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宗磊
摘 要:近年来,我国电力事业一直致力于发电能源的改革方向,新能源开发和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进展。同时,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升级也朝着智能化迈进,以建设高效、清洁、安全、可靠的智能电网系统为核心发展方向。因此,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有效协调和融合成为发展中需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对智能电网和我国发电现状进行了简述,同时新能源发展下的我国智能电网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新能源;智能电网;建设
引言:目前,新能源发展和智能电网建设是我国电力系统发展的新方向,我国能源电力结构虽仍处于煤电占据主导地位,但近年来,国家加大了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支持,使新能源消纳力度明显增强。这对新能源的发展无疑是巨大的助力。同时,国家电力建设投资稳固提升,电力基础设施智能化发展速度随之加快。因此,新能源与智能电网的协调发展建设成为新时期我国电力事业面临的新挑战。
一、智能电网概念及我国发电现状
所谓智能电网,就是国家电网系统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智能电网系统构成具有先进技术性,其是先进的通信、传感、测量、设备等技术的集成体,是一个全自动化的电力传输网络。智能电网通过信息技术、通讯技术、传感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等子系统,可对电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其运行符合环保要求,且保证了电力供应的安全性、经济性、高效性和可靠性,其发展目的是在适应国内电力市场化发展前提下,提高电能质量,提高电力供应和相应的增值服务质量。
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提供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各类供电能源发电量占比如下:煤电发电占比67%,而新能源发电占比不足30%(其中包括:并网太阳能发电占比2%,水电占比19%,并网风电占比5%)。可见,我国发电量结构仍以煤电发电为主,这种发电能源结构的稳固性使新能源的发展处于不利地位。近年来,新能源消纳在国内的落实力度偏低,导致我国能源发电弃风、弃光现象较为凸显。为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政府陆续出台相关管控政策,2017年3月,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该报告的目的在于提高电力能源供应中煤电的工作效率,同时为清洁能源的生存和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另外,2017年8月,我国发改委联合其他16部委发表《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的意见》,该意见对缓建煤电、兴建新能源电力做出具体的政策调整。目前,政府参与调控,致力于实行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优先发电制度、推动自备电厂参与可再生能源消纳等措施,已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缓解了可再生能源消纳的难题。新时期,新能源发展下智能电网的优化建设,成为电力事业可持续发展新挑战。
二、新能源发展下的我国智能电网建设建议
1、实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战略
很多电力发达国家已经在新能源电力占比最大化事业上取得了突出成绩,新能源供电占比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达到30%以上。而电力新能源的市场扩张,需依托智能电网的协调来实现。电网基础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构建,使智能电网接入大规模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适应性大大增强。因此,构建新能源与智能电网协调发展的电力体系成为电力发展的重点。具体实施措施包括:其一,实现系统性的资源分配。权衡能源关系,在稳定煤电发展基础上,扩张新能源发电系统构建,使新能源分配和运行管理实现统一规划和协调发展。其二,全面性和规范化建设。协调关系既应具有宏观规划性,又应具有微观实施性。在兼顾技术规范、政策和管理法规及条例、资源处置等内容的同时,协调发展。其三,重视指标的设置。指标设置应含括整个电力系统流程,包括电力能源数据测量和评价、用电数据统计整理和评价等,实现科学化建设。
2、加强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我国继水力之后,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都已接入电网。新能源接入智能电网后,电力调节和控制已离不开储能技术的应用和管理。加大储能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运用是发展新能源下智能电网系统优化的主要趋势。在智能电网的构件中,储能电力技术起到了重大作用。例如:储能技术应用中,飞轮储能帮助电力系统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转化,提高了电能质量和电网高效服务需求。
3、加强分组传送网技术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
新时期,随着社会电能需求的增大,智能电网中IP业务随之不断增多,智能电网迎来电力通信传输技术改革——分组传送网技术。分组传送网技术在电力信息资源整合和利用上实现了优化配置。分组传送网技术的應用,能够使智能电网实现控制的分类性和调节的准确性。分组传送网是以分组电力数据资料进行传送,这就促使不同分组将形成不同的电力基础资料,使电网分类控制的能力明显提升。分组传送网技术是电网智能化的具体表现,为电网分类控制打下了智能化基础。同时,基于新能源下的智能电网建设,也为不同类别的新能源的电力控制打下了良好的智能化基础,为实现智能调度、配电自动化创造了技术支撑和系统环境条件。
4、完善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和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实现智能电网的低碳效益,应在巩固煤电能源利用率和减少室内气体排放的先进技术基础上,实现常规能源参与新能源发电的调峰、调频和调压过程。其中,提高低碳效益的技术应用建议实行IGCC技术和CCS技术。而常规能源参与新能源发电过程,涵义为当新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等)发电出现能源供给失衡时,利用常规能源电力系统(如煤气、水电、火电等电力系统)参与保持连续供电。
同时,新能源下智能电网低碳效益指标建设也极为重要。该类指标设计应遵循全局性原则,从发电相关技术指标、电网运行相关技术指标、设备、用户和环境指标等全方面进行低碳效益指标监控。该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能够量化的基础上,其主要指标设计应包括:发电侧、电网侧、用户侧等全方面、全局性的低碳效益指标。
结语:我国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建设的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电力事业面临的艰巨的技术挑战,在战略部署上,应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观为理念,建设一套完整的电力智能化、可持续发展系统,以期在提高煤电行业效率的同时,提高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利用率,也为低碳环保建设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祝鹏.智能电网与新能源协调发展体系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1):129.
[2] 彭海超.新能源发展下的我国智能电网建设[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2):1393-1394.
(作者单位:力诺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