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一睿
【摘要】: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更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概念隐喻的系统性研究对于语言系统性的学习与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概念隐喻;英语教学
Lakoff 和 Johnson( 1980) 把语言就是隐喻的认识提到新的高度,使隐喻研究从此摆脱了以文学和修辞学为本的传统隐喻理论的束缚,正式纳入认知科学的领域。隐喻的中心是思维,而不是语言。隐喻可以在语言组织的各个层次上体现,既可以体现为单词、词组、句子,也可以体现为语篇。
1.概念隐喻与词汇学习
以空间方位为例,人们可以将通过身体体验获得的具体空间概念投射于时间、情绪、社会地位等抽象概念上。在方位隐喻中,“up-down”概念的隐喻运用最普遍,如“上”概念( up) 和“下”概念( down) 都是纯空间概念。up 的基本意义是“向上,由低往高”; down 的基本意义为“向下,由高往低”。 英汉语言经过反复的运用与发展,“up-down”都以原来的空间意义为核心,产生了“HAPPINESS IS UP,SADNESS IS DOWN; MORE IS UP, LESS IS DOWN; HIGH STATUS IS UP,LOW STATUS IS DOWN”等方位隐喻来表达对社会地位和人的情绪的认知。在这些概念隐喻的基础上可以拓展丰富的隐喻表达式,进一步深化对“up”概念和“down”概念的隐喻理解,如:I am feeling up; Prices are going up; The temperature has gone down; Be nice to people on your way up,because you will meet them on your way down; 等等。
2.概念隐喻与句式表达多样性
任意一个隐喻都可以发展出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这能产生表达多样性的效果。Lakoff的概念隐喻理论正是从思维的角度认知世界,以人已知的具体经验去映射未知的抽象领域,从而形成丰富多彩的世界。如“视野是容器”( VISUALFIELDS ARE CONTAINERS) 这一基本概念隐喻可以衍生出多种多样的隐喻式语言表达: The ship is coming into view;I have him in sight;he's out of sight now;that's in the center of my field of vision 等。而表达同一概念时的概念隐喻也是多样的,如idea 这一概念就有如下概念隐喻: IDEAS ARE FOOD; IDEAS ARE PEOPLE; IDEAS ARE PLANTS; IDEAS ARE PRODUCTS; IDEAS ARE COMMODITIES; IDEAS ARE RESOUCE; IDEAS ARE MONEY; IDEAS ARE FASHION 等。每一個概念隐喻都可以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隐喻表达式,这也为写作中语言表达的多样性提供可能,从而使语言更丰富、更生动和更自然。
3.概念隐喻与语篇连贯
隐喻作为语言系统的一部分,它体现在语篇的各个层面上,隐含在语篇的概念系统中,是语篇生成和语篇构建的重要机制。在概念层面上实现篇章的连贯,因为概念隐喻是概念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并由此实现语篇的连贯。概念隐喻决定语篇的连贯性,而语篇的连贯决定文章的衔接性,它依靠照应、替代、词汇搭配等实现,词汇的衔接可以依靠隐喻实现。
由于隐喻具有系统性,在选择某一个隐喻主题后,整个篇章就必须围绕这一个中心展开。如在Bill Gates 的 The Road Ahead 一书的序言中,他将抽象的computer technologies 比喻成浅显易懂的journey.该书序言中的许多词语都是围绕着“journey”展开的。例如:
1)It had led us to places we had barely imagined.We are all beginning another journey.
2)There is never a reliable map for our unexplored territory.
学生只有掌握journey 隱喻的连贯性,才会真正理解作者在序言中用的那些和journey 相关的词汇或短语,如highway,adventure,take us all farther等。
隐喻对语言学习者来说有其不可或缺的功用。事实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应用这一理论,并以此来解释和认知一切未知的事物。概念隐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对于英语教学,尤其是词汇、写作和语篇教学,有重大的启发作用。在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隐喻观,改变机械记忆或死记硬背的词汇学习方法。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隐喻思维,以调整学生的写作思维为契机来促进写作水平的根本性改善,有效减少汉化思维及汉语表达结构的负面影响,增强跨文化意识,使学生能够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参考文献:
1. Lakoff,G. & Johnson,M.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 胡壮麟. 认知隐喻学[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