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错觉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

2017-09-10 10:11王靓靓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摘要】:外部信息的获得往往要通过视觉来完成,而视错觉产生的视觉效果能较大程度地刺激人们的视觉系统,给人以愉悦的视觉享受。本文通过对矛盾空间、正负图形、渐变图形和混维图形等形式地研究,结合具体案例来证明视错觉艺术的存在价值和实际意义,为平面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视错觉艺术;矛盾空间;正负图形;混维图形;

一、矛盾空间的应用

1.矛盾空间的内涵

“所谓矛盾空间,是指在二维的画面上有成立的可能,但要在三维空间中形成具体的立体形体则是不可能的图形。”最先对这种不可能图形有所知觉的是古希腊人,但最早将其作为实验研究的是瑞士生物学家尼卡。在1832年尼卡绘制了一个有趣的立方体,它会随着注意力的不断变化使得原本呈现在最前方的“面”被其他“面”突然“插队”的现象。基于是尼卡最先发现的这种错觉现象,所以将其称之为“尼卡的立体错觉现象”。埃舍尔也正是受到尼卡立体错视艺术手法的启发,而形成了属于自身特色的艺术形式。他将象征主义与装饰性手法相结合,魔幻般的创造了一个“不可能的世界”。作品《观景楼》和《瀑布》算得上是埃舍尔对矛盾空间领域的经典诠释。

2.矛盾空间用于平面设计

被誉为“设计教父”的日本平面设计师福田繁雄也深受視错觉艺术的影响。在《福田繁雄招贴展》的招贴设计中,其创作巧妙地通过矛盾空间组合呈现在观者面前。画面中有四个人坐在台前,虽然每个人都保持着坐姿,但却呈现了不一样的视角。画面中本来坐在台前的人,在经过类似墙体组成的空间分割后,位置在瞬间就发生了变化,最左边的人仿佛坐在了墙顶上,最右边的人不可思议般的坐在了他身后的那面墙上。整个作品的设计简单干脆,鲜明的黄色背景与黑色的人物剪影又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观者能够迅速把握画面的主要矛盾。这幅招贴以“87股灾”对日本经济的冲击为创作背景,将意图解决现存社会问题的理想置于画面中,试图让画面中的人物在矛盾中寻求出路。正是由于福田先生善于抓住矛盾空间中的非客观性因素,才能使其作品营造出不同凡响的视觉感受,再加之那颇具说服力的精神意念,极易引起观者的共鸣。

在为日本松屋百货店庆周年活动创作的招贴中,通过“面”的组合来达到矛盾空间地构造。画面中虽然只有两个女人和一块二维的平行四边形,但观者的视点却在不知不觉间被其中的矛盾空间得以转换。单看左上角的女人时,她坐在这块平行四边形的最上层;而单看右下角的女人时,她也很正常的坐在与平行四边形交界的地方。将其分开来看,一切都很合理。但如果同时观看她们,那问题就来了,这两个人物的坐姿使整个画面翻转起来,似乎变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这也紧扣了创作主题——对人与人之间冷漠的批判。整个作品虽然主要运用纯粹的块面表现主体,但设计者的意图却不失细腻地表达了出来。

二、正负图形的应用

1.正负图形的内涵

中国最为经典的正负图形当属太极图,道家的“负阴抱阳、虚实相生”的哲学关系可谓博大精深。对于正负形的关系,阿恩海姆有过如此见解“图形与基底的关系,就是指一个封闭的式样与另一个它同质的非封闭的背景之间的关系”。为此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分析了影响图底关系的多种因素,其中有面积的大小、材料的质地、物体的重量、色彩、光线等,方便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种艺术形态。

最先研究正负图形关系的是丹麦心理学家鲁宾,根据其研究结果分析,人的感觉总是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不能孤立存在。正负图形能够充分调动人们的感觉器官,恰到好处地激发人们的兴趣,在看似不不动声色中便能进行玄幻异常的置换。最早将其作为视错觉艺术形式研究的是埃舍尔,在吸收鲁宾成果的基础上,将其创造性的融入在自己的作品《八个面孔》和《平面填充》中。

2.正负图形用于平面设计

在为东京京王百货举办的个人展中设计的招贴,画面中的男女人的“腿”可以说是福田作品中最富经典性的视觉元素了。在整个创作中,处在画面上方白色基底上的男人的腿和处在画面下方黑色基底上的女人的腿非常和谐而幽默的组合在一起,呈现出一种同方位组合的有序感。正形与负形通过共用的轮廓线完成二者置换的前提,加之调动观看者的视觉感官,形成富有幽默感与节奏感的视觉效果。

在《UCC咖啡馆》招贴中,福田想要表现的是自由、放松的咖啡馆氛围,于是便以搅拌咖啡时形成的漩涡为创意来源,将握着咖啡杯手的正负形融入在放射状的图底中,既突出了主题又别具一番情趣。众多的握着咖啡杯的手井然有序的排放在画面中,似乎每一个主人公都谦让有礼。大块面的黑色与咖啡杯的白色形成强烈对比,使设计的主体更为突出,更具识别性。画面中正形与负形的翻转让人产生仿佛主人公在喝“交杯”的感觉,作品内外都充满了爱意。而手握咖啡杯的动作只是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场景,正是这样贴合大众生活的作品,更易获得观者的共鸣。

三、混维图形的应用

1.混维图形的内涵

所谓混维图形是指将三维和二维共同存在于一个形体内,变得真假难辨。事实上,视网膜是分布在二维平面上的,而神经原却分布在三维团块中,信号从视网膜开始经由神经原传输的神经后到达大脑中部的侧膝体,如此一来便是二维和三维能够同构的原因。

2.混维图形用于平面设计

被称作“视觉诗人”的德国设计师冈特·兰堡也深受视错觉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在混维图形领域的探索中开辟出一条属于自身特色的道路。在为出版社设计的形象推广招贴中,“书籍”成了创作的主题因素。这一系列招贴都是在二维中巧妙的融入了三维空间,而和书籍相关的设计因素——“手”“窗”“灯”等都契合观看者的心理,更易引起观者的共鸣。他的亦真亦幻,使人真假难辨的表现手法的确让人赞叹。招贴中的黑白分明,又强化了这种混维视觉效果。

另外,专营美发专用产品的德国威纳公司也在其Koleston染发剂的广告设计中融合了视错觉中混维的理念,将“天然无伤害”的产品理念通过二维的平面和真实情境的大自然融合后表现出来。设计师重点将女性的秀发在广告展板中镂空处理,通过不同时间段天气的变化来呈现相应的颜色变化。例如在晴天时,展板上的“秀发”呈现金黄色的色泽,夕阳西下时转变为浅红色,而傍晚时分又呈现出黑色。由此运用混维理念顺利地完成自己产品的定位——“天然”,这种颇具创意的广告手法也是值得其他品牌来学习借鉴的。

可口可乐产品的广告设计则幽默风趣的将手绘图形与其产品相融合,例如为表现产品的“激发正能量”主题,设计师分别运用了手绘的卫星发射、火车开动、万能机器人降临的场景来表现使用产品后的能量状态。二维与三维的混维表现手法似乎更加突出了这种“幽默式”的广告风格,而这种表现手法也能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结语:

平面设计的第一要素就是创意,它是平面设计的灵魂,是作品成功的关键。视错觉艺术虽然只是众多艺术形式中的一种,但是这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是当下设计应该吸收借鉴的。当然,创意的“求变”“求异”也要适度。设计最怕不痛不痒,循规蹈矩。但如果盲目“求变”“求异”而致使设计作品的视觉效果混乱不清,让观看者摸不着头脑,那就得不偿失了。

参考文献:

[1]布鲁诺·恩斯特著.王蓓,王松译.魔镜——埃舍尔的不可能世界[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

[2]丁月华,李波,朱锦秀.视觉艺术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沈卓婭.制造错视[J].装饰,2005.2.

作者简介:王靓靓,女,汉族,1990年11月出生,山东日照人,曲阜师范大学2016届毕业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视觉传达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