大小、气味等随其体况发生变化,表现非常灵敏。兔粪的形成,起始于结肠的前段,粪便形状的变化说明结肠或之后的肠道状态和功能已经发生了变化。一旦发现兔粪大小不一,无论是变大还是变小,都是病态反应。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兔粪的变化判断兔群的健康状况。在管理上从家兔的粪便着手,提前得知家兔的消化道状态,有的放矢防好家兔腹泻,是决定养兔场生存能力的一个关键。
兔大肠杆菌病一旦发生,发展很快,急性的一般在出现拉果冻样物或腹泻症状后1~2天即死亡,很少能抢救过来。在幼兔出现腹泻前兆时,如能及时用药,一般2~3天病情即可得到控制。
如何从兔群中找出个别排问题粪便的兔子?对肛门周围干净的兔子,可以用2根手指从离肛门5厘米处向肛门方向轻挤直肠,一般在上午7时左右可挤出2~3粒兔粪。可以根据粪便的性状来了解消化和肠道的情况。
三、不同阶段家兔粪便变化分析
1. 仔兔粪便
正常情况下,仔兔开食前只吃奶时排粪少,粪便较小、较硬;开食后粪便增多。此时要特别注意保持窝内垫草清洁、干燥, 防止污染。如果发现仔兔粪便呈淡黄色、腥味较重,窝内垫草及窝底潮湿,仔兔肛门周围、后躯甚或全身均被黄色污液污染,兔毛粘结成缕,排便时呈急性水泻,对病死兔解剖可见肠内充满大量气体,或有泡沫样黏液。此为仔兔黄尿病,重则全窝死亡。一般由母兔乳腺炎或环境卫生不洁所致,须对母兔与仔兔共同治疗,并严格消毒产箱。若能及时用药,一般效果良好,兔群中发病仔兔数量会很快减少,但已发病仔兔会有死亡。
2. 幼兔粪便
1~3月龄的幼兔最容易腹泻,在观察兔子粪便变化时应以其为重点。
①粪球带尖,粪球的大小和颜色与正常一致,只是在一侧带尖,这是肠道有变化的最早表现。此时可以不使用药物,如能加强饲养和管理,注意控制兔舍温度使其变化不要太大,提高饲料粗纤维含量,稍减饲喂量,1~2天粪便是会恢复正常的。
②粪球稍小,幼兔拉出新鲜的粪球落在旧粪球上,与旧粪球相比新粪球个体稍显小,颜色发暗,闻起来臭味比旧粪球要大,且表面黏性大。这是将出现腹泻症状的先兆。一般养殖户不易观察到此阶段的粪便变化。若能在此阶段及时发现并用药,将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很易防治。
③粪球极小,1头或2头有尖,粪球形似大米或碎大米,甚至只有小米粒大,且大小不一,呈线状或无规则散状分布,臭味重。此时幼兔已稍显发蔫,一般吃料开始减少。粪球极小通常出现在粪球稍小后1~2天。此时发现并及时用药,可对未发病幼兔起到预防作用,已发病幼兔会有死亡。
④粪便中有类似鼻涕样的果冻样物,或有白色样物出现。这种情况可在经过上述的粪球变小、带尖后出现,或是未发现粪球变小,而直接拉出果冻样物,有时果冻样物中夹杂硬小的黑色小米粒大小的串状粪便,此时较重,是发病突然的表现。此时用药,极不易治疗。
⑤幼兔肚胀稀重,拉黑棕色至黄棕色黏稠至水样稀粪(多在有果冻样物出现后的1~3天内),带腥臭味,黏附在肛门附近的被毛上,且笼底板上带有大量粪污。此时病情较重,已是大肠杆菌发病的中后期,具有较快的传染性,1窝中先出现1~2只死亡,很快即传染给同窝其他幼兔并陆续死亡,严重的甚至全窝死光。此类情况往往是大肠杆菌与球虫病并发,治疗起来十分棘手。此时用药效果很不好,但对于全群来说,未出现症状或症状较轻的幼兔仍有抢救意义。
⑥粪便突然变稀且腹泻较重,为黑绿色至黄棕色水样稀粪,无肚胀情况,并伴有磨牙现象。此为大肠杆菌伴发球虫病,二者病情相互促进发展较快。此时幼兔极易死亡,治疗效果不佳。
⑦幼兔无便肚胀,承粪板上只有旧粪,没有新鲜粪便。一般养殖者直到看见料盒内的饲料几乎未动,幼兔停止吃料、发蔫、反应迟钝,抓起来看时才发现幼兔肚皮已胀得圆鼓豉的,手指一弹“呯呯”作响,说明肚内有大量气体。用手触摸其内脏会发现盲肠内容物发硬、秘结,肠管内有大量气体。此时以球虫病为主,多伴有大肠杆菌病,不易治疗。
⑧幼兔突然腹泻、肚胀,腹泻后却无粪便。这是由于先发生了大肠杆菌病,球虫病随后突然暴发,两者均很严重。此时治疗为时已晚。
3. 成兔粪便
①成兔肠道受到刺激(受凉或胃肠炎前期肠蠕动过快等),在小结肠形成松软而多汁的粪便,随后快速通过后面的肠道,其中的水分被吸收较少,排出的粪便个体变大,松软多汁。此时兔子肛门干净,治疗较易。
②成兔粪便黏腻湿烂,在笼板上四处都是,味酸臭。提起兔子,能从肛门处挤出条状粪便,色较正常粪便重一点,形似用细棍醮烂泥后点在地面并呈拉起状。此时兔子肛门周边有少许粪污,治疗时间长一些,有可能治愈。
③成兔粪便中出现果冻样物,一般是在上述两种症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多由消化不良和大肠杆菌病引起,进一步的发展类似于幼兔。成兔的抵抗力强于幼兔,所以母兔的症状表现要轻于幼兔。此时治疗需要很长时间,对母兔采食影响较大。
④成兔糞便成水,并有流涎,后肢被粪水污染,腥臭味很重。摇晃兔体有水响声,发病较急,一般出现剧烈腹泻后1天内死亡。此为兔魏氏梭病,多以死亡为结果。
⑤成兔粪便变小、变硬,成串,有毛缕夹杂,此为毛球病。用手检查其胃部,有不易捏开的团状物,为毛球聚集而成。此时治疗较难。
(作者联系地址:刘杰涛 河北省辛集市华辛饲料有限公司 邮编:052360;孟彦淼 河北省辛集市畜牧局 邮编:05236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