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开西·斯兰木汗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16层螺旋CT在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择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的患者40例,均接受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检查,探讨分析该检查方法对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的诊断价值。结果 经图像数据诊断分析,所有患者中经16层螺旋CT检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3例,主动脉瘤患者8例,诊断结果比较确切,16层螺旋CT检查出的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数为(4.52±0.86)个,夹层血栓形成率为75.0%,动脉壁钙化率为22.5%。结论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可清晰明确的显示夹层主动脉瘤、主动脉瘤的征象,可为二者临床诊断、病情判定提供合理
参考。
【关键词】16层螺旋CT;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瘤
【中图分类号】R81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07..02
Diagnostic value analysis of 16 - layer spiral CT in aortic aneurysm and aortic aneurysm
Wukaixi·Silanmuhan
(People's hospital of manas county, Xinjiang Changji 832200,China)
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是血管病变中的严重疾病,二者破裂随时对患者生命造成巨大威胁,因此,临床上对改疾病的检查亟需采取一种准确、安全、快速的方法。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是目前临床诊断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的主要方法,有较高的实践价值[1]。本研究就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在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展开分析,现就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0年4月至2015年6月于本院就诊CAT的的患者40例,男女比例为27/13,平均年龄(60.36±5.24)岁,平均病程(12.62±2.53)d;患者主要表现为剧烈、持续的突发胸骨后疼痛,呈撕裂或刀割样刺痛,同时一部分伴有呈放射性指向后背的疼痛,另有一部分伴有上腹疼痛,其余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所有患者在行胸透、拍片、CT平扫检查时出现主动脉增宽10例,主动脉横断面增粗3例。所有患者中一律排除精神障碍、其他器官严重病变、肝肾功能障碍、过敏体质、心衰史、甲亢、哮喘等对研究结果造成较大干扰及对研究使用对比剂有禁忌的患者。本研究获伦理审核支持,均征得患者及其家属认可并签署知情书。
1.2 方法
1.2.1 检查设备
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检查,检查所采用设备为16层螺旋CT机。
1.2.2 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检查方法
(1)检查前准备:所有患者在检查前4h需保证空腹,工作人员为患者进行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讲解,争取本检查获得患者积极配合;(2)16层螺旋CT检查范围:取患者仰卧体位,双手放松置于两侧,在自然呼吸状态下行扫描检查,CT扫描自下颈部开始止于膈水平,部分掃描止于髂血管水平,扫描范围大体包含胸、腹主动脉,骼总动脉及骼内外动脉等;(3)l6层螺旋CT机参数设定:管电压、管电流分别设置为120~140 VK、240~300 mA,层距、层厚均设置为2.5 mm,重建层厚为0.625 mm;(4)对比剂量与注射速度:使用对比剂选非离子型对比剂,剂量为150 mL左右,由高压注射器以3.5 mL/s的速度注入肘静脉中,采取人工智能触发进行扫描,当感兴趣区对比剂浓度达120 HU时开始自动扫描;(5)图像重建及分析:扫描完成后将图像及数据传送至ADW4.1后处理工作站,经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以及容积再现(VR)等技术进行重建,后由专业性强,具备丰富经验的影像学医师成组对分析图像数据结果[2-3]。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特点,并进行分析,研究此检查方法的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主动脉瘤检出率,以及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数、夹层血栓形成数、动脉壁钙化数进行研究。
2 结 果
2.1 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结果
经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患者中检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23例,主动脉瘤患者8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中清晰可见主动脉病变处有不同程度的管径增大、破裂口位置与累及范围,真性动脉瘤为囊状或梭状,可为单发、多发,亦或并发胸腹动脉,全部夹层主动脉瘤及主动脉瘤在检查中均可清晰显示形态、数量、所在血管,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
2.2 16层螺旋CT检查诊断效果分析
观察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方法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累及分支血管数为(4.52±0.86)个,夹层血栓形成率为75.0%(30/40),动脉壁钙化率为22.5%(9/40),行CT增强扫描可见患者一律显示密度各异的真假两腔,29例(72.5%)为两腔同时显影;6例(15.0%)先真腔显影,后假腔显影,其密度较真腔低;5例(12.5%)假腔密度一直较低。大部分假腔管径较真腔大,且大多处于真腔左后方位。
3 讨 论
夹层动脉瘤与主动脉瘤是主动脉血管性疾病的分支,具有病情危急、预后效果差、病死率高等特点,临床诊断常存在较大困难,且误诊率非常高。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产生,是由于血液经主动脉内膜上存在的裂口进入主动脉壁,将主动脉内膜分离逐渐形成血肿,夹层血肿形成位置的内膜撕裂作为入口,大部分处在主动脉瓣上方,位于<4 cm以内的升主动脉近端,当血肿由近端至远端延伸过程中可形成另外的撕裂口,继而形成再入口,致使真假腔之间相通。临床上对此发病机理尚未能给出清楚的解释,可由高血压、马凡综合症、动脉粥样硬,或医源性损伤等导致,其中,绝大部分与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他各种原因造成的发育缺乏、中膜弹力纤维发生病变等进而导致的主动脉壁薄弱有关,其血肿多发于主动脉中层的1/3与外1/3处,也可由主动脉内膜发生退行性改变造成主动脉内膜或中层撕裂,导致血液进入中层,逐渐扩展为双腔主动脉。中层动脉破裂可形成血肿,或中层囊性坏死,对患者生命造成直接威胁[5]。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具有安全无创、扫描快,图像清晰、费用低、图像后处理功能强大等优势,还可全面、准确的显示夹层主动脉瘤与主动脉瘤的所有特异性影像,可清晰显示动脉瘤,能为临床夹层主动脉瘤与主动脉瘤的明确清诊断提供有效参考。16层螺旋CT技术中的螺旋CT、CTA与三维重建,以及后处理模拟提高了血管外科中CT的应用效果,平面重建与三维重建技术在很多情况下都存在非常有效的利用价值,鉴于此,临床诊断中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可为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瘤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研究表明,该检查方法非常适用于临床推广[6]。
综上所述,采取16层螺旋cT影像学检查可为夹层动脉瘤与主动脉瘤的临床提供更准确、安全、全面、经济实惠的诊断和治疗的手段,临床推广应用意义较大。
参考文献
[1] 陈云银.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河北医药,2012,34(05):686-687.
[2] 黄伟康,唐西平.16排螺旋CT诊断腹主动脉瘤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07):699-700.
[3] 王 辉.16层螺旋CT在夹层主动脉瘤和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2):548-549.
[4] 谭迎杰.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4,41(16):47-48.
[5] 尹向辉.16层螺旋CT在腹主动脉瘤中的诊断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166.
[6] 李佩文,朱新进,庞力沛,等.16层螺旋CT多维成像技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J].临床研究,2017,14(5):69-70.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