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美娟
摘要:乡镇财政处于全国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地位,对于乡镇财政核算的质量和会计核算方式直接影响着乡镇政府财政报告的质量,关联着全国财政数据准确性。乡镇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都存在问题,应如何解决乡镇财政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这些问题,提升乡镇运行质量。
关键词:财政管理;会计核算;问题;建议
一、乡镇财政财务管理
乡镇财政工作担负服务农民、发展地区经济、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职能,提高其管理质量对乡镇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阶段,我国中央政府加大对农村、农业和农民的扶持力度,公布了很多农业扶持规定,并将相应的财政资金转向乡镇政府财政部门,而且随着农村自身经济的蓬勃发展,乡镇经济收入有所增加,财政资金比较充足。同时,政府部门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立,保证农民日常生活和工作质量,也增大了相应的财政资金支出,比较大额和繁琐的财政支出对于会计核算带来了困难。目前,我国乡镇财政资金管理中遇到了以下难题。
(一)问题
1. 财政管理分工混乱。通过审计部门的调研发现,乡镇财政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分工比较混乱,文化知识水平比较落后。有些部门,资金管理的出纳人员、会计核算人员以及审计人员系同一人,导致会计核算和审核存在严重的漏洞;同时有些财务人员离职率较高,相应的业务交接工作没有到位,就导致出现资金不符、收条无据等情况的出现,严重影响政府财政部门的资金管理和核算。
2. 财政资金核算方式过多。通过审计部门的调研发现,乡镇财政部门采用的资金核算方式过多,有些地方,乡镇政府部门自身进行会计核算,有些区域由财政所进行统一核算,甚至有些区域在正规的财政管理之外设立部门自身的会计账簿,使得相应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款项不能得到审计部门的有效监管。
3. 乡镇财政预决算管理流于形式。调查发现,部分乡镇财政预算编报简单粗化,未完整反映“乡镇本级”收支情况,仅仅按区级财政要求核对与上级往来科目,决算编报时,也未对本级的收入和专项资金进行编报。
4. 专项财政资金管理混乱。随着中央政府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向乡镇财政账户下发相应的农业发展专项资金,但是相应的乡镇部门没有制定合理规范的管理政策,对于专项资金管理出现混乱和账实不符的现象。在一些扶持项目较多、专项资金较多的乡镇部门,没有规定完善的资金核算方式,导致专项资金没有发挥具体的效用,形成滞留资金,对项目的资金使用比例没有合理分配,影响资金使用效用和监督效用。将专项资金使用到具体项目之后,没有进行有效的实时了解,无法获得资金使用情况的详细内容,专项扶持效益无法得到显示。甚至有些单位在项目开设中就没有进行规范化的招投标形式,没有制定规范的资金使用方案,没有向税务部门尽到纳税义务。
5. 债务处理措施不合格。通过查看乡镇政府财政账簿可以发现,有些账簿记录了大量的债务支出,包括外出学习、开会、建设等资金借条。当借款人辞职或者被调走后,就会出现大量的未决债务,经过长时间的累积就会出现高达几十万元的情况。一些乡镇进行经济项目建设中借款资金以及专项资金不合规使用,就会增加当地政府的债务情况。
6. 国有资金监管不当。有些乡镇没有建立国有资金监管机制,对于收到的财政性收益没有及时记账,或将收入和支出之间相抵消,例如将国有土地承包租金和设施建设支出进行直接抵消。购买使用设备不记账,资金去向不明晰,同时工作人员在出借资金中没有准确记录,导致资金追查和归还比较困难。
7. 乡镇政府财务核算不规范。审计发现,部分乡镇财政总预算核算专项资金不够细化、明确,对乡镇本级收入一般作往来核算。有些乡镇政府财务核算的不只是机关的人员经费、公务开支,而且包括应归总预算管理的专项资金、道路维修建设资金及各项补助资金、有的乡镇连通村公路和新农村建设资金也在政府机关账列收列支。
(二)对策
1. 确保财政收支的监管力度,将上级下发的专项资金进行及时入账,对于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保证账目的规范化和合理性,确保财政收入的准确性。
2. 财政资金支出情况进行合理记录,降低不必要的财政支出,规范费用报销秩序。严格按照党中央清廉办公的方针,控制乡镇政府部门招待费用、购置费用、出差费用使用情况,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支出。并且,在乡镇部门费用报销过程中要确保规范化,使用正确的凭据,不可使用白条进行报销,对于不规范、不准确、不合法的凭据,不能够进行报销。
3. 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规范项目投资制度。一方面,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合理核算,将没有合理记账的资金计入会计账簿,对于固定资产购置、领用、登记、保管、检修和维护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账簿之间吻合和账实吻合。另一方面,当固定资产进行购买和处置过程中,要经过规定程序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报和请示,确保程序的合规性和合法性,资金收益和亏损进行及时入账,确保账实吻合,保护国有资产收益。
4. 确保专项资金的合理使用,保证专款专用,实现专项资金的运用目的。中央政府下发到乡镇的专项资金进行规范化会计管理,遵照财政资金会计核算规范,保证财政资金的合理规范化使用,实行合规的使用跟踪,对于不合规使用专项资金的工作人员实行责任追究制。
5. 实现财政债务合理清算。加强财政部门的会计核算规定,将长期积累债务资金进行及时的清算,并对政府部门借用资金和借出资金的情况进行记录,确保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资金的准确性,并确保及时的收缴和支付,保证乡镇财政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安全性。
6. 加强乡镇财政会计工作人员的整体水平。人员建设是加强财政管理的基础,是完善会计核算的有效保障。对于乡镇财政管理人员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处理水平并提高相应的知识水平。进行政府部门的人员配置时,要确保熟悉财务管理、业务水平较好以及学历水平较高的人员安排到财务管理职务中;鼓励财务工作人员不断学习业务知识,提供相应的财务核算培训和交流机会,完善部门的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激励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严格执行财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明确会计、出纳岗位职责,建立互相制約机制,规范财务核算。endprint
现行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制度在保障我县乡镇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反映乡镇财政收支全貌、规范乡镇预算债务管理,乡镇财政财务会计核算工作正朝着更加科学、规范、精细、完整方向迈进。在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现行乡镇财政会计核算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亟待进一步规范和完善。
二、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一)问题
1. 财政资金总核算不够完善。现阶段,乡镇财政管理部门设置了总核算财务、企事业财务专管员、农村财务专管员、专项补贴、凭据管理、费用报销和出纳工作岗位,但是总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并不能够全面涵盖乡镇各财政收支,例如乡镇专项补贴资金、农业扶持资金、民生保障资金以及乡镇融资债务类等项目平台资金,进行了单个项目的有效核算,但是汇总之后的总核算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全面反映,不能从总体和宏观角度对财政收支变化进行反映,不能体现财政管理部门对于财政收支变化的监管力度。
2. 财政报表信息失真。在乡镇财政审计中常见到的一种不良现象,就是财政收支数据“掺水分”。对于财务报告中收入项目来说,为了达到上级税务部门规定的纳税标准,通常会虚增收入和款项;对于财务报告中支出项目来说,在乡镇经济比较落后,财政收入比较低,但款项支出较多的时候,就会增加政府部门的责任压力,产生过多的债务项目,出现年终的财政赤字,为了谋求面子上的收支平衡,会出现借款项目不记账、随意调整账目资金的现象。
3. 乡镇财政集中支付没有得到落实。现阶段,很多乡镇专项财政收入都并入总核算财务管理中,收入缴存入镇财政所预算专户;但所有的支出拨款未实行集中支付制度,仍通过镇财政所预算专户再转拨至镇会计站(或会计核算中心)专户,再通过乡镇会计部门将款项直接支付给企业和供应商,不能对财政收支情况进行有效监督。
(二)建议
1. 制度的完善,法律的保障。不管是行政体系中的多头管理还是实际工作的多方任务,首先必须的是理清思路,站好位置。财政部门应从上至下理清本部门所在的位置,坚持一定的独立性,要从疲于应付的多部门出纳变成监管角色。除了现行就地就近监管系统的实施外,还必須要从行政体制的界定和法律的角度来保障财政部门的独立性,才能更好地履行实际的监管职能。
2. 会计制度的地域性、分类性解读。会计制度改革日趋完善,但毕竟不是可以细化到所有财政部门涉及的所有经济活动。所以各级财政部门还是应该在新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地域性的解读和细分,上下沟通,加强学习,力求将新制度完善到底,保证会计核算的合理性和统一性。
3. 引进专业人员,培养现有人才。乡镇财政的人员问题一直是个大问题。但由于管理部门不统一,很难进行专业人员的引进。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财政部门还应该广纳贤才,引进专业的人才梳理现有的财政事务,另一方面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现有的人才,以乡镇财政会计人才职业胜任能力框架为指导,坚持有针对性、有规划地开展会计人才培养工作。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泰县财政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