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学习任何一门外语,都是先从语音开始起步的,所以语言教学也必须从语音教学开始。正因为此,对外汉语教材一开始就会编排语音的内容。要想在教材语音部分的设置中把宏观的系统性和微观的有效性结合起来,就要以前提设置为灵魂和骨架,以内容设置为血肉和机体,最后以辅助设置为装备和补剂,才能打造出更加科学有效的整体设置。
【关键词】:目标原则等设置;内容设置;练习等辅助设置
1.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的前提设置
1.1语音教学的目标设置
在教材编写中,只有确立了教学目标,才能明确有效地安排教学内容。语音目标的设定,既是语音教学的指导依据,也是语音编写的内容之一,更是制定语音大纲的基础。绝大多数对外汉语教材都有前言、编写说明或使用说明等类似介绍,如《汉语教程》(杨寄洲一年级上册)中的教材使用说明中明确提出“让学生掌握汉语的声母、韵母、音节、声调以及轻声、变调等主要发音技能”。所以在教材的编写中,不仅要在前言中说明本门课程的学习目的和目标,在宏观上给教学者和学习者一个总体的把握;也要在具体每一单元的开头以归纳的方式出示本单元学习重点和目标,在微观上细化大目标,从而积少成多逐步实现宏观目标。这样,不仅教师能够清楚地知道要教什么、该教什么;学生也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这要学什么、学了什么。这无疑能够提高学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效率性,也是作为语音教材在宏观学习目标和微观学习目标上所必需的前提设置。
1.2语音教学的原则设置
在实用性原则方面,选择的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所必需的、常用的。这一点不但跟实现教学目标有关,而且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关。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高低跟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是成正比,跟教学效果也是成正比的。同时,教材中所选用的语言材料要真实、自然,教材中的练习也要充分、形式多样,并且要求明确。
在针对性原则方面,编写第二语言教材首先要明确所编的教材适应于哪一种教学类型、哪一种课程类型、哪一种教学对象等。所谓的针对性就是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有针对性:一是要针对学习者的年龄、国别、文化程度特点,二是针对学习者目的的不同,三是针对学习者学习的起点不同(零起点、初级、中级和高级),四是针对学习时限的不同(短期、长期;强化、突击)。
在科学性原则方面,体现在很多地方,比如第二语言教材语言要规范、通用;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的规律;教材内容的组织要符合语言教学规律;课文中的生词和新语法点要均匀分布,初级阶段一个句子不应当有两个生词或两个新语法点;所教的词或语法点都要有一定的重现率;练习的内容和方式要与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课型的特点相一致;要跟配套教材和相关课型的教材建立起科学的横向联系等等。
在趣味性原则方面,就是教材的内容和形式要生动有趣,不至于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教材的趣味性要结合实用性,避免盲目的幽默化和过度的幼稚化;语料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应符合学生了解中国的兴奋点;同时,内容、形式要多样,包括题材、体裁、语言风格、练习方式等各方面;教材的版式、装潢、插图、颜色要丰富、和谐、生动而富于美感等。
在知识性原则方面,即是围绕学生的交际任务,要保持较大的信息量;突破日常交际的束缚,增加必要的社会知识,避免家长里短;要有文化内涵,满足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需要。保证教材的知识性是激发学习热情的一个重要手段。
1.3语音教学的系统设置
语音是一个系统,语音的编写必须体现系统的周密性和科学性,系统设置的概念是简单抽象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又是复杂具体的。在教材中,语音部分的系统设置在形式上体现为合理协调的编排框架,使具体的内容作为血肉充实其中,并具有在平衡中渐进的功能和机制,也就是说,它有着形式上的靜态性和运行上的动态性。
要想在语音的系统设置上做到尽善尽美是很难的。因为大系统中包含着小系統,大大小小的系统与系统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比如把对外汉语教材作为最大的系统,那么其中的语音部分就是整个系统中的次大系统,语音部分又可以在语音知识系统和语音技能系统上继续划分小系统。不仅如此,语音、词 汇、语法、汉字等语言要素和听说读写言语技能的安排方面其实一直都是在一定的语言规律下相互依存的,这些要素其实就是人为地把一个语言整体划分出来的不同侧重点,所以要在语音系统中,应把着重表现语音的知识和技能作为主要侧重,并且还要考虑到其他语言要素的配合和联系。
这就告诉我们在教材中语音部分的设置之初,就应该理清并把握好系统的脉络和框架,尽可能周密地考虑到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协调配合关系和各司其职的关系。虽然很难,但只要能一步步补充、完善和改进,就会越来越具有科学性和前瞻性,从而成为教材内容设置的根本大前提。
2.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的内容设置
根据《对外汉语教学中高级阶段课程规范》及《高等学校外国留学生汉语教学大纲:长期进修》中的规定,在中、高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是词汇、语法、语篇等内容,而在语音上,主要是注重正音正调,并进行语音语调的训练,但这并不意味着在中、高级阶段可以忽视语音的内容,熟练地掌握语音体系中声、韵、调、音节,轻声、儿化、变调,停顿、重音、句调、语气语调等内容,是有效地进行语音语调训练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语音的内容应该贯穿对外汉语各阶段教学的始终,在初级阶段学习完语音内容之后,在中、高级阶段应该进一步地进行训练和巩固。
2.1声、韵、调、音节的设置
在声母方面,首先,从声母的具体编排情况来看,像《博雅汉语》、《发展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这类教材对于声母体系的编排是较为一致的,即都有21个声母,这也与《汉语拼音方案》声母表中所录入的声母相同。有的在描述声母时提到了辅音的概念,不过,由于辅音“nɡ”只能放在音节的末尾,与韵母构成带舌根鼻音韵母,因此把辅音“nɡ”作为韵尾鼻音来处理也是可以的。对“n/nɡ”的发音部位和方法进行对比说明,有助于学习者对鼻音韵母发音的学习和掌握。其次,在汉语普通话中,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对立,这对外国留学生来说是一个汉语语音学习的难点。所以,列举出“b/p”“d/t”“ɡ/k”“j/q”“z/c”“zh/ch”六组不送气和送气音,并对其发音要领有意识地进行讲解和说明是必要的。再次,声母“ɡ,k,h”属于舌根音,也叫舌面后音,与其他声母相比这三个声母的发音比较靠后,声母“zh,ch,sh,r”在汉语普通话中属于舌尖后音,在其母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辅音,这些对外国留学生来说,都是比较难发的。此外,声母“n,l”也是应该注意的,在汉语普通话中,“n”是鼻音,“l”是边音,这组音是对立的,它们跟相同的韵母组成音节时,会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这对外国留学生来说也是有难度的。因此,对于以上这些声母难点,教材在编排的过程中应加以说明,即使是简洁的注释或提示性的话语,对学生的学习以及汉语语音教学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在韵母方面,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共有 39 个韵母,其中单元音韵母10 个,复元音韵母 13 个,带鼻音韵母 16 个。其中的韵母“ê”由于不能单独运用,使用的也并不多,因而很多教材不对其进行介绍是合理的。在韵母的编排顺序上,可以综合世界语言的普遍性、开口度以及前鼻音和后鼻音韵母的特点进行安排,从语言的共性入手,由易到难的安排汉语的个韵母;或者由汉语自身的特点出发,对单韵母和元音复韵母的编排按照开口呼、合口呼、齐齿呼和撮口呼的顺序,并在鼻音韵母的安排上,将前鼻音和后鼻音韵母进行对比编排。这两种方式在不同的教材中也各有体现。韵母的描述方式上,传统的做法是将韵母按单韵母、前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母进行了分类,并且将英文中存在的相似发音罗列出来,对相同点和不同点做了详细地说明和英文注释。当然,也可以将每类韵母进行概括性的说明,然后对每一类中的不同韵母的区别特征做了对比说明,使之更加的简洁明了,学生又能对不同韵母的差别有清晰地认识。
在声调方面,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汉语的声调具有辩义作用。声调体现了汉语的特殊性,可以说,声调的学習同声韵母的学习同样重要。特别是对于那些以非声调语言为母语的学习者,他们在学习汉语声调时需要克服从无到有再到会的一系列困难,而教材是教学的依据,也是知识的载体和媒介,因此教材应该对声调的发音、调值及调型进行一些讲解,因为洋腔洋调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汉语声调调值和调型的不准确和不稳定,如第一声是高平调,发音时声音要保持高且平,并且给出音高图,这样学习者就会对声调形成一种感性的认识。除此之外,教材在说明声调有辨义作用的同时,应该举出相应的示例,让学习者有一个具体的概念,这样不仅对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而且也有利于学习者对声调的学习和掌握。
在音节方面,首先,在《现代汉语》的音节部分明确指出,“声调不是音节的组成成分”,“普通话的音节都带有特定的声调,英语音节就没有特定的声调。”,而“汉语音节不能没有声调”只是汉语普通话音节结构的一个重要特点。由此可见,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但它并不是音节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教材中说明汉语音节可以没有声母,但必须要有韵母的结构特点是必要的。其次,在声韵拼合上,附有完整的声母韵母拼合表,并对声韵母的拼读规律进行举例说明,会给学习者一个声韵母拼合的整体概念,同时,也会让学习者对汉语音节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因为在汉语中,声韵母的拼合是有一定规律的,声母与韵母能否拼合,取决于韵母属于开、齐、合、撮四呼中的哪一类,学习者了解和掌握了这些规律,会有助于拼音的学习。
2.2轻声、儿化、变调的设置
在轻声方面,从轻声的编排情况来看,很多教材除了将轻声归为四声之外的第五个声调外,没有对轻声进行解释和说明,但实际上,轻声并不是四声之外的第五个声调,它是一种特殊的语流音变现象。所以,教材不应该让学习者误认为在汉语普通话中,轻声是第五个声调,即使学习者记住了四声除外的轻声这样一个声调,但同时也会在语音声调方面形成知识性的错误,这样也不利于学习者对汉语语音的学习。有的教材对轻声的描述更多的是偏重于轻声“不标调”,或说轻声在发音时是一个“微弱的调子”,这样的描述并不是很明朗,虽然《发展汉语》这一教材对轻声的描述是“念得很轻、很短”,相对来说要清楚点,但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模糊的界定,到底怎么发,要弱到什么程度,仍然必须借助老师或音频的示范才行。
在儿化方面,教材必须对儿化韵的形成和标写进行简单的说明,“er”与其他韵母结合形成儿化韵,但实际上儿化韵是原韵母与儿韵结合而成,并且这种结合并不是简单的相加,在结合的过程中总会减少或增加一些音素,因此,儿化韵与原来韵母的发音是不同的,并且不同的韵母有不同的儿化,这在一定程度上给学习者学习儿化韵带来了困难。所以,教材也需要对这些儿化韵的发音进行举例说明,如以“i”或“n”结尾的韵母儿化时,“I”或“n”不发音。此外,儿化这种语音现象,具有区别词义、区分词性和表示感情色彩的作用。对此,教材都应该加以说明,并且可以举出示例,如在区分词性方面的“盖”和“(瓶)盖儿”。讲解和说明都应该从外语学习者的角度出发,尽量细化和量化,既不遗漏应有的知识点,又要做到讲解清晰明确,简单易懂,并且尽量不用语音学术语。
在变调方面,主要有三声、“一/不”和“啊”的音变。在语流中,声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往往和前面的其他声调组成连调组,在连调组内部,单字调和单字调在结合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发生一些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导致调位的改变。如果连调念不好,会影响语流的自然度。比如在三声的变调上,应该列举出两个及以上的三声相连时的变调情况,并对变调后声调的实际标注情况做出簡单的说明。此外,由于在实际的语言中,半三声的使用频率要远远大于全三声,因此,对于半三声的变调情况,教材也应该加以说明。相比较而一言,“一”和“不”在不同声调前的两种变调情况就好操作些,只要做出简单的说明和举例即可。汉语语流是由一连串独立的音节组成,并且汉语音节的界限是很清楚的,规范的汉语普通话中不会出现一个音素分属两个音节,或连缀于两个音节之间的情况。因此,汉语音节之间一般不会发生像英语那样的连词连诵现象,但是,“啊”的音变却是一个例外。它的读音在语流中往往受前面音节韵母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对于这种音变现象,外国学习者往往并不是很了解,在语流中应该发生音变时他们却没有发生音变,这对他们来说是汉语语音学习的一个难点。因此,对于“啊”的音变内容,教材应该进行讲解和说明。
2.3停顿、重音、语调的设置
在停顿方面,很多教材并没有涉及该内容,但有的教材在其语法和注释等部分都出现了对停顿位置的说明。停顿的位置大致包括能停顿的位置和不能停顿的位置两种,停顿的位置往往会影响对意义的理解,而外国学习者往往在应该出现停顿的地方没有出现停顿,在不应该出现停顿的地方出现停顿,这样就会造成理解上的障碍。因此,对于语音体系中停顿这一内容,教材应该对其加以说明,并使之与练习结合起来,让学习者在练习的过程中得以掌握,或者是在学习者基本掌握了语音知识后,作为注释列出,即使是简洁的提示性的话语,都会对学习者有所帮助。
在重音方面,很多教材在编排上也都没有涉及重音这一内容,但《发展汉语》和《新实用汉语课本》这两套教材,在其各阶段教材的语法和注释部分有对轻重音的说明,虽然只是作为教学暗线的内容出现的,但这也是恰当的。汉语有句重音,句重音有辨别意义的作用,句中不同位置的重音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法意义,句重音在语流中可以表现在句中的词语上,此时这一词语就是语句的核心。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了解语音中重音的内容及其辨义作用,而对外汉语教材也应该对此内容作一些说明。
在语调方面,大致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由语法结构决定的,如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等的语调,另一种则是由表情达意的语用功能决定的,如惊讶、夸张等语调。而很多教材只是在其语法和注释部分出现了语气语调等的内容,可以看出,这是作为教学暗线的内容出现的。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对外国学习者而言,要达到声调和语调的有机结合,是汉语语音学习的一个难点,语气语调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等,这往往是词汇和语法所不能替代的,对于学习者来说,应该理解语气语调中隐含的意义,这会有助于交际。因此,在初级阶段和中、高级阶段都要进行语调的学习和训练。
3.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的辅助设置
3.1教材中的练习设置
在结合教学目标上,要根据不同的阶段设定不同的语音练习目标和重点。语音练习编写前,首先要明确语音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阶段的始终,要坚持“短期强化和长期巩固”相结合的道路,即在初级入门阶段,着重在语音的声韵调的基础训练,在进入句型阶段时,仍然要编排定量的、與词汇和句子相结合的专项语音训练,语音练习重点应转为超音段音位的训练,如句调、停顿等。
在结合趣味性原则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比如用漫画的形式来展现声调,再让学生进行听辩,全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增加生动性。另外,简短的绕口令也是不错的语音练习方式。还可以多增加中文歌曲的唱练,因为有的难发的声和调唱出来的时候比单独地说正确率高的多,这样能使学习者信心倍增,同时也能通过歌唱的形式愉悦身心,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进行交际。
在结合实用性原则上,语音练习不能够仅从语音层面出发,而要和听说读写这四项基本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并结合意义的设计编排出具有针对性的语音练习题型,比如根据汉字组词并给词语注音,辨析类练习以听辨练习为主,读辨练习为辅;前期的以句子为主的朗读由单纯的朗读改为朗读并模仿造句,后期朗读练习可以将文化内容与练习形式相结合,将一些有趣的绕口令、谚语或者是通俗易懂的古诗作为朗读材料介绍给学习者,有意识地增加模拟真实生活场景的交际练习,而这个交际练习注重训练的是我们在不同语境与意义相关联的语调变化。
在结合科学性原则上,要充分利用先进教学理论,设计“以学生为中心、以课堂为导向”的灵活多变的题型来丰富和充实教材的语音练习,以学习者的语音学习规律为指导,尽可能多的利用不同形式的题型来提升学生的练习兴趣。直接法注重“模仿一记忆一类推”这一学习思维模式,主张通过大量重复练习和模仿替换来学习。认知派教学法主张在理解语言知识和规则的基础上学习句型,强调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活动,内化语言知识体系,获得正确运用语言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在语音练习的编写中加入一些识别性练习:如声、韵、调的辨别,语调的辨别来加深学生对语知识的理解。另外,练习形式要区分主次,因为语言强调复现率,需要有固定的练习形式,在综合课阶段的语音练习设计中,读辩型和朗读型题型应该作为固定题型来设置。
3.2教材中的附件设置
教材中的附件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某块知识点的附加图表或表格,如声韵配合表、汉语拼音国际音标表等;另一方面是某些设置的附加说明,如某课需要的教具说明、练习的方法说明等。
在知识图表的附件设置方面,分为必须要掌握的图表和必要时可供查阅的图表。前者的信息量不多,知识要点集中,总结精辟到位,记住一个图表可以解决很多问题。比如声母表,当然声母表中肯定不止是所有声母这一单一的信息源,它必定会按照表头的分类规律依次排列,记住一个声母表,不仅能对声母有个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而且能够按规律进行记忆,大大增加记忆的准确性,提高学习效率,尤其在记忆简短的提示性说明时,更有利于调动头脑中的已有知识信息,并能够下意识地补充更多相关信息,从而加强记忆和理解;后者可供查查阅的图表就只需要理解即可,它的信息量一般比较大,但是很全面,一般是很多细碎语言点的集合,它的功能有点类似于词典,但由于是结合教材的所以更具有针对性。比如有的教材把所有生字列出并把该字的所有常用组词也列出,附加在书后,或是把每个拼音的声韵拼合按规律全部列出,附在书后等。不仅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的知识补充,也为其在自学过程中提供了便利。
在方法说明的附件设置方面,有时一些简单的提示和说明也是很必要的。比如有的重难点内容或是练习内容在教材中展开会占用大量篇幅,从而影响教材的整体结构设置,所以会有音频和视频的配套光盘或者配套的练习手册,这时可以在某知识点后附加“参见光盘视频三”或“请配合练习手册第三页”等,而不是只是给了光盘和练习册,具体怎么配合让教学者和学习者自己琢磨,结果就会降低各配套设置的契合度和针对性。再比如有的课在教授过程中必须要借助多媒体等手段,这些说明在教师用书上显得尤其重要。不过有的教材并不喜欢附加这些多余的字眼,所以这也要看编者的编写原则和目的,毕竟这对教材核心内容的质量影响不大。
3.3教材中的版图设置
教材中的版图怎样设置,首先还是要以凸显核心内容为准绳,但要想突出它的辅助作用,就必须在风格、图画和界面上做一个适当的权衡。教材中的版图设置看似很次要,但在使用者的眼中体现着一本书的风格,这一部分的内容在不同的编者眼里分量不同,在不同的级别上作用也不同。尤其在初级汉语教材中,一个具有生动对话框和人物的版面明显要优于只有文字的版面。我们小时候在墙上贴的拼音表上,字母“ɑ”下面是医生看病,让小朋友张嘴喊“啊”;字母“e”是一只白天鹅浮在水中,形成像“e”的倒影;字母“n”是像房间的一扇门;而字母“m”则是像院子里的大街门等等。正是因为这些生动又贴切的图画使我们觉得学习不再枯燥,并且也更容易记住了。同样的道理,外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时,虽多绝大部分不是第一次接触字母,但我们也可以把生动的发声情境插入版图设置中,这样更有利于使用者受到启发,也讓整本教材更有生命力。
此外,在版图设置中,平衡好每页的内容显示、信息量显示和插图显示也是很必要的,在新知识点上图文并茂,有利于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在旧知识点上要淡化趣味突出重点,有利于巩固记忆。根据学习的进度和单元的设置,有趣味的图案既要适当配合相关内容,又不能喧宾夺主占据太大页面,所以也需要设计者进行深思熟虑,而不是把图文设置完全忽略掉。相信如果一本教材能够具有十分适配恰当的版图设置,一定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对使用者的辅助作用。
小结
一本教材在拿到手中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开始担任多重角色了。在使用者的手中,教材既是学习的工具,又是学习的凭借,更是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根基所在。尤其在对外汉语教材上,这类语言学习类的教材跟普通的教材尤其不同,不仅体现在教材的编写目标和原则上,更体现在教材在学习中所能发挥的的功能和作用。就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的设置来说,由于语音是语言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所以它的设置显得尤为重要。不仅需要考虑设置的整体和主要方面,也需要考虑设置的部分和次要方面。因而在语音部分的设置中,要尽量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设置的前提就开始规划,尽可能的完善语音部分的主要内容和核心要点,并兼顾练习、音视频等辅助设置,从而提高教材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推进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谭小梅.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的编写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
[2]李艳斌.对外汉语教材中的语音教学内容的编排研究[D].苏州大学,2013.
[3]陈贤纯.强化教学:提高效率之路[J].北京: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6).
[4]陈晓霞.关于对外汉语教材语音部分编写的几点建议[J].哈尔滨:学理论,2010(6).
作者简介:李雨萌(1993.02—),女,汉族,河北省沙河市人,河北大学文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