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江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
朱 江
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深入调查。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1例。3组患者均常规采取血液标本,A组完成采集后存放1 h,B组完成采集后存放3 h,C组完成采集后存放8 h。比较3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A组、B组患者的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钾离子、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谷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钾离子、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谷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延长,会给生化检验结果带来不利影响。尽量在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进行上机检验,尤其需及时检验不稳定的项目,以提高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生化检验;检验结果
血液生化检验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血液检验项目,能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疾病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并能对预后进行判断[1]。因此,需要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寻找有效的方法,提高血液生化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血液标本质量进行控制。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工作中全自动化分析仪得到广泛应用,颠覆了传统的生化检验模式,使得生化检验效率和质量大幅度提升。然而,全自动化分析仪的应用,也极易导致生化检验室标本大量集中,加上血液标本采集后往往需要进行严格核对、复查等操作,极易导致其不能及时检验,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2]。本研究就血液标本采集后不同保存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深入探讨,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于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进行生化检验的患者93例为研究对象,均通过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深入调查。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每组31例。A组患者中,男15例,女16例,年龄22~56岁,平均(35.6±2.2)岁。B组患者中,男17例,女14例,年龄23~57岁,平均(35.9±2.3)岁。C组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年龄23~56岁,平均(35.3±2.4)岁。3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治疗方法3组患者均常规采集血液标本,抽取5 ml清晨空腹静脉血,并记录采血时间。血液标本静置15 min后,以每分钟3500 r离心15 min,分离血清。严格按照质控血清及校准品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对生化项目进行校准、质控。A组在血液采集1 h后检测各项生化指标,并记录检验结果。B组、C组则密封保存标本,将其置入4℃冰箱内保存,分别于采血后3 h、8 h对生化指标进行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
1.3 观察指标检测3组患者的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钾离子、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谷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等指标的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组、B组患者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钾离子、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谷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患者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钾离子、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谷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3组患者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比较(±s)
表1 3组患者相关生化检验指标比较(±s)
注:与C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血糖(mmol/L) 总胆红素(µmol/L) 结合胆红素(µmol/L) 钾离子(mmol/L) 碱性磷酸酶(U/L)A 组 31 6.1±1.1* 33±5* 28±5* 4.3±0.2* 144.6±1.1*B 组 31 6.1±1.4* 34±5* 30±5* 4.3±0.3* 144.2±1.3*C 组 31 4.0±0.9 56±5 34±4 5.5±1.3 139.0±3.0组别 例数 三酰甘油(mmol/L) 总胆固醇(mmol/L) 谷氨酸转氨酶(U/L) γ-谷氨酰转氨酶(U/L) 天冬氨酸转氨酶(U/L)A 组 31 1.3±0.4* 3.8±1.4* 50±4* 46±6* 39.5±1.1*B 组 31 1.3±0.3* 4.0±1.0* 51±3* 46±6* 40.0±1.2*C 组 31 2.2±1.2 7.2±1.2 55±6 49±5 57.8±2.6
血液是一种较为复杂的非牛顿液体,其主要成分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液能对机体的器官功能进行调节,且能供给器官所需营养,对有害物质进行防御,在机体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一旦机体受多种因素影响,导致出现生理、病理变化,均可能引起血液成分发生变化。因此,临床上采取积极措施对机体血液成分进行检验,能及时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且有利于诊断和治疗疾病。此外,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考虑到器官、组织检测项目不一,其血液标本所需量也存在差异,促使血液标本采集方式及部位呈现多样化。静脉采血是常用的采血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应用较多[4]。通常,血液样本采集后需要及时送检,在有效的时间内对生化指标进行检验,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近年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在检验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能准确检验采集后的血液标本。然而,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时,往往需要将抗凝的标本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再进行上机测定,这就需要检验人员对不同设备实验条件进行掌握。此外,对单份标本进行检验时,极易受生化标本量大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采集完血液标本后,不能及时上机检验,延长了标本保存时间[5]。随着血液标本保存时间的延长,导致其中部分物质出现变化。例如,血液标本中钾离子会随着保存时间的延长自细胞中渗出,提高血液标本中钾离子含量。因此,需要尽量在完成血液样本采集后1 h进行生化检验,以提高生化检验的准确性。
抗凝血不宜在冰箱中保存,主要是因为冰箱内温度过低,会给抗凝血的血液生理状态、流变学性质等带来不利影响。因此,针对不能及时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往往需要分离血清并置于4℃冰箱内密封保存,以保证血液标本的质量。目前,临床大量实践表明,血液标本保存有效时间最长为3 h,并建议复查极不稳定的项目时,尽量重新抽血[6-7]。本研究中,A组患者血清保存时间为1 h,B组保存时间为3 h,C组保存时间为8 h。结果显示,A组、B组患者生化检验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C组患者血糖、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钾离子、碱性磷酸酶、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谷氨酸转氨酶、γ-谷氨酰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与A组、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随着血液标本存放时间的延长,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率也会明显提高,提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化检验结果。
既往研究认为,一旦血液离开人体,其中血糖浓度会逐渐下降,血液标本不管是存放3 h、8 h或24 h,其血糖检验结果均会存在差异[8]。血糖是一个关键的临床检验项目,尤其是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等患者,需要采取积极措施,尽量在有效的时间内上机检验血糖指标。除血糖外,C组血清标本保存 8 h后其他指标的检验结果也出现异常,提示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延长,会严重影响生化检验结果。因此,需要在对血液标本进行生化检验时,严格控制血液标本存放时间,以减少其对各项检验项目的影响。尤其是针对不稳定项目,需及时进行检验。
综上所述,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延长,会给生化检验结果带来不利影响,需引起高度关注。尽量在完成血液标本采集后及时进行上机检验,尤其重视及时检验不稳定的项目,以提高生化指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1] 朱红英.血液标本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5):101-102.
[2] 杨静,余少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海南医学,2013,24(12):1845-1846.
[3] 宋玉平,夏庆玲,杨慧芳.探讨血标本采集对生化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2,22(4):619-620.
[4] 任海伟.试论血液标本存放的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2):136-137.
[5] 赵云丽.探讨血液标本的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9):79.
[6] 刘新记.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探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19-20.
[7] 苏红霞,李雪梅.标本采集前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4):84.
[8] 张应德.用血液标本采集与存放时间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78):143.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8.052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检验科,辽宁沈阳 11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