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霞
【摘要】:通过对一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汉语教学实习进行跟踪研究,分析汉语教学实习过程和经历对教师自我认同的影响。
【关键词】: 对外汉语;教学实习;自我认同;个案分析
引言
自我认同源于心理学,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时期随着传统发展心理学的发展而盛行。Palmer指出教师困境的一个主要来源是教师的自我认同。自我认同的建筑工程师Erikson定义:它不仅是一种个人表现出的具有连续性的品质以及一种主体感觉, 还包括那种对自我品质符合社会认可的信念。Wenger指出自我認同形成于个体参与实践与群体组织的过程中。参与方式与所属形式反映了自我认同。参加某种职业的人都会经历外部与内部的变化从而引起相应的自我意识的变化, 这种自我意识就是个体的职业自我认同。
一、个案分析的准备
(一)研究对象的选择
王X,男,云南师范大学12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在云南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教育学院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实习前,王总认为汉语教学比较难,学生来自不同国家,文化差异大,自己缺乏课堂教学的实践经验,难以引导控制课堂,显得焦虑不安。写教案要查阅很多资料,觉得自己教案有问题,难以确定教学重点,经常改动教学目标;讲课无法脱离教案;教法单一,难以调动课堂积极性,对授课时间把握不当,课堂节奏乱。但实习一年后,他和自己的学生相处融洽,具体表现:学生为他庆生,过节送他礼物,回国会和他打个招呼,开学返校也会先和他说等。这些都是学生自发的、发自内心的对一个老师的喜爱和认可。现在提到给留学生上课,他就显得自信满满。他是一个怎样的实习教师?他在实习初期和实习结束后又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二)资料收集
首先,通过对王X在实习前2个月和在其完成一年的实习任务后,对其教学、教师身份、课堂控制等方面的自我认同进行问卷调查;其次,采访其学生,通过问答形式了解他实习期间的教学情况;最后,对教师本身也进行采访和问卷调查,探索其在实习过程中的改变,来分析教学实习对其自我认同的影响。
二、个案分析
(一)对学生的采访
布朗和麦金太尔的调查总结出,代表良好的教学有10项要素:
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放松享受的氛围;
能始终驾驭课堂;
以一种有趣的、激励的方式授课;
提供条件,以便学生能理解要完成的任务;
明确学生要做的事情和要大达到的目标;
判断学生的预期学习目标;
帮助学生解决困难;
鼓励学生提高对自己的期望值
和学生建立个人的、亲密的关系。
展示个人的知识才能。[1]
王X在实习期间教的是中级汉语综合课,主要对他教授班级的30人进行访问,主要來自老挝、越南和泰国的成人学生。
采访问题:你觉得王老师上课怎么样;你喜欢王老师吗?为什么;王老师上课有趣吗;王老师在课上严肃吗,会骂人吗;你觉得王老师是你的朋友吗?
学生回答:1.讲课很有趣,讲一些课外的和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笑话。2.有耐心,会倾听,课堂气氛轻松,每个同学都敢说话。3.经常补充当下流行语,学生可以现学现用。4.在生活上,尽可能的帮助学生,让学生尽快适应目的语环境。5.老师的普通话很好,做事认真。6.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对迟到一两分钟、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不责骂,而是通过暗示给学生一个自我调整的时间,学生感到被尊重。 6.课后,觉得他像朋友,有的男生甚至说是兄弟,非常尊重他 。
通过对学生的访问了解,王老师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他也满足上述良好教师的十个基本要素。
(二)调查问卷对教学实习前2个月和一年后的教师自我认同进行分析
用问卷对王X在教学实习前2个月和教学实习结束后的自我认同的调查,问卷一共有20题,前后两份问卷题目相同。前4题是对其基本信息的采集、实习期间的总体感受和是否喜欢从事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是否想成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刚开始教学实习时,他自己对教学的总体感觉是一般,仅把教学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没有感情投入。而实习结束后这份问卷,对实习的总体感受是非常愉快,教学实习的经历使其主动融入教与学的环境中,和学生建立了感情。他对自己角色的认可,他从开始感到焦虑,就把自己放在了实习者的角色上,实习结束后充分肯定了自己是一位教师。
对于自身教学过程的控制感,主要是对时间、课堂秩序和教学目标的控制。对教学过程的控制有五个选项:完全不能控制、经常不能控制、偶尔不能控制、可以控制和完全可以控制。在整个教学实习中他对时间、课堂秩序都是可以控制的,而且非常的有自信。在教学目标的控制上前两个月是“很少偏离”教学目标,偶尔会偏离目标。实习结束后,他给出的选项是不会偏离教学目标。从这个问题来看,王老师认可自己课堂教学能力,越来越自信,并不断地通过实践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
对于自身能力和教学风格的认同,包括自身口语表达能力、幽默感、亲和力和语言点讲解。中级汉语综合课是听说读写并重的课程,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需要教师循序渐进进行全面教学,还要统筹协调均衡发展。王老师对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很满意,认为自己语言点讲解很清楚。可以简洁、准确并转化为学生可以听懂的方式来把语言点、指令和任务传达给学生。这是一个教师对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肯定。对自身幽默感和亲和力的认可由开始时的很好,到结束后的非常好。这是对自身能力提升的一个表现,通过教学实践,无论是教学过程中把这种潜在的幽默感和亲和力激发,还是有意培养,都肯定了自身在教学实习过程中的进步。
对自己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包括:用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讲解知识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调动课堂气氛;找出学生错误的规律;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了解学生和预计他们的反应;具体教学方法的却失,不知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前四个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在实习前期,王老师选择的是“不太难”;实习结束后选择的是“一点也不难”。前期,“偶尔”会有具体教学方法的缺失,不知如何实现自己的想法到实习结束时“很少觉得”不知如何实现自己想法。这个实习过程让一个教学者对遇到的困难有了这样一些改变,在教学方法上的到锻炼和加强,通过不断的实践和自我摸索找到了应对这些困难的方法。教学者通过自身的亲生经历归纳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对课程、学习者的认同,并慢慢的摸索方法认同自己的教学风格,从而有了不太难到一点也不难的提升。
关于教学体验和情感的自我定位,还包括课前的准备工作。最初比较随意的着装到后来选择职业着装,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都开始注意一言一行。慢慢的认可教师身份,并以一个教师的形象来要求自己的言行。到教室的时间,由提前1-3分钟到教室,变为提前3-5分钟到教室。自我责任感越来越强,对待教师这个工作越来越认真。对教学的体验由最初的胜任感提升为成就感,这是对自己工作的认可。
三、结语
经过一年紧张有序的实习,王对外汉语教师的身份认同有所提高,他由教学初期对如何掌握课堂,引导学生,甚至怎样安排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等问题的焦虑,变成一种认真准备后的平稳、自信的心态。不再担心无法控制课堂,学生不配合教学。最初是一个实习生的心态,实习一段时间后,发自内心的感知自己是一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可以轻松自如的给学生授课,也有能力应对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对外汉语教学实习对教师自我认同起到一种促进作用,实习者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升,逐渐认同自己的教师身份,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反过来指引实习者较好完成教学工作。
注释:
[1]Marion Williams、Robert L. Burden.张红、王新译。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北京,外教.
参考文献:
[1]. 徐彩华、程伟民. 对外汉语教师自我教学效能感研究初探[J].汉语学习,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