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代兵
【摘要】:“小品”从字面上说就是小的作品,区别于一出大戏、一部话剧、舞剧、音乐剧等。随着越来越多的小品登上“春晚”舞台,它已成为一台综艺晚会中不可缺少的语言类节目,并深受观众欢迎。小品中的角色一般少则2人,多则几人,才能完整地将“小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阐述明白。由于角色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很重要,但根据戏剧展开的实际需要,这种“总体重要”也要分出层次,即出现了主角、次主角、配角的问题,也就是“小品”中的甲、乙、丙、丁。小品中的“甲、乙、丙”角色的扮演是有许多客观因素在里面,当你用心去演绎每个位置的时候,你有可能从“丙”演到“乙”甚至会演到“甲”,也有可能会从“甲”到“丙”,这一切都归功于你对艺术的付出。
【关键词】:小品;主角;次主角;配角
“小品”从字面上说就是小的作品,区别于一出大戏、一部话剧、舞剧、音乐剧等。我理解的小品它就是“生活的段面”,是生活的一段或是生活中的某一方面。它虽然短小,时间也不长,一般作品在15分钟以内,但它的故事情节是完整的、内容是丰富而精辟的,它是以小见大,以点见面的表演形式。
“小品”一般是艺术院校表演专业的必修课,院校的老师用它来训练学生们的表演基础知识。它原来是在幕后的,但随着1983年中央电视台“春晚”中严顺开老师的喜剧小品《阿Q的独白》到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羊肉串》;1990年《主角和配角》《警察与小偷》;1991年黄宏、宋丹丹的《手拉手》;1992年赵本山和黄晓娟的《我想有个家》;1996年赵本山、范伟、李海的《三鞭子》;1994年郭达、蔡明的《越洋电话》到2002年赵本山、高秀敏、范伟的《卖车》;2004年赵本山、宋丹丹、崔永元的《说事儿》等等经典小品在春晚上的亮相,“小品”已从幕后走向了台前,成为了一台综艺晚会中不可缺少的语言類节目。人们对它的喜爱已到了一个前所未见的高度,是“小品”让人们记住了赵本山、宋丹丹、黄宏、陈佩斯、朱时茂,记住了范伟、高秀敏、郭达、蔡明等的演员。
小品中的角色一般少则2人,多则几人,才能完整地将“小品”中的故事情节、人物关系等阐述明白。由于角色较少,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舞台上的每个角色都很重要,但根据戏剧展开的实际需要,这种“总体重要”也要分出层次,即出现了主角、次主角、配角的问题,也就是“小品”中的甲、乙、丙、丁。
我们都认为“小品”中的主角(主要演员)就应该是“甲”的位置,是第一重要的。一个小品中的角色会有主、次之分,它跟一台大戏,大型剧目中角色分配是一样的,甲就是小品中的主角。主角不言而喻,是一个小品中的主心骨,小品是以他(她)为中心。如小品《吃面条》中陈佩斯扮演的“吃面条者”是甲(主角)号人物。小品《三鞭子》中赵本山扮演的“赶车老大爷”等等。甲(主角)的人物很重要,通过他(她)的语言、肢体表演可以让观众了解这小品的主题思想所要表达的东西。他(她)可以一开始出场,也可以随后出场,但都不影响他(她)在小品中的主要地位。
通常,甲(主角)的位置是创作者一开始就设定好的,不管是有名的演员来担任,还是不知名的来担任,这个“角色”就放在那里,就看所担任的演员怎么去演好它。现如今,也有根据一位知名演员的特点来创作出来的小品,这种方式能发挥演员的表演优势,使小品中的甲(主角)特点更加明显。如《卖拐》中赵本山所饰演的“卖拐人”就是为他量身打造的……
“乙”就是小品中的配角。在戏剧小品中,配角也很重要,它既要起到衬托主角的作用,而且在表演中还要掌握好“分寸”,表演不能太过,也就是俗话说的不能“抢戏”。比如在前面所说的小品《吃面条》中朱时茂所扮演的“导演”角色,朱时茂在表演中分寸就“拿捏”的很好。又如《卖拐》中范伟所扮演的“厨师”,在没有抢了赵本山的戏的同时,又把那种被人“忽悠”被人骗的表情演绎得淋漓尽致,为赵本山的表演锦上添花,让人在记住赵本山的同时也记住了范伟这名演员。
“丙”就是小品中的次配角,一个小品中的角色(人物)有單人的,有双人的,也有多人的。单人的小品他(她)肯定就是主角,双人的有主次之分,多人的小品除了主角、配角就是“丙”,即次配角。一般在多人小品中,角色(人物)也就是3、4个。那是剧本安排的,它要说明的问题是一两个人物所表现不完的,必需要有第3个、第4个人物的存在,也就是说要有“丙”的存在。在小品《卖拐》中高秀敏所扮演的“卖拐人妻”就是“丙”,她的戏分不多,台词不多,但人们同样记住了她。因为她有她自己的特色符号,使人们记住了她朴实的语言和她爽朗洪亮的笑声。我认为,“丙”(次配角)在小品中既然不可缺少,那就应该抓住每一次说话和表演的机会(在不抢戏的情况下),哪怕是一个细节,也要用心去塑造,这样“你”在观众眼里才有存在感,观众才不会觉得“你”是多余的……
当然小品中的“甲、乙、丙”,它们在剧本中已经有了定位,关键是所扮演的演员要如何定位。小品中的“甲、乙、丙”都来源于生活。作为一名演员,在你拿到一个本子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你就要衡量自己适合扮演什么角色,是“甲”呢还是“乙”。也许有的演员天生就适合“甲”,有的天生就适合“乙”。陈佩斯和朱时茂我认为就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本色出演”。要是你所担任的角色与你的生活所接近,那这个角色你饰演起来就事半功倍,就会“得心顺手”,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下,在实际生活中更多时候,你所扮演的这个角色是需要你去深入体验生活,用心创作演绎的。
总之,小品中的“甲、乙、丙”角色的扮演掺杂着有许多客观因素在里面,当你用心去演绎每个位置的时候,你有可能从“丙”演到“乙”甚至会演到“甲”,也有可能会从“甲”到“乙”再到“丙”,这一切都归功于“你”对艺术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