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龙刚 范勇康
多年以后,我们所知道的是,自90年前南昌城头那声枪响开始,这支部队不断开辟“新天地”,却从未忘记为何出发
初心·战火热血
上小学时,郑艳梅就在书本上学习过“八一南昌起义”“飞夺泸定桥”“平型关大捷”等历史故事。但对当时的她来说,那些还只是历史。
参军后,18岁的郑艳梅感觉那些曾经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逐渐鲜活生动起来。因为那些历史的创造者,正是她所服役部队的先驱们。而更让她感到自豪的是,自己有幸成为这支部队军史馆的解说员,成为一段段光荣历史的叙述者。
军史馆里,陈列着泸定桥上的铁锁链、八一南昌起义的雕塑、“刘老庄连”连旗……郑艳梅不禁感叹 :“历史离我们如此之近!”
这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正规编制军队,其发展壮大的历程,浓缩了一部人民军队的峥嵘历史 :参加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参加古田会议,见证我党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伟大实践 ;长征中,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奇袭腊子口,勇当开路先锋 ;抗战时,参加平型关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血战刘老庄,成就“我军指战员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解放战争时期,从东北的松花江,打到海南的万泉河,南征北战八千里,横扫千军如卷席;和平时期,参加九八抗洪、汶川救灾,执行海外维和任务……
北伐战争初期,“叶挺独立团”作为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勇袭汀泗桥、大战贺胜桥、攻克武昌城。1927年1月,汉阳兵工厂受民众委托,制作了一块高1米、宽 0.5 米的铁盾牌,赠予“叶挺独立团”。
盾牌正面的红色隶书大字“铁军”,被“叶挺独立团”的将士们沿用至今。
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铸就了这支队伍的辉煌?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我们走进这支英雄的部队,聆听热血的呼喊,追问不变的初心。
初心·英雄气质
如果时光可以被收纳起来,“铁军”的发展史、战斗史,就浓缩在一个个纸箱子里。
1个多月前,郑艳梅把一件件见证了“铁军”辉煌战史的史料文物包裹好,小心翼翼地放入纸箱里,并登记造册,目送着战士们把箱子搬上车。来到新的驻地后,郑艳梅又盯着战士们把这些箱子一个个搬进史馆,这才放下心来。
“由于刚刚移防过来,新的史馆布展方案还没有出来,这些史料文物只能先保存着。”从前辈手里接过史馆解说员接力棒的那一刻起,郑艳梅心里就清楚,自己守护的这段历史非同寻常。
4年前,刚满18岁的郑艳梅来到部队,她有两个没想到 :一个是没想到自己两年义务兵服役期满后,会选择继续留队 ;另一个是没想到从小就对历史课不感兴趣的她,竟然喜欢上了研究军史。
“这块‘铁军’盾牌凝聚着“叶挺独立团”的英雄气质,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这支英雄部队的肯定。这个团也的确没有辜负人民的期许,后来接连打出了‘强渡乌江模范连’‘飞夺泸定桥连’‘刘老庄连’‘奇袭腊子口连’‘能攻善守英雄连’等威名,功勋著于后世。”如今,讲起“铁军”的历史,
郑艳梅如数家珍。
更让郑艳梅感叹的是,她所服役的这支部队,军旗从这里升起,180 多位将帅从这里走出,876 次决战决胜的奇迹在这里创造……
这样一支部队怎能不让人神往!怎能不令人眷恋!
初心·前仆后继
出生于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刘老庄乡的90后战士陈志翔,是听着“刘老庄连”
的故事长大的。
1943年 3月 18日,日军对新四军第 3师所在的苏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大扫荡。部队决定留下一个连掩护党政机关与当地老百姓安全转移。上級把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了新四军第 3师 7旅 19团,这也是“皖南事变”后“叶挺独立团”的新番号。
具体实施掩护任务的4连82名指战员,整整坚守了12小时,毙敌170余人,伤敌200余人,最终全部壮烈牺牲。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八路军、新四军的英雄主义》一文中说 :“淮北全连82人全部殉国的刘老庄战斗……是我军指战员的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4连82勇士牺牲后没过多久,父老乡亲又重新把82名优秀子弟送到部队,组建了新的4连,这为4连“忠勇无畏、血战到底”的血性寻找到了最好的传人。
这样的传统一直沿袭至今,现在每年刘老庄人都要为“刘老庄连”输送兵员。作为“刘老庄连”的刘老庄人,陈志翔感觉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乡亲们敲锣打鼓把我们送到部队,我们不能丢人!”
去年 7 月,陈志翔带领车组人员参加“中部铁拳—坦克·铁骑”比武,一举夺得 1金 1银。而陈志翔所在的“叶挺独立团”,包揽了此次比武步战车组的全部 4枚金牌。
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一代代“刘老庄连”人、一代代“铁军”人,他们为心中的使命,赴汤蹈火、前仆后继。
初心·历久弥新
在紀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中,“刘老庄连”英模部队方队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通过天安门广场,光荣地接受习近平主席和全国人民的检阅。
这至高荣誉的背后,是这支部队厚重的历史与官兵们艰辛的付出。
由于训练强度极大,樊宾斌的右脚脚趾全部被鞋子磨破,汗水顺着裤管流进皮靴,伤口感染、化脓,和袜子紧紧粘在一起,撕都撕不下来。但樊宾斌每天让队医简单处理一下伤口后,会继续走上训练场。
和樊宾斌一样的,还有其他20多名战友,尽管受伤病困扰,仍像钉子一样铆在方队里。
有人问:“这么玩命地训练,图个啥?”
樊宾斌坚定地说 :“阅兵场就是战场,我们要像当年刘老庄82名革命前辈一样,坚守‘阵地’!”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日,该部接到命令,紧急出动向 300 多公里外的地区集结。受命后不到 1 个小时,全团官兵全员全装分空中梯队和地面摩托化梯队,全速向预定地域前进。全团官兵,实装实弹,地面8个摩托化梯队,300多台装备,370公里奔袭,步战车内温度高达55摄氏度,空中21架直升机输送597公里,沿途遭遇道路桥梁被毁、小股敌人袭扰、改变行军路线等临机导调情况230多个,最終他们以装备零故障的状态按预定时间到达集结地域,并圆满完成了陆空协同夺控城市要点科目演练。
这次临机战备拉动,有一个细节非常耐人寻味。部队到达集结地域,即展开作战行动,没有时间开会,作战筹划主要是在急行军途中进行。同样,当年革命前辈们飞夺泸定桥也是临危受命,在急行军中一边长途奔袭,一边临机处置,最终取得辉煌的胜利。
如今,这种“要桥不要命”的拼命精神,在“叶挺独立团”历久弥新。
初心·血脉赓续
“事之当革, 若畏惧而不为,则失时为害。”有着 90 年光辉历史的人民军队,正在新的起点上开辟新的征程!“叶挺独立团”亦与时俱进,在此次调整改革中與兄弟部队组建成新的合成劲旅,入列新成立的陆军第 82 集团军。
——“同志们,谁英雄谁好汉,训练场上比比看,今天面对四连,我们能不能赢?”
——“能!”
——“为什么?”
——“因为我们是红二连的兵!”
——“我们的口号是?”
——“要桥不要命,我们一定赢,一定赢,一定赢,一定赢!”
——“好,准备战斗!”
采访期间,正好赶上该旅两个英模连队举行武装5公里比武。一方是“要桥不要命”飞夺泸定桥红二连,一方是“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刘老庄连”。
“不忘初心,告慰先辈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练好自己手中的武器。”旅政委林官亮告诉笔者,这个月是他们的“铁军传统月”,组织这样的比武正是为了让新一代官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铁军”血脉。
回望历史,从北伐战争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到南昌起义的 73 团,到井冈山时期的红四军28团,到长征时期的红2师红 4团,到抗战时的八路军 115师685 团 1 营和新四军 3 师 7 旅 19 团,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东北民主联军第六纵队 16师 46团,再到新中国成立前夕的 127师379团……“叶挺独立团”在一次次破茧成蝶、一次次凤凰涅槃中重整行装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