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诱因、早期症状及干预

2017-09-08 14:09马亚妮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干预措施精神分裂症大学生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心理异常的大学生日益增多,其中精神分裂症占了很大比例。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学生的病因、早期症状的阐述,提出学校应采取的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干预措施

一、引言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症,这种精神障碍能分裂一个人的感知、思维、语言和行为。患者的主观认识和客观现实相分离,思维与情感不统一,难以理解,很不协调。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疾病[1],多起病于青壮年[2]。

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其个性心理转折的重要时期,一般年龄在十七、八岁至二十二、三岁。由于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面临一系列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问题,导致心理危机时有发生,其中精神分裂症是学校心理危机的一大难题。在郑涵予的报告中精神分裂症占心理危机的比例达到了39%[3]。

由于精神分裂症对患者和周边人员具有潜在的危害性——较高的自杀率和意外伤害发生率,因此学校心理健康工作应将精神分裂症学生作为学校安全管理的重点和难点,深入了解精神分裂症学生的发病诱因、早期症状,及时识别和干预精神分裂症的学生,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造成不可弥补的伤害和损失[4]。

二、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

李桂芳,林美清曾对云南70例在校精神分裂症学生调查发现发病诱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学习成绩差,学习压力大占50%以上,恋爱问题占1/4[5]。学习和恋爱是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生活事件对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发病的影响较大。

除生活事件外,邱德胜等发现70.5%的精神分裂症大学生存在人格上缺陷[6],性格缺陷是发生精神分裂症的温床,是易感素质的影响要素。偏执、对于创伤情境的反复体验,消极的认识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遗传也有一定的关联。一般来说,双亲正常子女患精神分裂症的比率最低,其次是双亲之一患精神分裂症的子女的比率,若双亲均患精神分裂症者,其子女患病率高达22.72%[5]。因此,亲属,尤其是近亲患有精神分裂症,后代患病率会增高。

三、大学生精神分裂症早期症状

一般来说,精神分裂症多发于青春期,越早诊断和治疗,效果越好。所以,关注大学生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学生可能存在情感障碍、思维障碍、无自知力、产生幻觉等典型症状,尤以幻听为主。可能还会表现出行为的怪异,无不明原因人格前后变化大等等。

除这些明显的症状外,李桂芳和林美清调查发现大学生的早期症状还可能表现为:失眠、头昏、乏力、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不合群,独自发呆等。这些表现很容易和神经衰弱相混淆,使得鉴别精神分裂症的难度增加。因此心理健康教师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心理卫生健康的认识和经验,避免错过早发现和诊断的关键时间。

四、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干预方法

(一)建立健全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好防范工作。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分院和班级三级网络体系,形成既有明确分工、又通力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通过心理普查、心理访谈、团体活动、辅导员的谈心活动、心理咨询、授课教师教育等多种途径相结合,做好心理危机,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危机的防范工作。

(二)一旦发现精神分裂症学生应及时送医治疗。很多学生和家长对疾病认识不足,认为一旦发现患病,就被贴上“神经病”、“丢人”等标签不愿主动面对,有的家长甚至为了让学生能够继续学习向学校隐瞒病情。学校发现情况后应积极联系家长,普及有关精神分裂的常识和护理方法,让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精神分裂症,改变家长讳疾忌医的心理。鉴于精神分裂症的危害性,发现之后应联系家长带学生去专业的精神病院进行治疗。

(三)对于康复期返校的精神分裂症的学生,争取多方资源,共同创造适合学生康复的良好环境。对于精神分裂症学生的干预是一个连续的、长期的工作,尽可能地避免病情的反复或者爆发新的问题。

国内有研究显示对精神分裂症预后影响最大的是家庭因素[7]。父母的态度、家庭经济状况对学生病情的恢復都有重要的影响,但是照料精神分裂症子女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充满压力的长期过程,这种压力来源于病耻感、主观疾病负担和生活质量降低等[8]。有的父母甚至会打骂或避免面对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子女,这样不仅不利于学生的康复,反而会导致病情的复发。教师应该协助家长向专业的医生寻求帮助,缓解家长的压力,并与家长商讨创造适合学生的相对轻松的家庭环境。

对于康复期返校的学生,学校应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帮助。药物副作用导致学生表情呆板、行为缓慢、思维迟缓,增加了学生融入群体的难度[9]。学校心理健康中心要通过心理咨询及时关注康复期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通过心理访谈、心理咨询了解学生心理状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关爱和支持。有研究发现,对于康复期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社会技能训练有助于提高生活品质。因此心理健康中心可以通过开展团体活动,帮助学生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的力量和动力。开展活动的时候,对于康复期同学能够胜任的工作,尽量寻求学生的帮助,增强自我效能感和成就感,使其尽快适应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作者简介:马亚妮(1988-),女,甘肃庆阳,硕士研究生,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心理健康。

参考文献:

[1]张玲.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7,7(5):404-407.

[2]杨忆恒.大学生心理咨询中精神分裂症的早期识别[J].中国校医,1996,10(6):462-463.

[3]郑涵予.成都某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分析[J].校园心理,2016,14(2):86-89.

[4]韩成文.安全视角下高校对精神分裂症大学生的预测和人文关怀——以安徽审计职业学院为例[J].商界论坛,2014,8(19):191

[5]李桂芳,林美清.在校大学生精神分裂症发病诱因初探[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5(1):96-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干预措施精神分裂症大学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