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艺术是一种实用功能与社会审美意识兼备的艺术。在中国明清时代,徽派建筑达到了自己的辉煌时代,将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论与整体造型都推向了高潮。论文以明清时期的宏村古村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法以及现场调研,对安徽徽州的民居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第一章介绍了徽州宏村民居的历史背景、聚落的缘起、发展和完善。第二章介绍了宏村的“仿生学”空间规划。第三章以徽州宏村民居的建筑为主,分宅居和公共建筑两部分阐述了建筑的主要特征、构成元素和单位组合。第四章提出当代徽州新民居的探索思路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宏村;风水学;“牛形村”;建筑结构;生活方式
第一章:宏村的历史背景
(一)徽州概述
宏村位于安徽省得黟县内,同安徽南部其他的古村落一样,层峦叠嶂的群山和闭塞偏僻的地势,宏村完整保留了几个世纪前村落刚建成时的建筑原貌。宏村现在有明清两代的古建筑约150幢,这其中有137幢是保留比较完整的。宏村古村落是中国古代社会后期较为成熟的建筑流派,并且是徽派建筑的典范之作。徽州古民居建筑的产生与发展,不单单是因为地域历史的文化传统,更有很大部分原因是空间历史条件所造就的。
(二)徽商的发展
在四百多年前,中国商界赫赫有名的一群精英人物,我们会在中国十六世纪的历史中看到他们的身影,明清时期徽州人们依靠木材、茶叶、以及盐业等诸多经营方面的垄断,在商界称雄大约有二三十百年,正因为他们都来自于徽州,并且基本上是凭借着宗族的力量进行垄断经商,因此称这个群体为“徽商”。那个时期的徽商经营范围已经遍及了大江南北,汇集了大量的财富和名望,中国人“叶落归根”的传统思想特征使富裕的徽商最终在家乡大规模的建造房屋,建立了居住厂所,立祠堂,以此来光宗耀祖。经济的繁荣,带来了徽派建筑的全面昌盛。皖南的村落文化是由一代代的迁徙者逐渐形成的,在这片土地上繁衍了多年的家族大多数是来自于中原的名门望族,皖南山峦起伏,交通不便,便成为逃避战乱的中原望族的首选之地。
第二章.宏村民居的空间规划
(一)宏村的“风水学”选址布局
中国的古人相信,在一个适合的空间,以一定的规则建造房屋,能从山川河流中借取到它们的神秘力量,和庞大的气势。而这种力量和气势会勃发出无穷的创造力,能使自己的家族兴旺发达,能给子孙后代带来无穷的力量,同时也是对后世的美好寄托。带着这样的意义,他们开创了近两千年历史的风水学说。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风水著作,对理想居住地就有这样的描写,“凡宅,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贵也”。然而,在缔造理想居所时,地理形势毕竟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在确定好良好的自然地理生态地址后,人们会利用成熟的风水理论,进行适当的修正,以谋求人们在自然的风景山水中最佳的居住空间。当年先明的风水学说,现在看来,这就是科学的“仿生学”,这样精心谋划的“牛形”村落与人工水系,全然彰显了科学与诗意,建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所以说中国古代风水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令如今的建筑学家们都赞叹不已的地理布局与艺术。在皖南,将风水用于村庄建设上的比比皆是,这些村庄或是枕山傍水,或是夹溪而住,山水互为映衬,既能得到山水泉溪的便利,又可以在宅院里推开窗眺望远方,自然的风景画就可以尽收眼底,人类与大自然完全融为一体,完美的诠释了风水说中“天人合一”的重要精髓。
(二)民居设计与生活方式的紧密结合
1.“天井”
不仅是宏观的选址布局,关于涉及到风水的理念,还在徽派建筑的民居细节中体现的淋漓尽致。进入民居的屋内,发现马头墙同屋檐的交汇处,露出一块长方形的空白天际,这正是徽派户院中一种较为独特的建筑格式,“天井”。“天井”的设计不但可以使得屋内部的日照光线较为强烈,室内外的空气会更加流通,并且是居住者们共同享用的空间。当时的人们不比现在的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程度,在居住条件上达不到冬暖夏凉。因此“天井”的设计成为调节气候的唯一方式。“天井”对于建筑设计方面来讲,这是空间组织,在气候调节方面,还承担着室内通风以及日照光线问题。“天井”在古代所起到的作用与现代略微有所差异。
2.“马头墙”
在宏村的村庄里,高强深院更能让人深刻体会到这些历史老屋辉煌过去。徽州的居民将白墙设计成了“马头”的形象,这“马头墙”又被称为“封火墙”,这种高耸的封火墙是为了阻止在邻居家发生火灾的时候火势蔓延,起着切断火源的实用功能。同时,为了使得封火墙表现出强烈的艺术美感,当时的建造师们还特地采用了抽象的艺术表现手法,将“马头”的造型设计成了翘首长空的气魄形象。我们可以发现在墙头上,“马头”同家族的建筑群连成一片,表现出自豪的情绪。一瞬間众马扬蹄,气势恢宏,望远盼归,这就是寄托思情的“马头墙”。这种设计,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工匠们在建筑领域的高超技术。象征着房主在外经商从官发财的远大志向,也是徽州人一种美好的意愿。
(三)“仿生学”村落空间规划
“仿生学”是近几年一门新兴的学科,黟县宏村的古居民却在500年前,就开始在民居建筑领域里探究这门学科,将其运用到古村落的建筑设计上。宏村整体构建“牛形”古村落,成为当今世界文化遗产中的一大奇迹。他们按照“牛”的形象设计整个村落布局,用山当牛头,树木当作牛角,小桥当作牛腿,老屋作为牛身,凿湖做牛肚,引泉为牛肠”,如此巧妙的“仿生学”设计为宏村宗族带来了稳定与昌盛。
几百年来,“牛形”村落别出心裁的水系设计,不但使得宏村的居民们可以享用着源源不断的水资源,为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消防用水提供着极大的便利,稠密的活水系还调节着当地的气温,造就了户户院前流淌着清澈泉水的良好环境。
第三章.宏村传统民居面临现代社会生活的挑战
首先,面对发展迅猛的社会经济,产业结构也发生着改变,导致大量的劳动力纷纷进入城镇。徽州传统民居那种在前院子里打场,后院子里养猪,在堂屋里做农活,楼上存放农具和粮食的古老民居模式已经不再适应于当今人们的居住,渐渐变成了“空心村”。
其次,在明清时期,宏村民居是较好的居住模式。当时的中国经济房展方式属于小农经济,不论是社会交往,还是生產生活,都较为单一。比如,一些公共交往活动如礼宾待客,喜庆节日,以及农闲时的家庭手工业,都是在自己的堂屋或者是“天井”中进行的,唯一的公共建筑也就只有“祠堂”。然而,现代居民逐渐呼唤与当下时代同步的公共空间,例如便利店、体育场、幼儿园、餐厅等。这些都是古民居中“小天井”所无法替代的。
在建筑材料方面,是需要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更替的。宏村的建筑结构是木质结构,然而,当下中国一再呼吁要保护自然能源,尤其木材能源。因此,开发与利用新型材料成为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创新的新方向。
总结:宏村古村落的建筑艺术是中国美学宝库中的瑰宝,它通过千年历史的沉淀,承载了极其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人们从现在存留的宏村古村落建筑中可以发现古代徽州民居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的特色,并且可以分析出不同年代徽州人的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它也是当下发展中国艺术、建筑以及旅游产业的有利条件。徽州民居的生活方式也必然会在更为广泛的专业范围内凸显出它的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徽州古建筑的风水文化解析》 胡善风 、李伟 出自《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中国传统民居图说——徽州篇》 单德启
《徽州古民居的风水观》 陈伟 出自《华中建筑》2000年
《古徽州天井式民居与北京四合院》孙斐然、韩立
作者简介:柳迪(1994—),女,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16级硕士,研究方向:艺术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