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原日报社 殷 煊
纸煤当下务必守住公信力的底线
◎ 太原日报社 殷 煊
近年来,平面媒体特别是报纸媒体,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定的生存压力。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无疑是多方面的,既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给报纸带来的巨大经济压力造成的浮躁和迷茫,也有新媒体、自媒体给报纸带来的挤压和侵蚀,更多的原因还在于报纸自身。
报纸不能垮,报纸也不会垮。如何破冰前行,国内的报纸都在进行着多方面的探索,但这些探索都还在路上。我认为就报纸本身而言,还必须抓住那些报纸本源的东西来做功课。从报纸出生的那天起,它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就是其他媒体形式所不可比拟的。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正如毛泽东曾说的“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于它能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被赋予了各级党委、政府发布的权威的、第一手信息的优势,同时还制定了高标准严格化的新闻准入和生产流程。可以说,报纸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是与生俱来的。
所谓媒体公信力,是指大众传播媒介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通过向受众提供真实客观全面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反映社会主流价值,从而赢得受众普遍信任的良好的媒介品质。无论何种媒体形式,它总是要办给人看的。没有公信力的媒体,是没有生存价值的。换言之,公信力是媒体必须秉承的内在品质,是媒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小康杂志社曾联合清华大学媒体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搞了一个2016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其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在最受大众关注的五大信用领域中,媒体信用排名第四,真实客观的反映了公众对于媒体信用的关心和重视。与此同时,调查还显示,受访者认为公信力最强的仍然是电视、报纸这两种所谓的传统媒体。因此,我认为,在平面媒体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如果不能守住公信力这一底线,不能有效地把公信力建设放在突出的位置来抓,则有可能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早在2014年8月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上,就审议通过了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成几家拥有强大实力和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的新型媒体集团。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再次提出,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是一项战略任务,系统工程。那么,在媒体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在媒体融合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报纸应如何加强自身的公信力建设呢?
我认为,首先是要把社会责任感挺在首位。坚守社会责任是报媒的优良传统,在新时期坚守社会责任,无论是对有效地体现报媒的存在价值、切实履行报媒的职责,还是为报媒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主要新闻单位调研并主持召开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时指出,新闻舆论工作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报纸应负的社会责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一个有社会责任的媒体,不仅要准确及时反映客观事实,还要引导引领公众的价值观。报纸媒体必须努力克服由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浮躁情绪和由发行、广告持续下滑所带来的利益导向,坚持把社会责任感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站在时代高度,树立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处理正面报道和舆论监督的关系,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视为媒体和媒体人的生命线,以此来培育和提升报纸媒体的公信力。
其次,要以真实性为基础推进媒体融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用户对新闻的要求也更加个性化。在这期间,以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也暴露出了大量的问题:目标受众在获取海量信息的同时,大量让人真假难辨的信息也充斥其间,甚至有一些就是赤裸裸的以博眼球为目的的假新闻。与之相比,报纸与生俱来的权威性、始终奉行的真实性却无可辩驳。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一体发展时,以报纸为基础、以报纸的公信力为标准是首要任务。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曾讲到,当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由相加迈向相融后,新兴媒体要重点在“准”、“新”、“微”、“快”上下功夫,“准”是要恪守新闻真实性原则;“新”是要创新内容表达,丰富呈现形式;“微”是要短小精悍,鲜活快捷;“快”是要快速反应,迅速传播。那么,我认为,此时的报纸媒体要重点在“准”、“新”、“活”、“深”上下功夫。“准”,都是要强调真实性;“新”,是强调新鲜性;“活”,是强调内容鲜活,表现形式生动;“深”,是强调深度报道。也就是说,不论什么时候,报纸都要坚持真实性原则,都应对与之相融的新媒体在真实性上共同把好关。
当然,平面媒体还要着力培养高素质的媒体人才队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不仅媒体融合无法实现,甚至会对媒体的公信力造成恶劣的影响。报纸必须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知识培训,加速现有人员向既适应报纸采编、又适应新媒体传播的全媒人才转型,加快与媒体融合相适应的组织架构和人才激励机制的建立,以此凝聚人心,鼓舞士气,推动报纸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