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铭蔚
安妮·雷德帕斯(1895-1965)二十世纪英国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生于英国加拉希尔斯,“大英帝国勋章”获得者。安妮的父亲是一名图案设计师,从小就在父亲的画室里成长。1913就读于爱丁堡艺术学院,毕业后同时获得意大利和法国艺术学院的奖学金。作品引起了当地艺术评论家及画廊的轰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安妮嫁给了一位著名的法国建筑师,在法国的十四年里,由于成为母亲的原因,她把精力投入在三个孩子的身上,只创作了一幅作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安妮和丈夫来到伦敦,由于长期远离绘画的生活使她不适应,她决定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回到了苏格兰,住在爱丁堡和霍伊克,曾游历于欧洲很多国家,画各处风景。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起,安妮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在苏格兰艺术界获得了成功及各种荣誉。安妮在伦敦大街的公寓變成了一个艺术沙龙,经常集聚着很多艺术收藏家和艺术评论家。
据说安妮在色彩方面,借鉴了传统的苏格兰图案染色手法,但她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灰色的巧妙运用。往往在比较纯、浓的色境中间或出现的灰色,会显得极其珍贵,给感官以舒适,是很具有诗意的“银灰色”。但是,像安妮这样整幅画基本都由各种“灰”而构成,并且灰而不粉,不能不说这很罕见,这一般人很难做到。从作品结构与体面笔触看,安妮雷德帕斯的用笔更加轻盈自由,有点中国古人用的“皴”法的运用。
图1是安妮雷德帕斯的一幅静物画,画面的整体色调是冷灰色,这种冷灰色的运用使画面整体呈现高雅而宁静。读过阿恩海姆的《艺术与视知觉》的读者都知道,从视觉上亮色在画面的重量比暗色的重量要重。从这幅画面上看,亮色占据了画面的绝大部分,而重色主要以点的形式存在,这使画面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画面的格子衬布把画面分为两个部分,左侧的一点重色呼应使画面平衡稳定,格子布上的白色衬布和白色器皿从抽象感念上融为了一体,形成了新的抽象的形。在色彩的运用上,安妮最常用的是在大面积的灰色调中点缀以明亮的纯色,看果盘中黄色的水果,水壶上黄色的花纹,以及左侧物品上橙黄色的线条,这是个三角形的色彩布局,可以看的出安妮雷德帕斯十分注重画面的均衡与稳定。整个画面采用微弱纯净的对比色,黄色和蓝色,这让我想起十七世纪小荷兰画派画家维米尔,他是最擅长而且最喜欢运用蓝色黄色对比色的画家,当然,维米尔用的颜色比安妮雷德帕斯要纯的多,却一样和谐好看,安妮则选择把一方减弱来凸出另一方的纯色,这也显得大气而精致。
整幅画面除了色彩,让我最崇拜的地方是她对造型的概括能力堪称一绝。造型上既尊重客观又很主观,整体看上去就是几条简单的直线和谐的分割了画面,又用几条简单的曲线让画面变得柔和将画面融为一体。仔细分析,画面中的对比色不止黄色和蓝色,在画面的中下方用微弱的红灰色柔和了黄蓝之间的界限,即不打破画面的主旋律,又使画面活泼了起来,整幅画面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感,真是一幅好的作品。
图2是安妮雷德帕斯的一幅人物画,和上一幅画不同,上一幅静物画整体呈现冷色,让人感到清爽宁静。而这幅画的整体色彩温暖干净,也许是因为表现的是人物。画面整体由三大色块组成:红,黄,黑。红色黄色是邻近色,便用黑色来找节奏感,同时压制画面。大面积的平涂让画面宁静而高雅,主观却不失客观。人物脸部的色彩刻画微妙,弱化了敏感的对比,在整体大色块中找色彩的冷暖变化。
线条上,安妮强化了人物侧脸的外轮廓线,对外轮廓线的勾画有点像中国古代文人画中的白描,勾线虚实有度,可以看出,作者喜欢这位对象侧脸的轮廓,有意强化之。面部色彩有些偏绿色的暗部,色彩透明且薄,五官并没有过分刻画,而是优雅的含在正幅作品中。这幅作品人物服饰的大面积让我想起了罗马尼亚画家柯尔尼留·巴巴,他斯沃最喜欢的画家之一,擅长用红色装点主人公的大面积服饰如图3,不过他的色彩布局和安妮雷德帕斯的色彩布局截然相反,主要以暗色为主,这可能跟宗教信仰或者性格特征有关,再加上安妮是位女画家,喜欢明亮的画风也是和本人相得益彰。安妮这幅画的背景并不是空洞的大片黄色,而是刻画了一些图案,同时透出底部的红色,让画面通透不闷,整幅画面色彩简单大方,在人物刻画上色彩微妙而且丰富。经过研究,我也创作了一幅肖像画,色彩尽量做到微妙多变,大幅度的压缩明暗变化,可使画面色块更明确,同时强化边缘线的美,伦勃朗虚化边缘线强调明暗,强化形体,安妮则强调色彩和线条,各有各的美和艺术价值。
对于安妮 · 雷德帕斯的记载在现有的资料里比较少,她还有更多的艺術价值等待着我们去发掘,欣赏她的作品有很强烈的个人风格,我们今天是否也该学习国外大师的一些好的理念,就是从不在意什么样的作品容易被大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