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航拍中国》的视觉语言分析

2017-09-10 08:52孙秀婷
西江文艺 2017年15期
关键词:对角线航拍纪录片

孙秀婷

【摘要】:2017年初,央视纪录片频道推出了一部完全以航拍手法拍摄的纪录片《航拍中国》。《航拍中国》是由中央电视台投资制作,动用了16架直升机、57架无人机,以总行程将近15万公里的航行带给观众一场盛大的视觉飨宴。在每一集50分钟的时间内,导演用独到的航拍视角,为我们展现了祖国各地美丽的自然风貌和独特的人文景观,解读了新时代中国一片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美好前景。

【关键词】:航拍中国;视觉语言

引言

新世纪以来,自然地理类纪录片如:《美丽中国》、《鸟瞰中国》等在电视屏幕上屡见不鲜。2017年央视新推出的《航拍中国》全程采用航拍角度拍摄,用不同寻常的视角来俯瞰我们最为熟悉的家园。直升机与无人机的配合,不仅能从宏观上俯瞰全貌,更能深入腹地,去探索其中一些微观细节。《航拍中国》的总导演余乐说过:对于他们这群从业人,作品如镜子,怎样知情知趣,忠实记录又映射出对世界的态度,这是根本。[1]毫无疑问,《航拍中国》在其镜头背后传达的不只是对于自然的忠实纪录,更多的是对于中华大地的崇高赞美和祖国故土的热爱之情。一部好看的纪录片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画面的精美,构图、色彩、影调、景别这些因素都会对画面的美感产生影响。

一、色彩营造画面美感

在纪录片的创作中,色彩除了基本的功能之外,主要的作用是交代环境背景、抒发感情、烘托氛围。不同色彩给观众带来的视觉感觉不同,由此所产生的感情倾向自然而然也就不同。[2]《航拍中国》在色彩上倾向于选择一些大块面厚重色彩感的对象加以表现,红、绿、白、蓝等色彩在这部纪录片中被大面积的使用。

例如在《海南》这一集中,介绍永乐群岛时,画面上呈现的是一片深蓝色的水域,这蓝是一种清澈通透的蓝,正是因为水的深度超过了300米,才能形成这深沉的蓝色。蓝色的永乐群岛犹如大海的瞳孔一般清澈透明,它占据了整个画面,让人能够近距离的感受这种自然奇观的独特魅力,并为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创作发出由衷感叹。蓝色代表的是宁静与惬意,正如海南这座城市一样,它带给人们的就是一种舒适与缓慢的感受。

然而在我国的西部——新疆,这座城市却以它的热情给我们呈现了一片红色的海洋。在介绍新疆的特产辣椒时,画面中先是被辣椒所占满,满屏的红色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冲击。随后画面快速拉开,我们看到了在戈壁滩上晾晒的辣椒组成了一面五星红旗的图案,辣椒的红就像五星红旗的红一样鲜艳火热。红色是新疆独特的色彩,同时也为观众展示出这片异域之地带给我们的热辣风情。

与火辣新疆不同的是在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却是一片郁郁葱葱。航拍视角下,三江平原中的田地形成了一块块方形的绿地,整片平原被分割成无数的方块。随着解说词中所说的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航拍器从粮食的表面飞过,画面中出现的是一片片金黄色的庄稼,镜头快速的前进,让我们看到了在人们的改造之下,这片曾经荒芜的黑土地已经变成了一副富饶的景象。

二、构图凸显画面张力

在纪录片摄像中構图就是指运用摄像的造型手段在画面当中进行安排和布局,把各种元素组织成一个整体,寻求一个最佳的画面形式,以求更好地表现主题思想。[3]自然地理类纪录片的拍摄对象主要是自然界中客观存在的事物,对于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风景,要想使其在电视画面中变得唯美、有吸引力,就需要选择好拍摄角度,熟练运用各种构图理论来结构画面。《航拍中国》中,摄影师也运用了各种构图方式,给观众带来了唯美的视觉享受。

S型构图是所有构图方式里最能体现画面美感的一种形式。在《航拍中国》里,S型构图被大量的用来拍摄河流。在《海南》这一集中,疍家人如今过上了海上劳作岸上生活的日子。S型构图展现了在河流以及两岸的渔排和岸上的楼群。运用这种构图方式,不仅将河流拍摄的优美柔和,而且也将疍家人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出来。《新疆》这一集在讲到开都河的时候,为了展现这条拥有一万多处弯道的河流,摄影师选择了最佳的拍摄角度,S型构图不仅将开都河弯曲之状呈现出来,更能让观众欣赏到在太阳落山时从开都河中同时看到九个太阳的倒影。

《航拍中国》中还大量的运用了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构图更能凸显画面的张力。在拍摄海南中部山区的尖峰岭时,导演用对角线构图刻画出尖峰岭的凶险,45度的对角线将云层与山顶划分开来,对角线上方是涌动的云层,下方是被云雾笼罩的山顶,这样的构图法塑造出了尖峰岭的与世隔绝。同样的对角线构图还用于表现新疆伊犁河谷山坡上盛开的杏花,四月的杏花将伊犁河谷妆点成了白色和粉色的美丽世界。绿色的山坡点缀着白色粉色的杏花树,让我们看到了新疆独有的春意盎然。

精美画面的形成不只是通过摄影师的构图来实现,有时事物本身就是构图的最好形式。在介绍地坑院时,由于地坑院本身就是方形,所以画面就将方形的地坑作为构图方法,让观众看到了在平地上挖出的方形地坑以及人们在地坑的四壁上挖出的窑洞,这就是借助了地坑本身来完成了画面构图。同样,陕西北部的沙漠农业从空中俯瞰下去,也自然的构成了排列有序的图案。为了节约用水,灌溉系统以水源为中心旋转灌溉形成圆形的农田,农田本身的圆形也为构图提供了一种新方式,为观众带来了新颖的画面形式。

三、俯拍带来全新体验

“镜头即摄影机一次开机到停机间连续拍摄的影像片段。镜头是影视作品的核心,所有的视听语言都依靠镜头得以表现。”[4]《航拍中国》是一部全程采用航拍方式进行拍摄制作的纪录片,在传统印象里航拍的主要方式就是以从高空俯拍地面,但《航拍中国》突破了这种单一的模式,凭借技术和理念上的更新,带给观众多样的视觉体验。其中远景接近景、高空环绕镜头在片子中频繁出现,此外无人机的使用让观众获得了独特的视觉体验。

高空环绕镜头可以使拍摄对象更加形象化和立体化,获得对于被摄对象的整体感知。在《航拍中国》第一集介绍海南时提到了位于南山的海上观音,这座观音像高达108米,为了让观众看清观音像的神态和细节,导演采用了环绕拍摄的方法,近距离的让观众观赏到观音像的全貌,感受到这座最高观音像的神奇魅力。在拍摄黑龙江的南格拉球山时,在火山口正上方环绕俯拍,将山顶处自然形成的湖泊近距离放大,就犹如火山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幽深眼眸。

除了采用环绕拍摄方法之外,在这部纪录片中丰富视觉感官的另一种方式就是采用快速推拉镜头,快速的运动镜头可以造成画面的快节奏。例如在表现三亚的“双城”生活时,运用快推、快拉镜头拍摄三亚的现代商业中心、海上行驶的轮船以及通过快速翻转画面呈现大桥上的车流,这些运动镜头的运用将三亚快生活的一面展现出来,并与后面三亚的慢生活形成对比。

结语

自然人文类纪录片《航拍中国》的出现,以全新的视角和理念带给观众独特的审美体验。美轮美奂的色彩,精致唯美的构图以及多样镜头的使用,使得《航拍中国》成为了自然人文类纪录片中的上乘之作。而创作者透过这些美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的呈现,目的在于引发人们对于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这也是这部纪录片的主旨所在。

注释:

[1]王彦.航拍中国等央视纪录片何以频频成为爆款[J].文汇报,2016,(04).

[2]吳涛.生态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

[3]吴涛.生态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

[4]刘禹含.探析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J].美术研究教育,2012,(07).

参考文献:

[1]刘维维.中国故事的纪实影像表达——航拍中国的时代意义与方法探索[J].出版广角,2017,(06).

[2]王彦.航拍中国等央视纪录片何以频频成为爆款[J].文汇报,2016,(04).

[3]吴涛.生态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

[4]刘禹含.探析视听语言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J].美术研究教育,2012,(07).

猜你喜欢
对角线航拍纪录片
Rough Cut
航拍巴彦呼硕
魅力航拍
等待
超级蚁穴
AirCraft航拍辅助软件
私藏家:它们真的很好看
边、角、对角线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看四边形对角线的“气质”
数学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