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枫
福建省建盟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50007)
浅谈传统文化符号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余枫
福建省建盟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350007)
自古以来,建筑的表现形式始终附着有地域及传统文化的基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及近年来房地产的大量开发,建筑形式越来越趋同,形成千城一面的尴尬局面。因此尝试从福州传统建筑形式、地域文化特征中进行提炼,并应用于建筑方案设计,传统文化符号成为表达建筑形式的一种新方式。
传统民居空间;地域特色提炼;装饰性建筑语汇;建筑象征性
在建筑设计中,提炼一个城市的传统文化符号并加以应用,必须以对城市文化历史的深刻解读和正确认知为前提。需要在建筑表现形式上让人们唤起对共同文化底蕴的感知,萌发和诞生新的体验和感动,从而感受建筑形式美的魅力,并得到认同。福建省福州市是一个具有7 000年人类活动遗存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2200年的悠久历史,拥有久经沉淀的历史脉络和与生俱来的文化特质。福州市沿海的地理特点,孕育了开放博大、包容并蓄的文化特征。福州市拥有著名的古建筑群“三坊七巷”,“福州三宝”脱胎漆器、牛角梳、纸伞等充满地域特征以及文化特质的符号。
图1 总平面图
福州贵安石佛山森林公园(以下简称“石佛山公园”)位于福州市连江县潘渡乡仁山村,总体规划面积156公顷,以森林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健身、旅游和生态体验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公园 (如图1所示)。本项目的建筑面积14 550 m2,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 100 m2,架空建筑面积1 800 m2。主要功能为游客服务中心、文化展示中心及管理配套用房。
一个城市的自然条件、地理环境是形成城市地域特色的基本要素。福州市的地貌属典型的河口盆地,四周群山环抱,中央平原沃野,水网交错,发源于闽赣边界武夷的母亲河——闽江穿城而过,孕育滋养了这片土地。福州市传统的建筑形式融于青山秀水之间,在山水之中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山水城市”成为福州市的地域特色主要标志。福州历来有俚歌传唱:“三山隐,三山现,三山看不见”。这是形容福州“山在城中,城在山内”的独特风貌。故而在石佛山公园总平面布局以“山水城市”为特征,尊重自然环境,对自然生态进行保护性建设。石佛山公园依山就势,顺应原始地貌,形成错落有致、隐于山林、伴在水边的建筑布置特色,达到“显山露水”的效果。建筑本身成为山的点缀,水的景色,融于山水之间,化入自然之内,体现山水城市的地域特点和文化气质。
图2 鸟瞰图
福州人对当地传统建筑称之为“厝”,其主要平面布局形式有合院式、独体式、堂横式、并列式等。以福州市最为著名的“三坊七巷”传统民居布局而言,合院式是最典型的传统建筑布局。其平面布局基本以中轴对称,由成组建筑围合天井排布,以主厝为核心,撇舍以走廊相连,形成一个院落建筑。合院中的天井都比较大,围合四周的主厝、撇舍以及连廊屋面均向天井排水。这样的布局对房屋自身的建筑小空间形成了自然气候调节。夏季可以接纳清凉的自然风,出檐可以起到遮阴的效果,并提供凉爽的活动空间。冬季可以获得一定日照,避免冷空气的侵袭,最终达到一个良好的建筑气候小环境。这种典型的建筑平面布局,以适当的空间开合,以递进的建筑布局,塑造开放式的内庭院以及合理化布置的建筑空间。福州传统居民营造递进式中轴对称的建筑平面形态,使得内庭院与外部建筑环境互相融合,既符合现代建筑功能,又蕴含传统民居的空间关系(如图3所示)。
图3 福州传统民居平面布局
图4 游客服务中心一层平面图
福州的“三坊七巷”有着“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和“中国明清建筑博物馆”的美称。“三坊七巷”主要以传统的硬山屋面为主,沿袭唐末分段筑墙的传统,有着高耸的封火山墙,起到隔绝相邻建筑发生火灾时互相蔓延的作用。硬山封火墙,在“三坊七巷”主要形式为观音兜形式,墙体随着木屋架起伏为流线形,翘角伸宅外,在正厝的正脊位置微微凹陷,状似马鞍,称之为马鞍墙。福州市传统建筑常常以门和墙作为立面,在门墙上方和封火墙两侧墙头作为重要的装饰部位,采用灰塑彩画为装饰手法。一般由插入封火墙墙体的木梁或石梁挑出一段叠涩的砖墙,再做一段垂直的墙体,上部做出挑的墙帽。福州市的民居,体量庞大,开间开阔,两侧的封火山墙距离较远,常常在主入口大门两侧建两堵墙体,上部刻意做成马头墙装饰,用以突出气派大门,这种形式称为“虎头门”。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将这部分传统建筑立面形式典型符号进行提取,将传统建筑现代建筑符号应用在建筑山墙上,以突出地方建筑的元素符号(如图5所示)。
图5 传统建筑符号应用
“三坊七巷”民居建筑虽然筑有高大的防火山墙,但是真正起到承重作用的还是木结构屋架,故而有着“墙倒屋不塌”美誉。福建省多山林,闽西北山区砍伐的木材通过闽江极易运输至福州市,整个过程无形中又对木材进行了天然的二次加工,完成了木材脱脂过程。故而以木材作为建筑主材,具有易于加工、成本低,适应性强、抗震性好、内部空间灵活等特点,在传统建筑中大量使用。木材在传统建筑中,主要用于柱材、椽材、板材和雕刻材。在建造过程中,大量的传统民居均以板材、雕刻材作为建筑立面装饰,如木槛墙的裙板,木门窗、隔扇、木雕装饰等。木材材质温润,且纹理清晰细腻,木质色泽柔和,具备建筑的近人尺度舒适、建筑立面细节丰富等优点。在传统建筑中,建筑屋面多采用板瓦和筒瓦,并有专门与之配合的滴水、勾头等瓦构件。在闽侯文山、连江山堂等地的黏土土质较好,而成为福州主要的青瓦烧制地。青瓦的制作工艺较红瓦烧制多一道工序,烧制完成后较红瓦更为坚固耐用,所以福州大户人家在建造宅院的时候大多采用工艺和质量更佳的青瓦,这也使得福州“三坊七巷”形成粉墙黛瓦的鲜明地域特色。所以在建筑立面设计中,人们刻意选取了木色和青色。屋面也就近取材,当地即为传统的制瓦地区,采用现代工艺制造的青灰色小青瓦,用现代工艺进行施工,在材料材质上、施工技术上都超越了古人,也符合现代施工工艺的要求(如图6所示)。
图6 传统建筑立面材料模拟应用
作为福州市传统工艺品典型代表的 “福州三宝”:纸伞、脱胎漆器和牛角梳,以其精湛工艺和优美造型,享誉世界。福州传统的纸伞整体造型玲珑剔透,几何结构匀称,伞面的造型与坡度非常优美。将伞面进行提炼和演化,可以大胆地将其应用在建筑景观亭的屋顶,使整个屋面造型高挑而秀美,亭亭如盖,轻盈飘逸,充满了美感。游客服务中心外墙装饰图案灵感则来自传统工艺品脱胎漆器。脱胎漆器在制作及在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天然形成美丽的纹路。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对脱胎漆器的美丽纹理的灵感进行再深化,不断地简化提炼,逐步演变为传统中式窗格装饰,并利用现代建筑立面“双层外表皮”技术,使得这种装饰附着在游客中心的外墙之上,成为建筑的第二层皮肤。通过建筑光线的变化,不断变化的美丽纹理投射在建筑外墙上,起到了完美的装饰效果。
图7 传统文化要素提炼的应用
在建筑设计创作中,全球化的多元共生趋势已经随着互联网的进步不断影响着当代建筑师。只有对地域特色、传统文化研究,才能给建筑创作带来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特征的独特的文化气质。随着社会的开放和发展,使得不同地域间的文化互相交融,先进的科学技术也正日新月异地影响着建筑造型技术。
[1]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80.
[2]阮章魁.福州民居营建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