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中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职业心理应激源研究

2017-09-12 20:23庄炯梅
关键词:效度信度

庄炯梅

摘要:在转型社会中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职业心理应激问题较为普遍,需要引起重视。运用应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在职业应激源结构模型中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结构进行调查问卷设计。结合调查问卷的实证数据,对其进行因子要素提取、综合性分析以及信度和效度的数据模型分析,得出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职业心理应激源结构主要由“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角色冲突、职业发展和组织规模”组成,对其进行有效检测具有鲜明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高校教育管理者;职业心理应激源;应激源结构;信度;效度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7)02-0088-05

Abstract: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stress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in a society in transition is very common, which should deserve our attention. Using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applied psychology, within the structure mode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stressor, questionnaires were designed for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stressor. Based on the empirical data of the questionnaires, element extracti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nd the data model analysis of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ere conducted. It was found that stressor structure is mainly composed of work-related pressur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role conflic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cale. To carry out an effective test of this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educational administrators in higher learning institutions; professional psychological stressor; stress source structure; reliability; validity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工作状态持续处于较为紧张之中的时间越来越长,且较为普遍,似乎这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具有较为易于理解的一致性,甚至可以放置于整个中国社会创新转型中进行考量,是常态化的中国社会现象。但是,这种紧张状况与应用心理学上的心理应激是否关系密切,是否会对高等教育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甚至对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隐性危机·

心理应激的应用心理学研究主要是在特殊人群与特殊事项方面,例如患者的治疗阶段、自然灾害的恢复重建阶段对于相关人群的应激干预,取得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社会认可度,也颇受学界重视与青睐。“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通俗地说,心理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需求与满足需求的条件不相适应时所产生的身心紧张状态。”[2]然而,心理应激可以分为急性心理应激与慢性心理应激两类,关注前者的研究主要是以上提及的内容,也是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而对于慢性心理应激渐趋受到关注,尤其在社会转型期,各种心理应激源的发生机会具有较为常态化的不确定性,且在相关职业者个体体验中较为常见。“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外界物质环境、个体的内环境及心理社会环境,这些都统称为应激源(stressor)。就心理应激源(psychological stressor)来说,是指迫使人们适应或改变的任何事件。”[3]当然,对心理应激属急性或慢性往往较难作出明确的区分,基本上它们是交织在一起的。

区别于在传统的心理应激研究中过于关注单一事项或特殊群体对个体的心理要素进行有效干預,“高校教育管理人员的学历普遍较高,注重精神融通和情感交流,对积极情感、健康心态、生活满意度都有着较强的感知体验。”[1],因此,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问题主要表现出职业者身份的常态化倾向,本文试图集中研究在转型社会情境中,高校教育管理者的职业应激源主要有哪些以及在结构上相关性程度如何,为相关高校教育改革的行政决策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工具

根据应用心理学对心理应激的职业应激源类型进行区分,有关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问卷调查。主要在工作压力、人际关系压力、角色压力、职业发展压力和组织结构压力五个方面展开,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8份,对所有问卷进行较为全面地分析整理,得出20个关于高校教育管理者职业心理应激的描述,根据Andre Billrtte 和Renand Bouchadr 主张心理应激源的五维结构[4],笔者建构了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源的五个维度结构: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角色冲突、职业发展和组织规模。结合20个描述性问题,在五个维度编制完成初级形式的“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共40道题,采用自我评价的检测方式,每题有三个选项:“是”、“说不清楚”、“不是”,各计分为1,0,-1。endprint

针对初级形式的“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调查问卷”进行相关内容的效度检测,邀请心理学专家2人,高校教育管理者15人,以及相关主题研究者3人,对所有题目的专业性和结构性做出分析评价,剔除四个不适合题目,修改一些题目的表达方式,同时对题目的结构做出一定安排上的调整,最后整理形成“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共36题,作为本研究的目标问卷。

(二)样本构成

本次研究在安徽省合肥市和淮南市5所高校进行随机取样,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38份,回收率为87.6%,剔除无效问卷16份,获得有效问卷422份。样本构成:共422人,其中男性226人,女性196人,其中高层管理人员5人,中层管理人员239人,其余为各部门的普通教育管理人员,年龄结构为26~55岁,学历结构为博士83人,硕士233人,本科及以下106人。

三、数据结果

对回收问卷进行数据处理,得出“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的因子要素结构,相关研究结果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分析因子要素变量的相关矩阵

所有关于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应激源结构检测的因子要素需要在分析变量中得到有效性保障,对调查问卷中的描述性题目进行适宜因子分析,考察所有因子要素变量的矩阵分布上得到展开。

选取Barlett的球形检测和Kiasea-Meyer-Olikn的度量对相关因子要素变量进行考察。Barlett球形检测值2 438.982 7,显示显著性水平小于.001,显示单位矩阵不符合该种矩阵的特征要求;KMO度量为.86308,其取样适当性说明本次因子要素模型效果较为理性,描述性题目的内在因子要素含值在因素分析方面对因子要素变量之间关系的解释能够达到研究要求。综合以上数据分析,笔者认为对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进行因子要素分析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与规范性。

(二)相关因子要素的筛选提取与确定

对于预计构想的因子要素是否达到模型要求,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性数学模型的检测,将职业应激中已经确定的五个维度因子与组织过程和特征,工作条件和人际关系,工作要求与职业特点进行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即PCA)的因子筛选提取,进一步确定本次研究的科学性与规范性。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36道題在主要因子要素分析中进行特征值考察,特征值大于1的进行有效性统计,共5个,共解释总方差的58.6%。依据因子分析的“结构简单化”表征模型原则要求,在复杂混乱的的数据中尽量简单化表现理想结构模型,越趋于简单化的数据要素因子在特征值上越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考察主成分的特征值(特征值大于1),结合相关特征值的散点图(略),散点图在第五个因子要素之后开始趋于平缓。综合这些因子要素分析,完全可以确定筛选出五个最为简单的且具有数据模型的代表因子要素。另外,36个题目的共同度在.65-.41之间,根据共同度指标分析说明36个题目在五大因子要素的数学模型中具有较为鲜明的统计价值,也是完全符合解释数据的要求。

(三)因子要素旋转确定结构形态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筛选确定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五个因子要素,这五个因子要素之间是否能够较为精确的表达出研究结果的科学规范要求,为了进一步得到数据模型的说明性支持,对这五个因子要素进行旋转变换,提取其负荷矩阵并进行数据分析。对36道题采用最大方差正交旋转(Varimax Rotaion )得到五个因子要素的负荷矩阵,具体考察因子要素负荷矩阵,发现所有题目的负荷指数都较大且与相关因子要素表现出较高的相关性。每个因子要素指标下都有一组较高的负荷变量,这些因子变量的数据信息构成了该因子要素的隐含特征,可以展开较为充分地解释说明。最后,选取一个较为精确的语词给每个因子变量贴上形象化的“标签”,即因子要素命名,将“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分为五个较为明确的具体分类因子变量,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结构基本得到全面的体现。

四、要素分析

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在接受相关分析中才能确证其因子要素的客观性与规范性,因而需要对有关数据进行进一步的要素分析。

(一)“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的综合性分析

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结构在数据模型中能否确切得到支持和体现,需要对五大因子要素与36个描述性题目进行有效关联,展开综合性评价分析。研究采用各个因子要素题目间的矩阵图示以及题目与总分数的矩阵图示进行关联分析。首先,进行各个因子要素题目之间的相关矩阵分析,具体显示发现,所有因子要素各个题目之间的相关系数指标都达到显著性水平(P<.01),可以判断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是较为理想的。题目与总分数的相关矩阵见表1。36个题目与所在因子要素总分数相关均在.78-.45之间,且显著性都小于.01水平,确证为每个题目都具有较为充分的识别力,各个因子要素的一致性上都是非常鲜明的。总而言之,调查问卷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可以得到数据模型的支持和表达。

(二)“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调查问卷”的信度检验

1.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

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结构是否在数据模型上具有说明意义,需要进一步进行信度检测。对108名被试展开第二次检测,时间间隔为60天,统计并计算各因子要素和总分数两次检测的分数相关,具体结果见表2。

结合表中数据可知,两次检测的时间有较长间隔,各因子要素和总分数在重测信度上仍然具有较为满意的效果,达到数据模型的稳定性要求。Alpha系数都超过.70,进一步说明该调查问卷的五个因子要素的同质性较为鲜明。endprint

2.分半信度

为了充分说明“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在因子要素的内部一致性上得到数据支持,采用分半信度检测。具体是将所有数据分成相等的两组,计算分半信度系数,对其进行数学观察分析,具体情况见表3。

观察表3的分半信度系数的数据,所有因子要素的分半信度显示大多数都在.70以上,只有因素二低于.70,但也在.60以上(.6543),说明调查问卷的分半信度符合数学模型要求,具有较好的分半信度。同时结合表2和表3,说明调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和稳定性达到数学模型的检测需要。

(三)“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的效度检验

1.内容效度

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结构在调查问卷中需要得到内容效度的保证,设计调查问卷过程中认真听取专家意见,参考相关研究成果,特别注重内容效度的检测依据。对调查问卷进行多次修改后,再请专家进行评价,得到内容效度良好的结论。为了进一步进行内容效度的心理学检测需要,检测内容效度普遍采用总分与各因素的相关系数的指标进行判断,数据的具体结果见表4。

通过上表中相关系数的数据,只有因素五与其他因素的相关系数低于.70,但是也极为接近,其他所有因素之间以及所有因素包括因素五与总分之间的相关系数都超过.70,并且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显著性都较高,完全符合数据模型的技术考察指标要求。总而言之,“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的内容效度非常理想,达到数学模型的应用要求。

2.结构效度检验

结合以上所有表中数据,提取相关因子要素,对比调查问卷设计之初的五个维度,对调查问卷进行结构效度检测。“心理应激是以认知因素为核心的多因素作用过程,涉及的因素包括生活事件、认知评价、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个性等。”[5]我们发现,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结构主要来自“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角色冲突、职业发展和组织规模”五个方面,这与调查问卷的因子要素分析具有明显的一致性,相关度鲜明,因此可以认为“高校教育管理者心理应激的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符合数据模型要求,对实际情况的检测具有科学性与规范性。

五、结论

“应激源主要来自于所处的社会环境之中。面对应激源,处于应激状态的个体会出现一系列的生活变化,并伴随某种情绪反应。”[6]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结构判断是需要得到数据模型的支持和说明,通过以上数据表格中因子要素提取、综合性分析以及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测,其主要来自五个方面,即“工作压力、人际关系、角色冲突、职业发展和组织规模”,并且在数据模型中可以与相关因子变量进行数据交换性表达,也就是说本调查问卷完全可以实现考察检测高校教育管理者的心理应激源及其表現,对于预测和评价相关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科学规范价值。“心理应激的各种应激源,被大脑皮层接受,在认知评价、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将刺激信号转换成为抽象观念,并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各种疾病,包括心理疾病与生理疾病。”[7]当然,调查问卷及相关量表主要针对职业应激源,而在家庭应激源、环境应激源和社会应激源方面没有涉及,并且单个个体的差异也会在职业心理应激源上发生一定的偏差,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讨论。

参考文献:

[1]陈涛,李宇瑾.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幸福指数浅探[J].江苏高教,2013(6):47.

[2]马超,凌文辁.国有大中型企业员工心理应激研究[J].心理科学,2004(3):651.

[3]于肖楠:心理应激理论透视及教育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2(8):14-15.

[4]Andre Billrtte, Renand Bouchadr.Pool size Job Stressors and Health problems; A Study of Data Entry Cle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outer interaction,1993,5(2):108-109.

[5]姜智.系统科学视域下多要素心理应激系统过程模型[J].集美大学学报,2012(4):18.

[6]陈静.教师心理应激与职业倦怠关系的思考[J].长沙大学学报,2011(6):123.

[7]钟静玫,白洁.内质网应激在心理应激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2(6):567.

[责任编辑:范 君 李 丽]endprint

猜你喜欢
效度信度
Double fête,double plaisir
《广东地区儿童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科技成果评价的信度分析及模型优化
耳鸣残疾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检验及其临床应用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中文版脑性瘫痪儿童生活质量问卷的信度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
翻译测试的评分员信度研究*——TEM8 翻译项目评分员问卷调查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