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

2017-09-08 20:06付胜凯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道德儿童家长

付胜凯

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我们工作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因此,我们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在小学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我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与管理谈一些自己的观点。

一、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性格呈多重性、复杂化,且性格方面的缺陷日趋严重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另外,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比例比其他儿童比例高得多。究其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容易溺爱孩子,他们相对落后的管教方式、观念及某些生活习惯等,都对孩子性格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主要是一些外出打工父母难得回家一次,于是在家时恨不得把全身心爱都给孩子,孩子要干什么就给什么,对他们百依百顺,溺爱放纵。特别是他们常常习惯于通过物质方面尽量满足孩子要求,补长期不在孩子身边的内疚感。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下,无形中助长了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越小,变化越大。

2.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且呈现下降趋势。一方面父母对子女总体期望值过低,部分家长在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成的机率不高,缺乏硬性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义务教育上,将孩子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学习介入过少。留守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 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自身的文化素质也较低。他们在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方面,往往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于年龄一般相隔近50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结果,在留守孩子中,大部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读书上进的观念淡薄,认为读书无用,父母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地挣钱,于是产生了厌学的情绪,甚至逃学进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

3.自律能力较弱,出现明显的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偏差。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戀桌球室、网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1.班主任工作中增设留守儿童教育的内容。班主任不仅需要了解班级内留守儿童的一般情况,而且要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情绪变化和心理需求,增加情感投入,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应有的心理归属。把留守儿童的道德成长作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开展丰富多彩、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和各种兴趣小组活动,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丰富他们的业余活动。

2.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农村教师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术。留守儿童在敌对性、焦虑程度上都高于正常儿童,加之无法与父母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导致排解不畅,往往会有严重的情绪困扰。这些心理问题的淤积不仅影响他们健全的道德人格的形成,而且也为他们日后道德过错行为和反社会行为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因此,在学校教师中普及心理健康常识和心理辅导的技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化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冲突,排解他们认知和情绪上的困扰,帮助他们度过留守其间的心理危机阶段,为道德成长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3.在学校的组织下成立留守儿童“成长互助小组”。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特征上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在日常生活和思想境界上也具有共性的困惑和问题。同时,相同的经历与境遇使留守儿童之间更易于产生彼此心理上的相容,形成情感上的相互慰藉与支持。在小组的交往与活动中,留守儿童可以分享彼此之间的快乐和理解,并分担彼此的烦恼,交流和讨论他们的道德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疑虑。这样不仅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冲淡他们对父母的思念和孤独感,而且,从共同的交往活动中可以培养他们对集体的依恋和归属感,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通过对成长小组的关注和有计划的指导和参与,可以使留守儿童的成长小组成为促进儿童道德发展的有效途径。

4.定期举办针对留守儿童的家长学校或举行监护家长见面会,建立良好的学校——家长沟通机制。父母外出以后,大多数留守儿童有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为看管。其价值观和心理上的隔阂使留守儿童无法认同祖辈的教育方式和所传递的价值观念,从而使家庭的道德教育处于缺失的状态。定期举办短期的家长学校可以改进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 同时,学校必须运用有效乃至强制手段,建立学校与留守儿童家长的沟通机制,定期把留守儿童因亲子关系和道德监控机制缺失而出现的道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和反馈,使家长的教育更好地配合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5.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把教育管理的对象范围扩大到家长,承担起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管理任务。我校重新制定了报名表册,每位留守儿童要填写父母打工地点和联系电话;学校给留守儿童家长寄一份“家教方法指南”、一份“家教备忘录”,定时反馈信息。要求家长至少每星期与孩子通一次电话,教给家长一些与孩子通话的语言技巧,并为家长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如每月家长给孩子的零用钱数、适合孩子穿戴的衣物样式等。

总之,要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每一个孩子全面、 健康地发展,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三结合”或“一体化”,做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只有这样,才有利于实现整个教育在时空上紧密衔接,避免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放任自流,失去控制,给不良影响以可乘之机;有利于保证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避免它们各自的作用相互抵消,给孩子的思想造成混乱;也有利于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endprint

猜你喜欢
道德儿童家长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