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读樵夫
7月,中汽协发布的“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VIA(Vehicle Inventory Alert Index)显示,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2.5%,环比下降5.7%,继连续三个月出现下滑后重新上升,行业整体库存系数1.44,环比下降9%,同比提升4%。
从下降的幅度来看应该还是形势向好,库存系数以及预警指数都在下降,略高于去年同期。七八月的前面是全年的“期中考试”,经销商因为厂家压库、自身任务达成等各种原因会大幅建库,库存攀升,七八月之后是“金九银十”的旺季,相应的任务也会增加,所以七八月相当于汽车经销商的一个“年中喘息时间”,在七八月可以将上半年累积的库存降下来,以便迎接之后的销售旺季,所以各大厂商以及经销商在七八月实施的策略基本都围绕降低库存为主。我们回顾一下去年七八月份,大家的普遍感受都是“淡季不淡”,去年下半年的七八月市场表现给各大厂家非常充足的信心,接着迎来了金九银十,加上购置税取消的影响,形成了下半年火爆的车市表现,库存指数低、产能紧缺、利润提升等让车市从业者们笑逐颜开。反观今年,上半年开始库存持续高企,所有月份预警指数都高于警戒线,并且从目前的形势看来市场并没有给大家传递出车市向好的信号,以及今年购置税退坡的影响肯定是会低于去年,这让大家对于下半年的市场走势并不乐观,所以现在最让大家害怕的不是纸面上的数据,而是大家对于市场的预期以及信心在走低。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7月乘用车批发量165万,同比去年增长6%。1-7月乘用车销量为1257万辆,同比去年增长仅为3%,单月以及累计增速都远低于去年同期增速。而汽车的生产量是172万,零售是167万,也就是说主机厂库存在7月增加了7万,经销商库存只减少了2万,所以整体来看今年7月传统的“降库”目标没有很好地完成。
从库存系数来看合资品牌库存1.43(-0.21 vs 6月),下降最多,自主品牌1.54(-0.02 vs 6月),略微下降,豪华品牌库存度1.35(+0.09 vs 6月),豪华品牌的库存系数略有增加,综合看来自主品牌的库存系数略高,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库存系数在可控范围。
从厂商情况来看,庫存度依然维持两极分化的状态,库存系数超过2的厂家是北京现代、一汽轿车、东风悦达起亚。北京现代在连续3个月3.5万销量之后在7月实现批发、零售双双超5万,库存系数虽依然高于2,但是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是一个向好的信号。东风悦达起亚本月批发依然只有2万台,但是终端达到2.7万,所以库存出现下降,库存系数下降到2,东风悦达起亚7月的生产只有1万台。在经过几个月的库存重压以及调整之后,韩系的厂家和经销商都已经开始恢复,但如果想要达到去年的水平,这还需要一个相对长的缓冲期。
所以合资品牌库存系数下降明显,主要体现在之前库存一直高的现代、起亚、神龙等厂商,在几个月的调整之后库存系数下降较多,其他厂家基本维持。
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库存依然比较高,在官降之后,长安的销量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改观,7月批发零售都只有6万左右,目前只有CS75销量维持在1.5万左右,逸动系列下降到5000台左右,而刚上市的凌轩也只做到3000左右,距离预期的差距还是很大的,所以在5月底官降之后长安对于部分车型的促销继续增加。7月底上市的CS55应该是长安全年的重头戏,CS55的表现好坏将直接关系到长安今年的表现。其他自主品牌如上汽、吉利等库存系数维持在1.5左右,对于这两个厂商来说应该压力不大。
豪华品牌中奥迪的库存系数突破1.6,1-7月累计销量达到30万,同比去年同期下降6%,目前奥迪经销商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并且在网上可以看到很多奥迪大幅降价甩卖的信息,所以在豪华品牌中奥迪压力还是相对较大,而奔驰、宝马的库存系数依然非常低,1-7月奔驰累计销量25万,同比增幅接近50%,1-7月宝马销量累计达到21万,同比增幅接近30%。
从区域方面看,东北区域的库存下降,库存系数1.3,长春区域举办了全年最大的车展,各品牌经销商库存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北京区域由于天气炎热,来店客户较少,库存基本维持。武汉区域近期促销活动增加,成交上升,库存有所下降。广州区域库存基本维持。西区重庆、成都库存有所下降。
8月份依然是经销商的“降库喘息时间”,经销商需要抓紧最后的机会将库存降低到合理水平,以迎接后续批发目标肯定会增加的后四个月,但是目前不少经销商对于8月的形势感到悲观,甚至预期会低于7月。由于去年下半年车市的集中爆发,今年下半年的同比数据很难达到年初预期的水平,但是如果绝对销量能达到去年同期的水平,对于大部分厂商来说应该还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