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产品感性设计互动教学实践

2017-09-11 14:19陈国东陈思宇傅桂涛
竹子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竹材感性产品设计

陈国东,陈思宇,王 军,傅桂涛,潘 荣

(浙江农林大学 工程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竹产品感性设计互动教学实践

陈国东,陈思宇,王 军,傅桂涛,潘 荣

(浙江农林大学 工程学院,浙江 临安 311300)

中国是竹产业大国,却是竹产品设计小国,很重要的原因是同缺少对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有关,导致竹产品创新人才缺乏。我们在课程中以消费者多样化感性需求为起点,设立竹产品感性设计互动教学实践环节。首先,引导学生明确竹产品感性设计课题;其次通过口语分析方法让学生找出目标用户的感性需求,接下来,指导学生制作感性概念匹配图版的方式来体会感性需求,然后,让学生通过竹产品设计实践更进一步体验竹产品感性设计。在这个新的学习方法下加深了学生对竹产品的感性多样化需求的设计认识,学生参与性强,课堂上的互动较好,有助于提高对竹产品设计学习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竹产品感性设计;实践教学;互动

竹材是非常重要的生态、产业和文化资源,在我国,竹产业被视为现代林业的四大朝阳产业之一[1]。我国是竹资源第一大国,在竹种类、竹林面积、竹材蓄积量、产量和出口额均居世界首位,素有“竹子王国”之誉[2]。然而我国竹产业发展非常不协调,产业链短,基本上以一产为主, 二产不发达, 三产发展较为落后, 产业发展驱动力弱,同其他产业相比,竹产业整体水平不高[1,3]。

虽然目前基于竹材已经开发出了十几个类别,上千种产品, 涉及到竹地板,竹纤维制品,竹工艺品,竹家具,竹生活用品,竹炭等,几乎应用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4]。然而,目前的竹产业产品档次低,同质化严重;初级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综合利用率低,局限于竹材的初级利用,附加值高的产品较少。竹产品研发水平相对低下,对市场信息反应缓慢,生产开发停留在原始的手工艺阶段[5,6]。有学者通过调研浙江的市场和厂家发现大多数商铺里销售的竹产品还是几十年前的面貌,种类非常单一,多以竹编和竹雕为主,设计方面以传统文化元素的再现设计为主,现代创新设计比较少,只有部分设计师与设计团体在探索竹产品设计[7]。所以应该注重激发竹材在现代生活中的创新设计,通过设计提高竹产品的内涵与层次,满足现代人对竹产品多样化的需求[8]。竹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不高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于该方向的创新设计人才缺乏,因此将竹产品设计纳入到设计教学中的,培养竹产业设计相关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我们将竹产品的设计课题引入到工业设计教学中,初步探索竹材产品的设计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

谈到竹,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原竹坚毅、挺拔、清高等感性意象,殊不知正是这种固定刻板的认知一定程度上局限了竹材在生活产品中的推广。现在的竹基材,除了有传统认知中的原竹外,还有刨切薄竹,竹集成材,重竹,竹展平板及各种编法的竹编等,通过创新设计可表达出丰富的“表情”。竹产品感性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时,设计者研究探求目标消费者的感性需求,以单一竹材、多种竹材融合,或者竹材与其他材料复合如陶瓷、塑料、金属、皮革等,进行想象和联想为主要思维方式展开设计,通过对点、线、面、体、色彩,质感,机理等方面的推敲优化,设计出符合目标感性需求的产品,表达出独特的造型特征形式与情感表现。从而打破传统竹材的给人的单一感觉,使得竹产品也可以体现时尚,科技,趣味,可爱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融合现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将感性设计思想导入到竹产品设计教学中,学生从实地调查获得竹产品感性需求,通过感性认知实验选出同感性需求匹配度高的产品,探讨与设计符合感性需求概念的竹产品方案。在这个新的学习方法下加深了学生对竹产品的感性多样化需求的设计认识,学生参与性强,课堂上的互动较好,有助于提高对竹产品设计学习的积极性。笔者在先期教学实验的基础上,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竹产品选题、竹产品感性概念产生、竹产品感性概念互动外显、竹产品设计实践等4个阶段。

1 竹产品选题阶段

要求:调查分析生活中的竹制产品或者可融入竹材的产品的使用情况

阶段成果:明确课题所要设计的竹产品选题

此在选题之初,先由教师讲解竹基材的类型,加工工艺特点,以及这些基材目前都应用在一些什么产品上,让学生对竹制品有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让学生5~6个人为单位自由组建团队,一个30人的教学班一般能分为6组左右,分组完成后向大家阐述该阶段的任务。再接下来,各小组在校内,学校附近的商店、卖场、居民楼、小区等地方进行实地调查,调查方法主要是观察、访谈和记录这些场所中人们使用的产品类型及如何使用产品,这样作的好处是学生能真实感受要设计的产品的,而不是在课堂里任意主观想象,天马星空般的想象一些不切实际的产品课题。在调查完成后,大家回到课堂,由各小组先内部讨论小组调查所得现有的竹制产品类别(比如有小组调查的竹砧板、竹晾衣架等),也要对那些调查来的非竹材产品进行分析,探讨出认为可以融入竹材的产品(比如有小组认为笔记本电脑壳的局部可由竹材来设计),并且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这些产品在功能上、人群上、环境上、使用上等有什么特点。

图1 竹制衣帽架Fig.1 A bamboo coatrack

然后各小组选择2~3类产品及相应的用户人群同老师讨论,老师依据具体情况帮助学生最终选择一种现有的竹制品,或者经讨论可融入竹材的产品及相应用户人群作为设计课题。如图1所示,一组学生在附近小区调查时,观察到很多人家的入户处有竹制的、木质的或金属的衣帽架,架子上会挂帽子、外套、包等常用的物品。该组同学调查时发现用户在佩戴衣帽架上物品前,会先坐在凳子或地上换好鞋,经过内部研讨后认为将这两者结合设计既是一个非常实用的产品,又是非常有趣的一个产品,并且可用竹材来进行新产品设计,因此在与老师讨论过后就选择该产品作为本次的设计课题,设定目标用户就是这些小区里的住户。

2 竹产品感性概念产生阶段

要求:通过口语分析实地调查目标用户对竹产品的感性需求

阶段成果:解析出用户的竹产品感性概念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阶段让学生采用口语分析[9]的方式从目标群体中获取感性概念。口语分析也称“有声思维”,通过分析产品使用者的口语报告获取目标群体的对产品的认知信息,在进行口语分析调查时,要求引导产品使用者尽可能说出对产品的想法并记录下来,比如有用户对竹椅的看法:“这个竹椅太粗糙了,我希望能够做得更精致些”,再比如有用户对桌面办公用品的想法:“如果这些物品用竹子来设计,我感觉会有文化味道些”。首先,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情景模拟的方式结合以往案例向学生讲解与演示口语分析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接下来各组学生根据前期的选定的竹产品设定本组口语分析的提问形式,成员分工情况等具体方案。就调查的人数而言调查的太多课时量不允许,调查的数量太少,代表性不够,为符合教学情况的特点,在这一阶段要求每组学生口语分析的调研对象人数在10人左右,每次为30~40 min。然后各小组就依据选定的竹产品与目标用户再次赴实地具体调研,调查完毕后各小组集中到课堂上,对口语分析的调查内容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用户对竹产品的感性需求,提炼造型概念。如以高校教师的加湿器产品为对象的小组就在学校里调查教师对加湿器产品的感性认知与需求,该小组通过对9位调查对象的口语分析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他们认为如果加入竹材,对加湿器的感性描述用到最多的有清新、科技感等感性概念关键形容词。再如另外一组以茶馆的灯具为课题对象小组,通过调查临安一个茶馆的老板、顾客等人,得出他们对茶馆的灯具提到最多的有自然,原生态,质朴等感性概念词,并且谈到除了竹材还可以搭配其他材料一起设计。各小组得到的感性概念词即为目标消费者的感性需求,可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多个感性词作为感性需求概念展开后续的竹产品设计实践。

3 竹产品感性概念互动外显阶段

要求:各小组课前收集大量产品图片(尽量有竹材元素),课中研讨筛选符合感性概念的产品。

阶段成果:制作竹产品感性概念匹配图。

首先,课前让每组学生收集从网络、杂志、报纸,产品宣传册等不同媒体上收集各类产品的图片,要求产品搜集到的产品尽量应用了竹材元素,图片清晰,背景尽量简单,图片中产品的展示角度能准确反映产品造型,纸质形式的图片全部扫描,制成电子稿图片。收集的产品类型不限,可以是电子数码设备,国内外家具,家居装饰产品、交通产品、儿童用品、办公用品等,产品收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对一些产品的一次感知过程,每组收集100张产品的图片作为感性概念外显的初期样本。

其次,让每位小组收集的图片相互共享,6组共有600张,相当于每组都收集到了600张产品图片。组与组之间互不影响,小组成员内部相互讨论,依次决定每张产品图片是否符合竹产品感性概念产生阶段选定的感性概念,如果大部分组员认为该产品图片符合,就将该图保留,如果意见差异较大,则认为产品图片不能清晰传递对应的感性概念,将产品图片剔除。这一过程在课堂中完成,每组至少要带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大尺寸的平板电脑,这样电子稿的图片才能展示与相互讨论,研讨形式以小组内部自主讨论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完成后将筛选出来的图片放到A3大小平面板式上,并彩打出来。例如,前期确定以学校老师的加湿器为竹产品设计课题的小组,获取的概念需求词汇为“清新、科技”,该组筛选出来的部分产品如图2所示。以茶馆的灯具作为竹产品设计课题的小组通过口语调查确定的感性概念为“原生态”,他们的筛选的部分产品如图3所示。这一阶段的互动讨论使每组同学对产品的感性认知有了更多的体验,也将抽象的感性概念显性化,图示化。获得的产品图片有着相类似的设计特征,为每组成员下一步的竹产品设计实践提供了设计素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竹产品设计灵感。

图2 感性概念“清新、科技”的产品图片Fig.2 The new bamboo products designed in terms of the perceptual concept of "pure and fre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图3 感性概念“原生态”的产品图片Fig.3 The new bamboo products designed in terms of the perceptual concept of "Original"

4 竹产品感性设计实践阶段

要求:通过手绘、互动研讨、电脑软件表达等逐步推进优化竹产品方案。

阶段成果:电子三维效果表达符合感性概念的竹产品设计方案。

首先,团队中每位学生以上阶段筛选出来的图版为竹产品方案的灵感激发原点,参考学习这些图片中的线、面、过渡关系、纹理、色彩等方面造型元素的运用,进行发散性设计。在学生出设计方案的同时鼓励用思维导图[10]的形式,从竹、目标产品,感性概念等3个维度展开创意联想,记录设计思考过程。如此学生以网状方式系统思考与表达竹产品感性概念方案,而不会碎片化的想到哪里是哪里。另外学生将对造型方案的思考与表达都以图解思维呈现有助于与和其他成员及老师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更方便产品方案互动研讨。

其次,前期组内每个成员会产生数个初步竹产品设计手绘方案,经过组内探讨为每位成员筛选出大家认为比较匹配感性概念的方案,然后要求每位学生将各自的优选方案再次细化,并设定好方案尺寸比例,以便下一步三维建模。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各组的学生是主体,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在适当的时候参与同学们的研讨,最大程度激发大家的课堂活力和设计潜能。

接下来,纸面方案细化确认后,方案的三维建模和效果图渲染任务由学生在课外时间完成。课堂内主要由教师与每位学生讨论三维模型方案的精确程度,以及深入探讨从纸面效果转到三维立体形式的产品效果,最后每位同学完成自己的竹产品设计方案。图4方案是大家认为衣帽架小组成员设计的作品中比较匹配感性概念的方案(衣帽架小组中调查后确定的感性概念为“温馨”),该产品主体全部由竹集成材构成,上部可用来挂衣服,下部可当做换鞋凳,同时下部的内部装有黄色暖光的灯源,总体上给人比较温馨的感受。图5的“清竹”加湿器方案,是大家认为比较匹配前面确定的“清新、科技”的概念一个作品,“清竹”将竹材融入到加湿器的设计中,气从竹孔中飘逸而出,同时合理的色彩搭配与形态处理将传统的竹材与现代的加湿器融合在一起,不仅带给人清新的感觉,更有给现代科技的感受。图6方案为大家认为比较匹配茶馆的“生态”概念一个同学的吊灯方案,灯具的设计源于将原竹经简单处理后,在其表面进行不规则镂空,内壁灯光顺着小孔慢慢渗透,悬挂部分采用黑色铁链,而灯具的两侧采用麻绳缠绕,让竹材表面色彩、铁链黑色与麻绳形成视觉上的冲击,展现一种原生态的自然美。

图4 “光亮那方”入户衣帽架Fig.4 A bamboo coatrack at the door which is named "lighting"

图5 “清竹”加湿器Fig.5 A bamboo humidifier branded as “Fresh Bamboo”

图6 “品原”竹灯Fig.6 An original bamboo lamp

5 结语

本文通过竹产品感性设计的教学实践,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学生通过具体竹产品选题,挖掘提取目标的感性概念需求,运用小组研讨分析适合感性概念的产品形态类型,然后依次为造型创意原点从目标感性需求、竹材和目标产品三个维度展开概念发散,通过设计实践来深入的体验面向感性的竹产品设计,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竹产品设计的认知和竹产品设计能力,也有助于创造了良好的教学氛围。

[1] 杨开良. 我国竹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 经济林研究, 2012, 30(2):140-143.

[2] 国家林业局.全国竹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R].2013.

[3] 李延军,许斌,张齐生,蒋身学. 我国竹材加工产业现状与对策分析[J].林业工程学报, 2016,1(1) : 2-7.

[4] 徐登坝. 浙江省竹产业发展分析[J]. 中国经贸, 2014(16):46-46.

[5] 林军, 王年文. 文化创意产业振兴背景下设计服务与竹产业的融合发展[J]. 求索, 2014(10):175-178.

[6] 吴琼辉, 李云新, 古定球. 广东竹业发展的现状和对策[J]. 经济林研究, 2003, 21(4):159-161.

[7] 陈海燕, 雪润枝, 吴良如. 基于复合材质的现代竹制工艺品的创新与设计探讨:以浙江为例[J]. 竹子研究汇刊, 2013, 32(1):16-20.

[8] 梁惠萍. 基于可持续的现代竹材产品设计探析[J]. 装饰, 2012(6):131-132.

[9] 罗仕鉴,潘云鹤. 产品设计中的感性意象理论、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2007,43(3): 8-13.

[10] 东尼·博赞. 思维导图大脑使用说明书[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5.

Interactive Teaching and Practice on Bamboo Product Perceptual Design

CHEN Guo-dong,CHEN Si-yu,WANG Jun,FU Gui-tao, PAN Rong

(School of Engineering, Zhejiang A & F University, Hangzhou 311300, Zhejiang, China)

China is still weak in bamboo product design, although it produces a large number of bamboo products. One of the reasons is that insufficient training leads to lack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bamboo product design. Corresponding to the diversified perceptual demand of customers, in the course, an interactive teaching practice oriented to bamboo-product perceptual design was created. Firstly, the students were guided to understand the perceptual design topic. Secondly, they were directed to find out the perceptual demands of target users by verbal protocol method. Thirdly, they were guided to make perceptual concept matching diagram to analyze the perceptual demand, then experienced bamboo product perceptual design practice further. By using this new learning method, the students can deeply understand the perceptual design to fulfill the diversified demands of bamboo products. They can actively participate the class and the interaction is fine, this is good to improve their learning enthusiasm in bamboo product design, and contributes to create excellent teaching atmosphere.

Bamboo product perceptual design; Practical teaching; Interaction

2016-03-20

浙江省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研究项目(KG2015214);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Y201533202)

陈国东,硕士,讲师,主要从事感性工学、竹木产品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设计等方面研究。E-mail: zhejiangzhonghua@163.com

猜你喜欢
竹材感性产品设计
SiO2气凝胶纳米颗粒浸渍改性对竹材性能的影响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智能产品设计
耐老化处理对毛竹竹材颜色变化的影响
理性的反面不是感性
“彭大将军”文化创意产品设计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概念
热处理毛竹材吸湿与解吸特性
《冷·暖》
《教堂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