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治泉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老师要改变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进程,巧妙使用暗示,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新课改。
【关键词】:进程;暗示;新课改
一、实时对教学进程的调整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没有课堂教学改革的课程改革,那可能就是还是像传统的教学一样在进行无味、枯燥、没有什么效果的教学。在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老师就要认真理解什么是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要真正体现教学的真实意义。认真落实教学行为的规范性,重新对老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之间的关系和和教学之间的媒介进行认识。不能“穿新鞋走旧路”、“贴着现代化的标签”。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坚定不移地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与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纲要》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質疑、调整、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倡导信息技术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既然是这样的规定,那么,我们中学语文老师就要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而大刀阔斧进行 课堂教学改革,改变落后的教学思想和落后的教学观念,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比如说在教学中,要以生为本,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者,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学习行为和老师的指导行为。自己在教学的时候既要提升自身的素质与能力,还要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感知提高能力。改变传统的老师是课堂主宰者身份,学生是只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课堂的重心是学生充满生命活力与个性张扬的学习。新课程教学中老师就要做到我们老师只是课堂的策划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需求的提供者、学习质量的评价者。大家都知道,以前的基础教育是存在很多问题,很多老师教学基本上都是老方法,甚至部分老师教了一辈子的书都是沿用那一套教学方法,教学标准、方式方法的老套对待学生发展中的问题,给很多学生带来有害刺激和情感的伤害,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进取心。从法律的角度看待问题就是人人生而平等,既然这样,我们在老师和学生在生命地位上就是平等的。所以在新课程改革后就要求语文老师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发展创造条件、提供支持和帮助。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实际,不要把自己当“圣人”或者高高在上的“权威者”。多尊重每一位学生,多和每一位学生进行沟通,必须建立真正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搞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巧妙使用暗示艺术让课堂更精彩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都可能认为老师的精彩演讲和学生的精彩反馈是一堂效果很好的语文课。的确这种说法一点不假,但是我们老师能够在欢快的课堂上有时候采用一种暗示艺术,可能语文课还会变得更加精彩。相信老师们经常会采用的就是当课堂上学生有的时候没有认真听课,而是在窃窃私语的时候,甚至盖过了我们老师的聲音,此时我们突然停止讲解,一直会默默注视着学生,这样说话的学生、昏昏欲睡的学生,会在我们老师默默注视下戛然而止;在我们幽默的谈吐中猛然惊醒;一脸茫然的学生在老师巧妙的点拨下茅塞顿开…… 这就是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艺术魅力所在!在教学中巧妙的使用暗示,不仅可以指点迷津,使学生茅塞顿开,变得开朗豁然,而且成功的暗示,能够引导学生的思路和注意力朝着有利于教学的方向发展。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创设一种契机和氛围,引导学生透过教材的文句,有所侧重的体味文章意蕴,揣摩作者思维情感的脉搏,深切感悟课文语言的丰富内涵,顿悟意义。譬如,在教学《故乡》,如果提问学生:“闰土的第六个孩子几岁了?”这个问题一出,很多学生马上就在课本上找到了答案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五岁”。当然,这个问题问得似乎意义不是很大。于是我接着再问:“连五岁的孩子也要帮助大人干活,这说明了什么?”这样更进一步引导学生透露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社会动荡不安……吃住都要钱,走哪儿也不方便,没有规定……等语言片断加以思考,让他们脑中浮现出一幅旧中国劳动人民苦不堪言的悲惨图景。像这一连串的问题很多学生可能并不知情,毕竟今天生活的时代几乎什么都不缺,至少吃穿不愁。为什么过去会存在这样的问题,这就要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是作者创作的时代是处于封建社会时代,劳动人民是最底层,是被统治阶级,是被剥削阶级,所以那个时候命运非常悲催。最后我要让学生联系今天自己的幸福生活,学生不仅可以深刻感悟作品的内在意蕴,而且可以得到人格上的感化。大家都知道,教学的暗示方法很多,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体语暗示。体语指以身体动作来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它包括人的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只要我们老师巧妙运用暗示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