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苹果栽培农药减量控害的探索

2017-09-12 18:24王英
科学种养 2017年9期
关键词:菌剂天敌病菌

王英

苹果为多年生木本植物,常见栽培方式为清耕法,通过使用杀菌剂、杀虫剂以及其他的化学合成物处理其栽培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类病虫害。实际情况是病虫害每年都会继续发生,而且没有丝毫减弱的迹象。通过我们的理论研究以及在北京市昌平区苹果园所做的实验证明,通过使用复合微生物菌剂、控制微生物菌肥施用以及配合果园生草、增施有机肥、合理管理等方式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率,同时配以生物保护膜、以虫控虫、物理防治等方式来达到防控的目的。通过复合微生物菌剂的修复工作以及微生物菌肥的控制使用使得病害發生率降低40%,虫害发生率降低35%左右,具体做法如下:

1. 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

菌剂添加的主要目的在于土壤结构的修复、土壤病菌的抑制、土壤化学性状的平衡3个方面。根据土壤污染的情况确定菌剂添加的数量,常规做法为:在早春以及越冬前按照2千克/亩的数量随水冲施,如果土壤板结、酸碱化严重,可根据严重程度在2~5千克/亩范围内进行调整。

根据在昌平区苹果园的研究发现,使用微生物菌剂可以分解土壤中残留的杂草、落叶以及根系,可以明显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刺激土著有益微生物,通过生态位占据、优势主导现象来抑制病菌的滋生。同时还发现,由于有益微生物的存在,土壤中的蚯蚓数量呈显著上升,在使用初期蚯蚓数量增加了120%~150%,每用手抓一把土平均有7~9条蚯蚓(小型),即通过生物和物理两方面来达到对土壤的修复。

2. 控制肥料的投入

世界知名农学家徐会连博士的研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与作物体内的氮素营养代谢水平相关。作物体内过剩的氮素养分会引发病虫害的发生,通过控制肥料(尤其是氮素)的施入可以降低作物体内剩余的氮素养分,以此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而法国生物学家弗朗西斯经过多年的研究也发现,植物对于抵御害虫侵袭的能力与自身物质的平衡具有一定的关系,当植物体内养分积累过多时,从自然平衡的角度来讲,就会有昆虫前来取食以维持区域养分的均衡性[(巴西)何塞,卢岑贝格,1999]。“取食共生理论”认为,生长在健康植物上的害虫只会挨饿,因此健康的植物不会遭遇严重的虫害。在相同环境下,体内氨基酸含量多的植物更受害虫的青睐。

研究表明,硝酸盐本身对人体并没有危害,但是硝酸盐会在人体内转化成亚硝酸盐,而过量的亚硝酸盐会导致高铁血红蛋白症的发生以及诱发癌症等一系列疾病(McKnight G M,Duncan C W,Leifert L,Golden M H.,1999)。通过我们的实验证明,控制肥料的投入不仅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还可以降低果实中硝酸盐的含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降低肥害。通过从超市中随机采购水果并对其进行检测发现:传统种植模式中的苹果硝酸盐含量为280~425毫克/0.5千克,而使用该模式所种植出的苹果中硝酸盐的含量仅为≤15毫克/0.5千克,远远低于标准值;而且苹果中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大幅度提升,其切口暴露在空气中可保持24小时以上不变色。

3. 果园生草

果园生草这一技术点被普及了很多年,但是现在使用这项技术的生产者依然很少,这仍然是受到传统化学农业清耕法的影响。在山西永济,无公害苹果栽培也有这项技术,总结一下主要有3点:深翻改土、树盘覆草和行间生草。我们所使用的只有后两点,而对于土壤的改良主要靠微生物、土壤动物和草的根系共同来完成。

传统行间种草通常采用三叶草、鼠茅草等单个草种,不仅很难适应复杂多样的果园生态,而且极易脱离控制,形成草害。我们通过将耐踩踏、易分蘖的多种草类结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最佳效果;同时,通过一年生与二年生草类的结合,既可以达到以草改土的目的,又便于管理,不易形成草害。

种草不仅有利于土壤的改良,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害虫天敌,丰富生态链,还可以起到防止土壤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刺激果树生长等作用。当草长高后,可以使用割草机进行人为收割,收割后的杂草既可以发酵成为液体有机肥,也可以作为饲料进行过腹还田,还可以直接覆盖在树盘范围内进行还田。除此之外,在草坪的覆盖下,土壤中的病菌难以通过农事操作等与作物直接接触,降低了由土传病菌所引发的病害。行间生草的果园树体长势良好,见图1。

4. 增施有机肥

传统种植常将使用有机肥与深耕结合起来进行土壤改良,但是最新研究发现:有机肥在没有进行充分腐熟的情况下,如果在秋季深埋到土壤中,那么在春季气温回升后很容易引起“烧根”,典型病症是树叶黄化、树势衰弱,如果将土拨开,会发现根系呈黑色,严重腐烂,最终死亡。主要原因是,土壤中微生物的含量与土壤的深度有关,土壤表层的微生物最多,越深的土壤微生物含量越少。表层的微生物以好氧型为主,深层次土壤则以厌氧型为主,有机肥被施在以厌氧菌为主的深层土壤中,会继续进行厌氧发酵,释放出的硫化氢等气体会聚集在根系周围造成气体毒害。

要解决上述问题,须做好3点:一是调整有机肥发酵时间。在6月份气温最高时开始进行发酵,而使用时期则为10~11月份,也就是果实采摘之后随着月子肥使用。二是在自行堆沤发酵有机肥时,协同使用发酵菌剂,并保证腐熟程度。三是调整施肥方法。即将经过发酵的生物有机肥进行表面撒施,如果土壤过干可以进行浅翻。在这种情况下,土壤表层的好氧性微生物可以持续将有机肥充分腐熟,并将有机质分解为作物可以利用的形态。而且分解释放的养分会随着雨水渗透、土壤动物的活动将土壤表层的养分携带至土壤中以供根系吸收。

5. 喷洒生物保护膜

在农业环境中,病菌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土壤残留和风等媒介。通常在采取土壤修复改良、微生态的平衡、合理施肥、土壤肥力提升等措施增强果树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之后,由于受到某些外界因素的影响,果树仍然会遭到病菌的侵袭。此时可通过喷洒生物保护膜来阻止病菌的入侵。生物膜中所携带的天然带正电荷物质可以与带负电荷的病菌结合,使其难以进入果树组织内部。生物膜还可以延长果实保鲜期,喷施后的果实见图2。endprint

6. 秋施基肥

基肥是全年施肥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但却是最为重要的部分。秋季所施的肥料也以选用速效肥和长效肥为宜,所施用的生物菌肥既有微生物持续修复土壤的效果,其中的螯合元素也可以快速被树体所吸收,起到快速恢复树势的作用。我们在实践中所施用的生物菌肥,其化学元素既包含氮、磷、钾等大量元素,也包括钙、镁、硫、铁、锌等中微量元素,在恢复树势的同时又可以避免缺素症的发生。除此之外,施用经过充分发酵的生物有机肥也是非常必要的。

7. 以虫控虫

根据多年的观察发现,当前单一化种植模式的推广及普及是农业虫害大量暴发的最重要原因,因此人们提倡多作物混合种植。而且,通过我们在自然农法国际研究开发中心的实验证明,在多作物混合种植且禁用杀虫剂的情况下,害虫天敌显著增多。从保护土著天敌的角度出发,可以种植一些诱集植物,使得害虫天敌在某一区域内聚集生活,快速促进区域性完整食物链的建立,起到控制害虫数量的作用并长期保持稳定(陈学新等,2014)。

目前,全世界天敌生产企业商品化生产提供的天敌有二百三十多种,最为常用的有三十余种。目前已经完全商品化的天敌有捕食螨、瓢虫、寄生蜂等,螳螂、蜘蛛、青蛙等害虫天敌的商品化也已经逐步成型,但捕食螨、瓢虫等已完全商品化的天敵种群在市场上处于绝对的优势(徐学农, 王恩东,2007)。

但是,随着商品化的天敌经常被引入或输出引起的天敌对于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天敌种群控制等问题越发受到关注,这也促使了保护土著天敌这一方式逐步得以发展。因此,自然农法在以虫控虫的基础上以保护当地昆虫天敌为主,因为这些原住民早已融入当地的生态系统中。此外,在本地生态环境中,1种昆虫受十多种天敌伤害是不奇怪的。但天敌还有不少自己的天敌,它们之间相互制约。我们仔细分析发现,处于食物链中越是顶端的生物其群落数量就越少,如此就可以形成一个动态的平衡,既不会使某一个种群消失,又不会使其过度繁殖。因此,如果想要快速恢复当地生态系统,就必须保护当地生物的多样性,维持各种群之间的相互平衡。

以虫控虫最重要的部分在于当地生态系统抑或是食物链的完整,在自然方式中,各级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以及被捕食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中,既不会使某一生物数量急剧增加,也不会使某一物种灭绝(李芳, 刘献洲,2016)。即使遇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已完善的生态系统也会逐步恢复动态平衡。在这其中容许一些不会造成经济损害的植食性昆虫存在,如此有利于增加天敌,增加生物群落系统的复杂性以及稳定性。

8. 精准科学用药

通过以上几种方法,可以明显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但是对于由特殊原因引发的病虫害,为了保证苹果产量,可以使用从植物中提取的仿生药剂来精准处理。进行科学用药的重点是对症用药,并在用量上严格按照规定用药,不可过度使用。此外,要改变一个错误的观念——“化学农药使用量越多,对病虫害和杂草的防治效果就越好”。在能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害的前提下,不使用毒性大、防效低的农药,以使用低毒甚至无毒而且防效高的新生代药剂来替代。

农药减量控害是一项势在必行的农业技术,其实行的基础在于农业新型技术的不断研发与推广普及,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又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维持生态平衡,真正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信息路26号中关村创业大厦917室 北京百丰天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邮编:100085)endprint

猜你喜欢
菌剂天敌病菌
麝香 急性尿潴留的天敌
天敌昆虫
——管氏肿腿蜂的应用技术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外生菌根真菌菌剂的制备及保存研究
新型液体菌剂研制成功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天敌昆虫在林木病虫害防治中的重要作用探讨
头状茎点霉病菌的新寄主高粱及病菌的检疫鉴定(内文第98~101页)图版
油茶炭疽病菌拮抗木霉菌的分离与筛选
病菌来了 快穿好防菌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