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斌
在媒体追踪报道之下,杭州搬砖男孩掀开了神秘面纱:男孩姓朱,11岁,本来9月1日要入读六年级,但被父母退学了。男孩自述:他现在每天上午搬砖,下午自学英语,语文数学暂时不学了,“将来学英语有很大用处的,爸妈也不管我,大部分都是让我自己安排”,“我老爸老妈不上班的,都在家里,老爸搞金融,在家炒股;老妈搞教育,在家和妹妹念《道德经》。我现在学的是‘新教育,是一个很厉害的人开的,叫张清一。”对此,男孩的爷爷、姑姑及原入读小学校长一直表示反对,但反对无效。
搬砖男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现象。时下,一些家长对学校教育有各种意见,什么注重灌输、轻视启发啦,什么注重知识传授、轻视人格培养啦,什么所传授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啦,什么应试教育、不够素质教育啦……有鉴于此,有人开出了两个药方:在家学习与上私塾。可惜,这两个药方的毒副作用不可小觑。
且从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说起吧。学校教育有什么好处?大家很容易想到两个答案。一是提供了系统化学习知识的机会,大多数人是从学校环境中习得系统性知识的。二是颁发文凭,基础教育文凭是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凭据,大学及以上文凭是用人单位筛选求职者的依据。
不过,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学校教育最为基本的功能是让你有与同龄人一起成长的机会。与同龄人一起成长,是每个人身心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与同龄人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一起游戏、学习与生活,有同龄人朋友,从此不再孤单,这是儿童试水与适应陌生人社会的第一步。从与同龄人交往中习得的社交经验与社交技能是个人社会化生存的基石。
社交是年龄与时代的函数:你与同龄人一起成长,随着身心的不断发育与知识经验的累积,你的社交经历也会增长变化,到了新的班级,你会交上新的朋友;你小学时关注的东西与你父母小学时关注的东西会很不一样。也就是说,社交经验与社交技巧是几乎必须要从与同龄人交往中习得的,你父母的成功经验对你用处不大,社交知识对你用处更小,好比学游泳必须亲自下水,不下水,游泳高手的经验与游泳理论你知道得再多也没用。
另外,就学习知识而言,在同一个班级,与同龄人一起学习知识,一是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探讨,有助于加深大家对知识的理解;二是可以形成一种竞相学习、争夺优胜的良好竞争氛围,适度的竞争压力有助于激励大家努力学习。这是很好的机会,让未成年人理解什么是合作、什么是竞争及两者之间合理的度在哪里,让大家习得更多更精微的社会化生存技能。
学校教育的这个优势或功能反过来就是非学校教育的劣势。在家教育,除了家长要具备多学科系统性知识、要耐心持之以恒之外,最大的麻烦就是孩子很可能失去与同龄人一起成长的机会。作为弥补,家长当然可以让孩子交一些附近的同龄人朋友。但人家要上学,在学校也有朋友。朋友经常待在一起感情才深厚,人家更经常跟谁在一起是不言而喻的。
当然,在家教育可以多找一个孩子一起学,或者上私塾,但这些教育方式是游离于主流学校教育之外的,是边缘化的,等于自我放逐、自我隔离、自我封闭,自绝于绝大多数同龄人。两类孩子在一起,可能连共同话题都没有。张清一的“新教育”,让孩子学《论语》《三字经》《老子》,与“在学校读书的孩子几乎没有共同语言”,这是在毁孩子。有多少孩子“以爱的名义”正在被毁掉?
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学校教育纵有种种不是,家长在选择其他非学校另类教育方式之前,还是要冷静客观全面权衡这些教育方式能否完美替代学校教育最为基本的功能,不要做出毁孩子未来、令自己将来追悔莫及的轻率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