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马克思主义“社会实践观”思想的发展

2017-09-10 13:41史佳韵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实践观马克思

史佳韵

【摘要】:众所周知学术界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从未停止,尽管如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争议。马克思哲学中的实践观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石,要求我们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要有全面正确地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实践哲学

不可否认,长久以来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一直是国内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一切理论最主要、最显著的特点,实践观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这也是正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的关键所在。随着时代进步和发展,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都有了丰富的研究成果。然而我们必须认识到在这其中,也出现了一些认识和研究上的不足与缺陷。为了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我们应该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在不断对世界的研究和探索中建立起来的,它的形成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进行断章取义的理解和解释,以免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产生误读和曲解。

一、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们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已形成丰富的成果,了解他们的研究现状对我们全面把握马克思的实践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各种代表人物,从葛兰西、卢卡奇到阿尔都塞,从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实践的研究从未停止,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做了大量的研究,葛兰西甚至直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描述为实践哲学。

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研究中,其中以葛兰西和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范畴的理解最具有代表性。在葛兰西看来,实践哲学的意义就在于强调人的主体能动性和人道主义;与葛兰西的观点相似,青年卢卡奇直接将马克思哲学等同于历史唯物主义,他认为这一理论的核心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实践功能。而晚年卢卡奇的观点发生了很大转变,他指出实践的客观前提是劳动,强调把实践和劳动联系起来,承认劳动和实践在理论和现实上的高度一致性;施密特则论证说,马克思主张精神和人可以在实践中获得统一,正是这种现实的人及其社会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柯尔施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突出地强调了社会自然界是人们活动的产物,其基本研究对象是对人的社会研究;阿多尔诺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哲学,由于恩格斯和列宁的实证主义误解,致使它变成一种解释世界的普遍原则;梅劳·庞蒂则进一步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归结为历史哲学。

20世纪50年代发端于南斯拉夫的“实践派”观点值得关注,他们虽然在摆脱前苏联哲学的消极影响时发挥了一些作用,但是他们在企图“修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同时,提出了一系列违背或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实践观点。“实践派”坚持人本主义,将反映与实践对立起来,认为反映论贬低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实践派”把反映同实践、反映同创造割裂开来并对立起来,因此他们所理解的实践实际上是没有反映、没有规律性的。在这种实践的基礎上,“实践派”既不可能正确地认识现实,也不可能对未来提出科学的预见。

2.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我国哲学界研究逐渐从最初在认识领域凸显实践的地位拓展到对实践问题和实践哲学进行全方位的探讨。国内高海清、黄南森、孙伯鍨等学者认为实践是一种思维方式,用来理解人、理解社会历史、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这种观点将实践论视作一种世界观;王南湜教授则根据理论与实践关系,以及本体论的预设,把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的实践观划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实践与理论位于不同的系列上,只有一些外在的关联,并无内在联系。第二种,着重强调实践的存在论或本体论意义。第三种,把实践理解为人的特殊存在方式,强调的作为实际活动的实践对理论活动的奠基作用,实践不是内在于理论体系之中,而是内在于实际的生活实践中;欧阳康则在《在观念激荡与现实变革之间——马克思实践观的当代闡释》一文中,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的解读主要归纳为六种:即实践净化论、实践认识论、实践本体论、实践超越论、实践人道主义、实践唯物主义,并且认为,按照这种划分,马克思的实践属于第六种。

显而易见,我国对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关于实践观的研究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对坚持马克思主义具有巨大的价值,所以我们务必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

二、探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实践观的理论来源

西方哲学中对实践的理解层出不穷、各具特色,其中最具有代表性而且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以康德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家们。康德将“实践”概念正式引入到哲学中,并以自由为核心,构建了西方近代第一个实践观。黑格尔哲学对整个西方近代的哲学成就进行了扬弃,他的哲学实践观可以说是马克思实践观形成之前最为完善的实践观。但不管是康德还是黑格尔,他们所谈及的实践都只是一种理性的、精神的实践。而费尔巴哈则以唯物主义为阵地走上了感性的道路,费尔巴哈对人及其实践活动做出了感性的解释。遗憾的是费尔巴哈对人感性直观的理解也制约了他对实践的理解,只停留于“解释世界”的层面,却不知道“问题的关键在于改造世界”,这是费尔巴哈实践观的根本缺陷。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形成,是通过批判与吸收前人实践观的合理内核,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践,经历了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和完善的。我们从马克思相关的代表性著作等来考察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产生,探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演变历程,能够清晰地感受到作为马克思哲学大厦支点的实践观所蕴含的本质和内涵。

三、小结

马克思关于实践的哲学在历经了100多年时间的考验后,至今仍然被人们学习、研究、丰富和发展。笔者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从源头进行厘清和分析,结合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经典原著梳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发展脉络,从而对马恩列关于实践观的思想发展历程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深刻体会到马克思哲学的魅力所在,理解了马克思哲学的强大生命力所在,加深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和学习,更加坚定了马克思唯物主义的哲学立场。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现代人在理解世界和实践地改造世界方面,已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我们面对这个充满困境和危机的世界,愈发感到困惑和不安,我们希望哲学提供一个世界观图景,对当代人的发展难题有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把握。马克思的实践观恰恰为理解当代人的发展难题提供了一个科学的视角。因为马克思实践观指出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是人与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基础。所以,通过从源头厘清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想的形成发展脉络,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本质,有助于我们从根本上看清人类发展难题的实质,为解决难题提供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刘光华:《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导读》[M],西北大学出版社,西安,2002。

[2]卞敏:《列宁<哲学笔记>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生长点》[M],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

[3]侯才:《青年黑格尔派与马克思早期思想的发展》[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4]庄福龄:《简明马克思主义史》[M],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4。

[5]楚金光:《马克思实践观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

猜你喜欢
实践观马克思
最有思想的句子
马克思妙计催书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马克思科学实践观的逻辑关联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域下科技哲学研究的范式转换
马克思实践观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
马克思对旧哲学基础的反思批判
浅谈《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实践意义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