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湛
摘 要:分布式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的特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下降,从而影响配电网电能的质量,为了使配电网的电压水平保持较为平稳的状态,必须在加强分布式电源、柔性负荷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主动配电网优化技术的策略。
关键词:主动配电网 运行优化技术 需求侧响应 负荷 电压
中图分类号:TM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6(c)-0006-02
现有的培地网优化调控策略,大多建立在信息通信技术与电子电力技术框架下的自制控制模型,不能满足现代化的供电要求,因此为了减少分布式电源带来的不确定性的影响,需要对主动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储能等部分进行优化,因此该文将从主动配电网的构成及其潮流计算出发,深入研究主动培地网运行优化技术的内容,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学习。
1 主动配电网的构成及其潮流计算
1.1 主动配电网概述
主动配电网主要是指在适当的监管制度和用户接入准则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网络拓扑来实现潮流的分布,这对分布式电源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作用,确保相关工作人员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能源的储能单元的主动控制。可以说,主动性原则是主动配电网优化技术的核心,在主动配电网之中,DG不仅能够参与优化控制,还能主动地对配电网进行无功电压控制,从而充分发挥DG的作用,实现配电网的优化运行。同时,主动配电网的负荷也是可调控的,电力公司可以采用经济措施诱导用户,从而达到控制负荷的目的,除了宏观的控制,主动配电网还可以通过调节移动设备用电功率的方式,达到精确控制,并且在无功电压的平衡作用下,能够对配电网形成一定的保护[1]。
1.2 蓄电池储能模型
除了能够平衡发电量与用电量,蓄电池储能还能充当应急电源,并平衡发电量与用电量,从而降低网络耗损,改善供电的电压水平,在主动配电网运行的过程中,难免会遇见一些突发状况,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主动配电网的正常运行,为了提高主动配电网连续运行的能力,必须使用到备用电源,从而继续提供用电服务,在这方面,蓄电池储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为了应对配电网电能质量波动等问题,主动配电网通常都采用蓄电池储能的方式,相比电容器储能和蓄水储能,蓄电池储能的技术相对成熟,因此成本很低,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被广泛的应用于主动配电网之中,不仅能够保证配电网的正常运行,还解决了电压复合总需求量不稳定的情况,从而使主动配电网之中的用电单元达到相对平衡的状态,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主动配电网电能的利用率,减少风机对主动配电网的影响。
1.3 主动配电网潮流计算
主动配电网的潮流计算基本流程为,检测初始化馈线节点的电压,然后分别计算各支路的电流情况,最后回代求解各节点的电压,如果这个过程中,主动配电网中的电压没有达到收敛的要求,就要重新进行计算,确保潮流计算的准确性。主动配电网通常采用前推回代法来实现配电网的潮流计算,该方法不仅有效解决了主动配电网节点较多的问题,其适用性非常广,对电压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主動配电网的网络拓扑结构收敛性差,因此使用直接法和扭断拉夫逊法无法进行有效的计算,特别对于初期电压敏感问题,只有使用前推回代法才能将静电特性很好的呈现出来,但对于弱环节的松弛节点类型,最好还是使用回路抗组法[2]。
1.4 技术构架
建立主动配电网的运行系统,首先要从建立监视中心入手,在主动配电网日常运行当中,会产生馈线故障等问题,因此加强监视中心的建设,能够有效地减少故障的产生,以便相关工作人员能在故障问题产生的第一时间,采取解决措施,提高主动配电网的运行能力。其次,控制中心也是配电网系统的核心模块之一,因此加强控制中心的建设,不仅能够提高主动配电网的调控能力,还可以在信息技术相对支持下,实现高级应用功能。
2 主动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的内容
2.1 需求侧响应
需求侧响应是实现用电环节与供电环节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同时,需求侧响应在保证主动配电网安全运行的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了更好地让需求侧响应参与到电力供需平衡工作中,应该发挥模块化系统智能决策的重要功能,减少需求侧响应中的不确定性。用户需求变化,也是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根据用户的适应性情况与需求的变化,加强动态收费的设计,是完善主动配电网响应机制。还可以针对系统侧分析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等特性,来设计响应性能方案,使所有用户都能享受到用电控制方案带来的便利。此外,相关人员也要做好响应性能的评价工作,从而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同时,需求侧响应还能对用电环节进行负荷波动性预测,并且根据用户侧响应的业务信息,动态的修正负荷基本方案,保证电力系统的整体可靠性[3]。
2.2 基于主动机制的智能自愈
由于分布式电源高渗透率的主动配电网呈现不确定性的工况,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加强主动配电网的智能自愈系统建设,智能自愈系统不仅能够为自动配电网运行提供自愈决策,还具有风险评估、自我恢复的功能。在设备脆性评估的过程中,如果评估结果显示警戒,则需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这一过程通常在主动配电网的主站集中执行[4]。如果风险评估显示故障,则需要对主动配电网进行网络重构,从而确保主动配电网达到运行稳定状态。同时,要建立智能自愈系统的状态感知模块,从而在日常的运行当中进行分布式电源和主网的感知,并通过智能配电网分析,对主动配电网的运行情况进行在线风险评估,并据此来判断设备的运行状态,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动作。
2.3 多能源系统协调优化
为了实现能源系统的协同优化,需要在系统总输入检修计划数据以及多能源系统的特性,并对新能源进行提及调用,从而满足调度评价功能,多能源系统调度评价功能主要包括调度优化的评价、调度策略效能的评价以及安全校核,相关工作人员要把握好协同优化与调度执行之间的关系,从而在分机预测的要求下,实现对主动配电网调度的优化。同时,多能源系统不仅能够对主动配电网相关设备进行协调优化,还能在实时监测的基础上,实现风险的分析与预测,这对加强主动配电网运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多能源系统在主动配电网安全运行控制当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多能源系统具有风险平抑的作用,只要相关工作人员输入数据,就能清楚地知道主动配电网的侧响应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快速的决策。
2.4 主动配电网优化技术的后续展望
随着大量分布式能源的接入,在未来主动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拥有广泛的发展空间,随着科技技术的进步,主动配电网技术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不仅对于解决双侧不确定性问题具有明显的效果,还可以提高能源利用率,使电网进一步得到优化[5]。
3 结语
综上所述,主动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是一种面向未来的技术,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该在现有技术框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主动配电网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章健,张弛,董惠荣,等.基于多代理的含分布式能源的主动配电网及运营管理系统研究[J].华东电力,2013(11):2229-2232.
[2] 钟清,余南华,孙闻,等.主动配电网分布式电源规划及经济性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4(11):82-86.
[3] 尤毅,刘东,钟清,等.多时间尺度下基于主动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协调控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4(9):192-198,203.
[4] 刘科研,盛万兴,张东霞,等.智能配电网大数据应用需求和场景分析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5(2):287-293.
[5] 周鑫,田兵,许爱东,等.基于CYMDIST的配电网运行优化技术及算例分析[J].电网与清洁能源,2015(2):91-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