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彬,吕建华
(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濮阳 457000)
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学干预及治疗评价分析
蒋彬,吕建华
(濮阳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河南 濮阳 457000)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学干预及治疗评价。方法:以2014年2月 - 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1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实施药学干预前(2014年2月 - 2015年12月)104例设为对照组,将我院实施药学服务干预后(2016年1月 - 2017年2月)11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结合患者症状给予药学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糖尿病;高血压;药学干预;治疗评价
糖尿病高血压在临床被称之为同源性疾病,均有诱导冠心病致死、致残的可能性。在临床治疗中,患者高血压控制不当,可增加患者心、脑血管等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可伴有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可能性,因此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在目前临床仍存在较高死亡率[1]。临床药学干预即在严格规范临床用药指征基础上,结合患者个体化差异表现针对性用药,以减少用药不良反应及并发症,降低治疗成本等。本次研究通过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学干预及治疗评价,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 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73例,女31例,年龄27~85岁,平均年龄(58.1±6.8)岁,病程1.7~10年,平均病程(3.7±0.7)年;选择我院实施药学干预服务后2016年1月- 2017年2月收治的11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81例,女29例,年龄28~85岁,平均年龄(57.7±6.1)岁,病程1.4~10年,平均病程(3.5±0.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遵医嘱发药、指导用药方法与剂量、告诫相关注意事项。观察组行临床药学干预,由临床医师、药师、责任护士组建治疗团队,指导患者合理用药、预防及控制不良反应,宣教围治疗期健康保健相关知识;根据患者性别、年龄、病史、脏器功能等情况制定针对性药物治疗,对患者入院、住院、出院进行全程监护,根据患者用药反应、病情变化对其临床用药进行调整;全程跟踪、监测、服务并建立药物监护档案,以保障患者血糖、血压有效控制,避免疾病恶化。
1.3 观察指标
①监测两组治疗期间临床不合理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②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与血糖(空腹、餐后2 h)变化情况。
1.4 疗效判定标准[3]
高血糖判定标准:患者空腹血糖≥7.9 mmol/L,给予葡萄糖负荷后2 h血糖≥11.1 mmol/L;高血压判定标准:患者休息时,收缩压>14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血糖达标:患者空腹血糖≤6.9 mmol/L,饮食2 h后血糖≤9.9 mmol/L;血压达标:收缩压<130 mmHg或舒张压<90 mmHg。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统计软件SPSS 19.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观察组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率、患者不良反应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药物不合理使用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血糖改善效果比较
两组经治疗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压与血糖改善效果比较
糖尿病高血压,严格上说并不是一个疾病的名字,它指的是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因为临床上许多高血压患者,经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地伴有高血压,因此二者被称为同源性疾病[2]。糖尿病高血压两种疾病无论是病因、互相影响还是危害上都存在共通性,因此常合并发作,形成糖尿病高血压。不同类型糖尿病诱发高血压的机制也不相同,典型的如1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常见由肾脏出现病变引起,称之为肾性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大多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有研究结果证实,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与高胰岛素血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对于高胰岛素血症患者来说,其肾小管对于Na+的再吸收会明显增多,导致出现交感神经兴奋,最终诱发高血压[3]。高血压患者合并糖尿病之后,心血管风险要高出2倍,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心血管疾病[4]。当糖尿病与高血压同时存在时,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危害程度进一步加大,在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其对患者心血管系统的协同危害作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为减少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等系统性并发症的发生,临床采用药学干预进行用药指导,以减少机体靶器官的受损[5]。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临床诊疗指南》和治疗路径等[5],对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长期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合理性干预,如处方的适宜性、安全性、经济性与药品用量、用法、疗程、不良反应、禁忌证、有害的药物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进行监控。本次研究表明,观察组临床药物不合理使用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分析原因为实施药学干预过程中,由责任医师、药师、护士组成治疗小组,通过对患者一般资料、既往病史、症状特征、病情表现等情况掌握,以专业药学知识为基础进行指导工作,通过用药分析、用药监护、合理用药、用药评价等诸多措施,对其症状相关的临床风险予以评估,制定针对性、个体化治疗方案[6],减少不合理用药的发生。此外在张斌等[6]对95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研究报道中显示,均采用治疗与随访双重药学干预,经干预后,患者血压、血糖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因此证实采用正确、规范的药学干预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与血糖,提高患者生存几率。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压(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等指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治疗中,结合患者个性化差异进行药学干预,可有效提高临床用药安全性、有效性,进而提升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梁东亮.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血压及血糖控制水平、影响因素及降压降糖药物应用现况调查[D].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院,2016:1-2.
[2] 齐连芬,李川洁,方业明,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心率减速力及心率变异性的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9):73-76.
[3] 苏健芬,赵莉,唐崑,等.一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肾功能不全患者入院后血肌酐变化的药物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5,15(5):627-630.
[4] 吴琼,王庆霞.护理干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5,(8):181.
[5] 董莉莉.社区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中医非药物干预及效果评价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6:1-2.
[6] 张斌,孔丽凤.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干预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6):56-57.
本文编辑:鲁守琴
Analysis of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Jiang Bin, Lv Jian-hua
(Department of Pharmacy,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uyang City, Henan Puyang 457000, 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of diabetic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Methods:214 cases of diabetic patient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were chosen as research object in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Puyang City from February 2014 to February 2017. 110 patient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ny 2017) was as observation group, 104 patient before implementation (from Februany 2014 to December 2015) was as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treatmen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The clinical unreasonable drug usage and 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After treatment, blood pressure (systolic pressure, diastolic pressure), blood glucose (fasting blood glucose, postprandial 2h blood glucose)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two groups improved signifcantly, and blood pressure and blood glucose in observation group improved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In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hypertens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s to symptoms of the patients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medicat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 of patients, which has high practical value.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Pharmaceutical Intervention; Curative Effect Evaluation
R587;R544.1
A
10.3969/j.issn.2096-3327.2017.07.013
2017 - 05 - 16
蒋彬,女,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院药学。通讯作者E-mail:1550086615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