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龙
摘要:近年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随着金融改革进程发展愈发迅速、愈发成熟,收益率偏向市场化,资产流动性持续增加,现有的规模储量和和增长量相对往年再创新高,诸如此类种种因素,皆在表明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逐渐走向正规化、市场化,走向成熟。
我国目前对于新经济新常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纪律市场化与金融脱媒的大环境中,如何更好的通过资产证券化来服务实体经济,给实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促进国家政策的落地,促进创新驱动发展都有广阔空间可以操作。在提高市场经济的有效性,作为市场参与的主体,监管机构和市场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了解都是不可或缺的。监管机构不仅要相对以往更加有效贴近市场、贴近机构。作为市场中重要组成部分,机构也要积极参与到顶层设计中,彼此形成更为积极主动的正反馈机制,设计出与我国国情符合,且能为我国实体经济服务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机制和组织架构。
我国对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采取谨慎,稳健前行的保守策略。我国对于金融类产品模式的监管比欧美国家的标准更高一层,比如我国的风险自留政策,是美国去年才实现全部资产证券化产品风险自留处理。无论是何种产品,在政策上都要有一个上下限的标准度,根据实时经济的情况进行适量的调整,使资产证券化能以更恰当的方式解决目前所面临的相关问题。所i资产证券化发展“创新”势在必行,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也要服务“有利于”这一界限,为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利益,降低金融相关系统性风险,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关键词:资产证券化;政策;创新
一、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及监管
(一)资产证券化的现状
自15年起至16年底,随着金融改革的开始,企业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已经有102家机构报备了资产证券化系列产品,发行规模高达7150.22亿元。就目前的资产证券化中,发行阶段平均规模在11亿元左右,而产品周期主要在4年左右,属于中期产品,利率水平在4%-6%。从发行及管理阶段来看,管理者主要是各大金融机构,例如证券机构和基金子公司,期中证券机构发行的数量和规模位列前茅。從资产的原始权益人角度来看,主要是基础设置、航空公司等,融资租赁、信托受益权、公共事业收费权等是最大类资产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主要以私募基金项目为主,并且投资人结构主体还是以机构投资者居多。
现在市场上主要有三种证券资产化产品模式,一是由银行和银监会管辖的信贷资产化产品;二是证监会管辖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三是由券商协会所做的非金融企业的ABN产品(资产支持票据)。就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趋势而言,近年来发行人普遍采用出表涉及,循环结构设计来对资产负债表中的一些指标进行限定管理。同时,随着民间金融的茁壮发展,监管机构制定相应监管条例后,一些同质化的ABS产品逐渐出现市场中,比如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通过一系列产品设计,降低投资者的购买成本,因为基本盘足够大,给市场的定价也有了很好的参考空间和模型。而从产品的投融资双向模式来看,市场接受度高的大体分为两类:一则发行人对于融资效率的高要求,部分基金优先放款给发行人,等形成资产后统一调配打包成ABS产品进行出售;二则有能力的机构,可以根据自己客户群体中优良的资产打包成ABS产品,然后再以自有资金自持。主要包括像PPP项目资产证券化、绿色资产证券化、优质商业地产类资产证券化、绿色消费金融的资产证券化等相关項目为主要方向。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是以发起人为核心,其的定位是可以与国家的“三去一降一补”政策,盘活存量、绿色发展,“一带一路”,以及中小微企业民生工程等政策相契合进行创新。从基础资产创新的趋势来说,基础资产的类型在不断向多样化发展,基础设施PPP跟传统的基础设施或者公共服务行业的融合会把原先做的基础设施收费权项目推到新阶段,将很多新概念进行融合。
(二)资产证券化的监管问题
资产证券化在中国已经有12年的历史,2005年试点起步,到2016年为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资产证券化的量有了较大进步和增长,全年发行量达7845亿元,比同比增长37%,存量也超过一万多亿元,同比增长超50%;二是是银行的信贷资产证券化稳步前行,去年一共发行了3900多亿元,存量达到了6000多亿元;三是基础资产进一步丰富。但在这12年的发展历程,到今天依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其一,资产证券化的供给存在不足。法律依据层次较低,从源头上很难解决资产证券化产品涉及与传统民间民商事法律规范进行协调的坚难问题;其二,我国当前资产证券化的发行方式仍旧处于非公开发行,相对于传统的公开发行,发行成本偏高的同时还限制了盘活存量和区域杠杆功能的发挥;其三,我国中介机构合规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资产证券化实现备案制和基础资产负面清淡的管理,中介机构尤其是管理人更应当建立内控体系,加强完善风控体系,分工明确,这是我国金融体系中一直处于薄弱阶段,历史上发生的种种事件,无一不是风险体系不完善酝酿的后果;其四,信息纰漏方面的不充分,虽然我国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则已经搭建并逐步改善,但细节方面的披露仍是比较空缺的,无论是融资资产分布及其动态分布都是如此。对于大级别类基础资产的信息披露特殊要求依旧处于薄弱阶段;其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现阶段不同的交易场所申请文件的审核标准、流程、信息披露监管标准基本一致、但在执行过程中,总是存在不同的差异,尤其是在一些创新项目上的执行标准过于保守。不论是交易场所的定位不同还是本身投资者结构的不同,后续监管方面依旧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资产证券化的协同发展
资产证券化是加强金融服务实体企业经济、实行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在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大数据相结合的今日,发展资产证券化、扩大直接金融融资渠道、提高融资效率、降低融资成本,已然成为金融服务体系的创新根本所在。
资产证券化的发展不仅满足了市场对于多层次资本的完善,资产证券化作为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产品,满足了我国债券市场中不同发行人和投资者对于新品种的需要。不单单是国家层面,银行、保险、信托等金融机构以及相关投资者,都就此为实体经济的创新发展和业务创新提供了丰富的支持。而且,通过资产证券化这一逐渐完善的投融资渠道,使市场存量资金逐步活跃起来,使资本的投资渠道更加多样化,更加常态化。在资产证券化的大力发展的今天,很多旧有的管理体制都将被摒弃,金融机构需要根据现行的市场经济及环境制定出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风险控制机制,间接或直接促使金融改革创新。
从市场中资源的配置水平来看,随着民间资本的在金融市场中流动起来,资产证券化流动性较弱的资产,比如传统的银行信贷资产,近年来房地产市场兴起后的房地产公司固定资产等,转化为流动性较高的可以在市场中方便交易和流转的标准化证券产品。既有利于提高资产所在企业的自身经营能力和优化市场竞争能力,有对民间资本的巨量资金提供了优质资产的投融资渠道,继而使资金流动起来给实体经济注入新鲜血液和创新发展的动力源。同时,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后,金融产品的风险得到了改善。从资产证券化以前的基础资产的风险高度集中于持有人身上,通过资产证券化的流动渠道及出表方式,把风险从资产所有人转移到证券市场的众多投资者中来分散风险,从市场宏观环境中起到分散系统性风险的作用。
三、资产证券化的创新发展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工具,资产证券化已日益受到各方高度重视。资产证券化业务实践的有序發展,需要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和金融监管层的政策导向同步。是一项将停留在低效部门和企业的资金挪转出来,投向具备经济合理性的高效部门和企业的有效措施。
从未来的市场化交易结构模型来看,我国特色资产证券化市场在未来必须创新培养独立于金融交易市场的第三方独立服务机构,对资产证券化金融产品的存续及兑付方面提供专业的服务和指导。在信用机制上将从传统的被动模式转变为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主动模式,从而能更好的监控产品的信用风险的变化并灵活应对,避免因为发展太快导致风險积累。例如证券公司在承销阶段,因为自身人员流动性高导致项目管理周期缩短,注重前端承销忽视后端的管理。随着证券公司团队的转移,利益的冲突导致管理过程中流动性风险无法有效控制,导致未来现金流的管理非常欠缺,结合信息披露上的问题,一旦发生违约事件,在现阶段已经不再强调刚性兑付的市场环境中,不论是机构还是投资者压力都十分巨大。因而在系统性风险的驾控机制上,需要加强创新发展,不断推动变化,为金融产品市场的的标准化有更明确的章程。证券资产化产品的推动不仅在于产品本身根据国家经济和市场环境进行创新发展,对于自身监管和风险控制体制上也要去旧迎新,不断创新改变,使之成为中国经济环境中的有力工具。
总结:
未来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机遇大于挑战,2017年市场会呈现爆发式发展,传统市场间的壁垒将逐渐被打破,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PPP项目、绿色资产、票据、商业地产等领域都是未来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新增长点,券商、基金子公司等各类企业涌入资产证券化的积极性将更高。
参考文献:
[1].2017陆家嘴资产证券化论坛.新常态下资产证券化的创新与监管.陈小鹏
[2].2017.银行资产证券化的作用与发展.姜建清
[3].未来多样化基础资产证券化的机遇与挑战.卞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