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重点已不是简单的吃穿,更是一种精神的充实富裕的生活,更是一种重视文化的生活。群众文化建设作为衡量一个地方文化繁荣与否的重要标志,群众文化应当以市或县为基本区域来建设与大时代新文化相呼应。即县或市地方区域的小文化为依托建设与大时代背景下的精英文化的普及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相结合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空前快速的发展,群众生活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对吃穿物质等方面的生活,而是一种对文化方面的需求的生活,群众文化建设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潜在的引导着社会的潮流,引导着和谐文明的社会风气,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本。但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的不同,各地区人民得风俗习惯不同,也就间接地导致了我国群众文化建设水平的高低不同,文化建设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他潜在的影响着群众的日常生活,为了更好地满足不同地区的群众对文化建设的需求,我们要从“小地方”抓起,以 “大文化”为导航,“小文化”为依托建设符合我国地区人民群众需要的群众文化。
1、群众文化建设要以市或县为单位进行文化整合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在闲暇时间中进行放松身心的,娱乐身心的文化活动形式,文化活动开演的前提条件是很多参与者推崇喜爱文化活动的形式,并且群众的生活物质条件有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常见的有大妈的广场舞,东北地区的一些农村中群众在饭后表演的二人转等等。这样的文化活动并不是每个地区的热都喜欢的、都接受这就代表部分的文化活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也就需要有关人员对当地的群众文化做一个初步的整合,以大多数群众喜爱推崇的文化为基础,整合一些人们群众喜欢文化活动,再加入新的文化元素,与大背景下的文化服务体系、精英文化、还有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元素,来创造自身新的文化在当地推广受到的阻力也就更小,有利于文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和文化建设的跟时代潮流和创新。
在文化資源的整合时,应该注意整合的范围应该限定在该地区,不能盲目的选择跟风,如果文化建设的文化活动形式不为人民群众普遍接受,那么这个活动的建设不仅仅是浪费了时间和财力,还破坏了原有良好的文化资源。我们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做优秀文化活动的“搬运工”和“加工者”。所谓搬运工是指要在一个现实内调查搜集优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喜爱的文化活动形式。加工者则是指在一定程度上为其加上符合时代文化的新新文化活动形式,值得注意的是,在财力方面,该文化活动形式的建设应当以当地的经济基础为标准考虑收费,不应让群众话费大量的金钱在这个建设的过程中。同时,各部门要开展相关活动进行文化活动形式的比拼,让群众既是参观者又是参与者,在体验和欣赏的过程中逐渐接受、喜爱文化活动形。
2、文化的整合要以“大文化”背景为导航
我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在风雨历史的长久洗涤下,所存留的文化都是属于人民群众的一种文化,它具有群众的特质和特点,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推崇。同时也是不同地区的特色和风范。时代在前进,文化也当随着大时代的潮流勇敢迈步,也就是需要我们立足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整体把握文化发展的方向,因地制宜,在保留相关优秀的文化中,进行相应的文化建设,才能让当地的优秀文化和活动形式得以保留并不断的随时代的变化为人们所接受。也只有不断前进更新的文化创造的文化活动形式才能历久弥新,立于不败之地。
以大背景的“大文化”为导航,要着眼于时代背景下时代发展的 “主旋律”,也要更加的注重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四位一体的建设构架和谐发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一员是群众文化的建设,群众文化的建设也是逐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生活水平、满足群众文化生化的需要、建设和谐文明社会的重要手段。在进行有关的文化活动建设时,应当注意大时代背景下的“主旋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相关的文化活动建设中,为群众文化注入新的、符合潮流发展趋势的新元素,在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不断前进。由于我现处于境界结构调整的过程中,经济发展暂行放缓,经济发展东西部不平衡,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群众文化建设,应当考虑当地的基础条件,依据各地区的基本情况,抓住大时代的 “主旋律”,为当地的群众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力,才有利于当地文化的长久发展和前进。
3、群众文化建设要立足于“小文化”建设
群众文化建设早期曾用作革命宣传的策略用来激励革命斗士、鼓动群众团结一致,它的发展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盖个开放以后,为了快速的将中国建设为经济强国,群众文化的得以保留并为其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历经洗礼后,逐渐发展为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文化领域。群众的文化活动本应该是群众娱乐生活的,身心放松的活动,但也需要政府加以指导和引领,让其更好的发展。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要立足于“小文化”的依托建设,与国家公共体系的完善、当地文化产业、精英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相结合。
公共文化体系是指国家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方面所提供的一些文化服务。建设体系是为了在新新时代下建设符合我国社会的发展、群众需要的文化,他旨在引导各地区的文化发展的进步,只有“小文化”结合他的引导,才能够在新的时代中有强劲的生命力。同时,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精英文化是代表着中国人民特色文化,他是群众文化的母体和源泉,他与群众文化关系密切,并不断地影响着群众文化的建设。因此在进行群众文化的相关建设中,要注意与精英文化的相结合,对于精英文化的活跃着要加以重点培训和加入时代元素,在适当的时开展精英文化活动的演出,引起相关群众的注意,在创新中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中国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个时间的长河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由于地区的范围的限制性,我国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非物质文化,发展至今,逐步的走到了边缘化、无人问津的地步。事实上,这些非物质文化曾经是群众文化艺术形式。他曾经是一个地区的特色和风格,需要群众有继承发展的意识来 “强救”这些非物质文化,这也就成为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点。当地应当考察人民群众较为熟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性质的传统群众文化艺术形式加以适当群众喜欢的活动形式,并对之加以普及,在长期的发展中成为当地的特色,也就继承了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结:
当前社会,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诉求也在不断的提高,群众的文化建设应当代的潮流,在政府的引导下,在生存和发展中前进。群众文化具有独特的地区局限性,各市或县在进行群众文化建设时应当注意不要盲目的跟风,应当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的建设群众文化,并逐步发展为当地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形式。
参考文献:
[1]杨闳. 关于基层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 大众文艺,2017,(09):19. [2017-08-22].
[2]刘偉弟. 关于加强群众文化建设的若干思考[J]. 艺术科技,2017,30(01):423. [2017-08-22].
[3]史全霞. 关于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几点思考[J]. 农民致富之友,2016,(21):96. [2017-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