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敬洋
当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发生冲突时,我认为应该捍卫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把握科技介入尺度,保持民间工艺美术自然的生命力。
一、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
民间工艺美术的作者是劳动群众,产生的动力是劳动者集体的社会需求,又为人民群众所广泛使用。我认为民间工艺美术最初的本体价值主要是两大类:其一是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方面需要的精神实用价值,如年画、窗花等,以此期盼美好生活、種族延续、避邪驱害;其二是满足劳动者日常生产、生活需要的物质实用价值,如柳编、蓝印花布等。
工业社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上述民间工艺美术的实用价值似乎淡化甚至不存在了,但这并不意味着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代的本体价值不复存在,而是存在于实用与审美的平衡关系中;存在于民间工艺美术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两种生命样态的关系中;存在于人类对自然的感知,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中。
人与物的关系
以物质实用价值为主的一类民间工艺美术品,曾经满足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要,如山东柳编、安徽歙砚等。它们也同时以造型、纹饰、色彩等表现其精神文化内涵,具有重要的审美价值。但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从物质实用角度看,它们已有不只一种替代品出现,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一类民间工艺美术品就失去了本体价值。柳编在当代可以倾向于装饰品编制,并以其造型、材料和手工工艺而独具审美价值;歙砚亦成为文人墨客怀古之收藏品,它们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环境的变化和替代品的出现仅仅意味着它们本身的物质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的关系发生了倾斜,民间工艺美术传统仍在“用与美”的平衡关系中安身立命。
同样如此,以精神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在祈福祝祥、驱凶避邪等观念被视为封建迷信之后失去实用价值。但是以精神实用为主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是民俗文化的形象载体,它的价值存在于得以让我们欣赏到它所承载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民间文化。
物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取之于自然,题材源于自然,手艺历代传承的,民间工艺美术品与自然的密切联系是其独特的价值所在。以石灰和豆粉为原材料经过纯手工工艺制作的蓝印花布,以其条理清晰的纹脉混合了山野的气脉和时光的表情,让人想起所有经历过的岁月,以及在岁月中积累着痛楚与快乐的吾土吾民。蓝印花布的蓝越旧越美,褪色是对自然的顺应,是自然和物发生关系的过程的反映。真正有魅力的艺术是回味无穷的酒,而不是鲜榨果汁,自然与生活、时光酿就的醇厚才值得不断去体味。蓝印花布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看似失去其实用价值,但它所承载的物与自然互动后的美和沉郁的生活感恰恰构成了足以自我救赎的文化生命。
人与自然的关系
感知自然的能力是人类可贵的能力,人们用来源于自然的材料,利用手工劳作感受自然、了解自然,与自然产生互动关系。民间刺绣、织锦、印染、编结等都以其取材自然、手工制作而在同类产品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它们都是保留人与自然接触的一个媒介。
二、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与民间工艺美术的本体价值
在民间工艺美术发展与其本体价值冲突中,对科技手段的介入不论是持有何种态度,不可否认的是民间工艺美术的当代意义。从艺术角度讲,它是我国原始艺术的延续,直接继承了原始艺术使用与审美共存的性质;从文化角度讲,它是具有根性的、母体性的、基础性的造物形式,它保持着人类创造文化的最初形态;而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民间工艺美术最易使人产生情感上的认同和回归,它是各民族确立和坚持生态文化观念、维护世界文化生态平衡的重要基础之一。
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我认为传承即是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等生态环境发生变化导致民间工艺美术在当代本体价值的变化,这并不意味着要用科技的手段介入进而控制或发挥它曾经的本体价值。物质实用价值不复存在之时,人与物的关系随之变化,“用与美”的天秤会主动倾向于审美价值这一边。科技强硬的介入只會使人与物的关系失去动态的平衡,让民间工艺美术在实用与审美中不搭一边而变得畸形。在物与自然的关系中,工艺材料的不稳定性是自然的常态,人类应该正视自然的规律性,将科技手段强加给蓝印花布,无异于违背自然地洗去它的独特意味。怀旧与沧桑可以通过科技的手段达到,而历史的沧桑感与自然的生命力是其塑造不出的意味。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看,科技对民间工艺美术无条件介入,无异于切断人与材料的对话,阻碍人类自身能力的发展,让民间工艺美术“慢性死亡”。
民间工艺美术就像一本“无字史书”,以原始淳朴的形式封存了本民族最初创造的文化,我认为科技手段介入的目的不应该是如何发展民间工艺美术,重要的是如何把握科技接入的尺度从而更好地继承民间工艺美术。当代物质文明高度发达,民间工艺美术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但不同人有不同的价值观,我认为不必要让每个人都接受民间工艺美术,重要的是保存好这个属于本民族的记忆,保护好这个具有原始魅力的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1]马凯臻.民间工艺美术鉴赏[D].江苏师范大学课程笔记,2017.
[2]钟茂兰 范朴著.中国民间美术[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3
[3]王平著.中国民间美术通论[M].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