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是否在颠覆我们的想象力?

2017-09-12 14:32陈志强
党员文摘 2017年8期
关键词:光碟黄车共享

陈志强

“共享”,是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还是试图解决自己模式创新的问题?

如何拯救一个濒临倒闭的自行车厂?把库存的自行车加上智能锁,刷上一个亮眼的颜色,赤橙黄绿青蓝紫都可以,往大街上一放,就是共享单车。

很快,眼看着要倒闭的自行车厂就扭转成了创业独角兽,融资、路演、市值几十亿元,单位必须是美元……

以此类推,如何拯救一个快要倒闭的雨伞厂、篮球厂、服装厂……

有了“共享”这道救命符,厂房的库存都变成了共享经济?

制造剩余也要共享

中国企业的创新潮都是按年算,每年一个关键词:020、P2P、“互联网+”、VR、共享经济……

如果说,“互联网+”还需要产业基础的门槛,“共享+”的的门槛正好低到所有创业者都可以一试的地步。

用互联网技术释放闲置资源的共享模式,正在演化为用互联网技术做硬件租赁。一开始大家瞄向的还是产能剩余,但哪来那么多产能剩余?制造剩余也要共享。

在这一轮被推上风口的,是共享充电宝。其火热的势头不亚于共享单车,但二者本质其实都是硬件租赁。不仅没有释放闲置的充电宝资源,相反,为了完成比对手更密集的布局,这个行业还得进行一场硬件采购大赛。

2013年,来电科技创始人袁炳松在浏览淘宝“双十一”数据的时候发现,24小时内,淘宝共卖出200万台充电宝。2014年8月,他创办了来电科技,理由是,他认为手机充电是硬需求。2017年4月,来电科枝获得2000万美元的A轮融资。

袁炳松可能忘了,充电宝有个学名叫做移动电源,用户购买充电宝不仅是为了充电,更是为了随时随地都能充电。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他们愿意付出近百元的成本拥有一块移动电源,而不是添置一套更便宜、也更方便携带的充电头和充电线。

硬件租赁的形式会随着技术手段的进步而不断升级。十年前的光碟租赁生意,到今天也可以摇身一变成共享光碟,扫码—注册—付款—借出,除了产品,其他流程和共享充电宝一模一样,却依然挡不住视频网站的无情碾压。

尽管融资额越来越高,但“共享+”,不过是一场低门槛的狂欢,用户、创业者、资本都可以免费进场,不过有的人只想赚一把就走,有的人却把舞池中的幻影当真了。

共享经济本来的意义

ofo小黄车从北大校园起家的时候,收集了2000辆大学生个人的自行车进行共享。开始扩张后,几百万辆小黄车却都是采购而来的。

没必要纠结ofo小黄车到底是在做共享单车还是分时租赁,小黄车的车轮不会因为“共享”或“租赁”而停下。能否提高商业效率,才是小黄车继续前行的关键。

共享充电宝能提高这个行业的效率么?

国内目前存量的充电宝就有20多亿台。对一个有大量充电需求的用户而言,充电宝私有的成本如此低,便携性也这么高,为什么要冒着可能充不到电的风險,在包里少放一块几百克的充电宝?如果只是临时性的偶发需求,足以支撑起这么大的市场么?

我们不确定共享单车是否太少了,但我们知道共享充电宝一定太多了。

为了占据更多用户可能使用充电宝的场景,挤出竞争对手,布局速度还会加快。他们忘了,让现有的商品增加流通率、提高复用率、降低单次使用成本,才是共享经济本来的意义。

共享的模式不仅没有提高产品的使用率,反而不断创造着更多闲置资源,铺下的点越多,产品使用率也越低。

须回到经营的本质

“共享单车是否值得投资?”这一问题曾经在资本机构里引起相当激烈的讨论。然而,随着红杉、腾讯等资本机构的进入,“是否值得投资”这一问题,迅速被高歌猛进的融资规模甩在了身后。

共享充电宝似乎也在重复这一步骤。从“看不懂”“太重资产了”到创始人手机被投资机构打爆,仅仅用了一年时间。

我们看到,资本的力量越来越重,用户的角色越来越轻,市场规模、财务模型、渠道垄断才是资本和CEO们最关心的数据。

但我们相信,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商业模式升级,并不需要那些花里胡哨的噱头和新的概念,我们需要的是回到经营的本质,问自己三个问题:

你真的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吗?

用技术和平台构建差异化,你走到哪一步?

你的盈利模式靠谱吗?

关于“共享”,只需要回到第一个问题:是在解决真实的客户问题,还是试图解决自己模式创新的问题?

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光碟黄车共享
牵挂一辆共享单车
幸福的小黄车
小黄车在哭泣
雨中的小黄车
智能纳米光碟:癌症新杀手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
小名片光碟 做大单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