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陵
【摘 要】在职业教育领域当中改革深化程度不断提升的情况下,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转变演变为分层次教学模式,分层次教学模式在高职教学改革领域当中占据的地位较为重要,笔者依据实际工作经验及相关文献资料的记载,针对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得到的应用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在今后相关的工作人员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的时候起到一定程度的借鉴性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应用;分析
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能够让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满足我国社会各个岗位的实际需求,职业院校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单单应当让学生对会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也需要让学生对各种类型实践技能形成深入的认识,以便于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岗位工作顺利完成。传统型教学会计专业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涉及到的较为重要的问题是学生平均学习水平,对所有学生使用的都是同样的教学模式和考评措施,因此难以满足素质教育发展需求,也难以将各种不同学生的潜能完全开发出来。目前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当中施行的政策指出“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应当向技术型高等学校的方向转变,在转型的过程中涉及到的一个较为重要的问题是本科职业教育”,产学结合的学生培养模式逐渐在我国范围之内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在职业教育的范围越发广泛的情况下,我国的职业院校当中教学层次更加鲜明起来,因此日后我国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教学相关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当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
一、在职业学院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社会岗位对职业学院学生提出的实际要求。目前我国社会生产一线当中涉及到的最为重要的问题是技能型人才数量匮乏程度高,就业市场要求学生应当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但是目前我国职业学院会计专业毕业生职业技能水平较为低下,动手能力也显得比较差,因此想要让技能型岗位需求得到满足,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因此大多数毕业生毕业之后进入到的工作岗位是重复性,即便初中毕业生也可以胜任的岗位,专业对口性差,学习到的专业知识难以得到妥善的应用,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也不是十分的明朗。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提出的明确要求,我国范围内中的职业教育长期坚持将服务作为宗旨,将就业作为导向性精神。因此我国职业教育发展速度较快,改革深化程度逐渐提升,办学质量也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在崭新的发展形势之下,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一些崭新的要求,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当中,动手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成为职业教育领域中的重点问题。怎样才可以让学生实践能力提升,并对会计专业学生和会计人才技能之间的差距形成有效地控制,是职业学院会计教育领域中的一项基本任务,也是职业教育显现出来的最为强劲的竞争力。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学生基础素质呈现出来一种高低不一的趋势,以往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专业当中施行的分班教学模式,难以让教学需求得到满足,分层次教学模式本身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职业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施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注意到的问题
班级管理力度应当得到一定的提升,在分层次教学模式下,使用到的分班模式是动态化分班,每一个学期初期都会依据上一个学期末的综合成绩重新开展分班工作,在频繁分班问题的影响下,有可能对学生的情绪造成影响,在此基础上,班主任的工作难度自然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师资力量培训的力度应当得到一定的提升。分层次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会对各个教师的素质提出比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使用到的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复合型教师。
在传统型考核模式的基础上进行改良。以往一段时间当中,职业院校传统型教学模式施行的过程中使用到的考核方式一般是期末考试,但是这种考核模式难以满足分层次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提出的要求,任课教师应当转变以往的传统型考核观念,在各项考核工作进行的过程中不可以应用统一的考试题,除此之外,也应当将教学和考试工作相互分离开来。
在分层次教学模式施行初期,确实有可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班主任应当切实的担负起来自身的责任,向学生讲解清楚施行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意义,以便于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之内对分层次教学模式形成深入的了解。
三、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职业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当中,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教学改革领域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创新举措,也对传统型教学模式提出了一些挑战。这种创新涉及到的问题是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思想的转变。这种创新需要在日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也应当积极、主动的找寻有效性较强的问题解决措施,希望可以让分层次教学模式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将各項性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邓蕾.高等职业学院会计专业分层次教学模式的探索[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370+372.[2017-08-03].
[2]孙明山,周银燕.会计专业实施分层次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探索——以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商业会计,2015,(18):112-113.[2017-08-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