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仰韶文化时期的小口尖底瓶和青花瓷器入手,分析了青花瓷汾酒的酒瓶设计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首次提出青花瓷汾酒的酒瓶造型脱胎于小口尖底瓶的论断。深入分析了甲骨文、篆书、草书等中国书法在酒瓶设计中的运用。通过
青花瓷汾酒酒瓶设计的个案分析,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酒瓶设计的理论与实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酒企在激烈乃至残酷的红海血拼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求得品牌价值提升,求得占领更大的市场。白酒的酒瓶设计,无疑是酒企树立品牌的利器,是酒企市场竞争获胜的手段之一。中国酿酒历史悠久,可以说与华夏文明同步。许多酿酒企业在进行产品包装设计时,往往在酒瓶上融入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本文以青花瓷汾酒的酒瓶设计为案例,分析酒瓶设计中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
一、青花瓷汾酒简介
汾酒是中国四大名酒之一,在中国各名酒中,汾酒以历史文化深厚而见长。
青花瓷汾酒是杏花村汾酒集团 20世纪 90年代推出的一款高档产品,后来逐步演变成汾酒集团的主打产品。青花瓷汾酒的得名源于其酒瓶,其本名只有汾酒二字,只因采用瓷都景德镇烧制青花瓷做酒瓶,才有了青花瓷汾酒这个别名。当然,青花瓷汾酒在品质方面也绝非浪得虚名。独具特色的地缸发酵,使其清香醇厚; 30年的陶缸陈酿,更加历久弥香;酿酒技师的精心勾兑,演绎出清香大曲酒的绝妙口感。
青花瓷器虽然始于唐代,但是直到元代其技术才日趋完善,工艺和材料日臻成熟。明清两代青花瓷器的烧制工艺更为精湛,特别是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代,青花瓷工艺达到顶峰。明清时期的青花瓷是我国瓷器中的精品之一,是我国古代陶瓷中一颗璀璨的珍珠。英语中,瓷器和中国是一个词,可见陶瓷文化不愧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的代表。
中国古代瓷器琳琅满目,种类繁多。宋代有汝、官、哥、均、定等五大名窑,这些窑口的瓷器都比青花瓷历史悠久。明清的斗彩、粉彩、五彩、珐琅彩,都比青花瓷更绚丽多彩。汾酒为什么单单选择青花瓷作为自己高端产品的包装瓶呢?笔者认为,在中国白酒四大基本香型和 11种延伸香型中,以汾酒为典型代表的清香型白酒,口感清香纯正,醇甜柔和,自然谐调。这种淡雅绵柔的口感特点,与青花瓷高雅清淡、低调奢华的观感特点十分协调。青花瓷无疑最适合作为清香型白酒的酒瓶。
从一个青花瓷酒瓶,我们已经不难看出,小小的酒瓶,居然蕴含着如此丰富而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二、青花瓷汾酒的酒瓶造型
先秦史官修撰的《世本》中有“帝女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的记载。仪狄是夏禹时期司掌造酒的官员,酒醪指糯(黍)米用曲药发酵所酿的甜酒;少康指杜康,晚于仪狄五代,秫酒则指高粱酒。这段文字是我国最早的关于谷物酿酒的记载。由此判断,中国谷物酿酒应该起源于 4000多年前的夏禹时代。
198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杏花村进行过一次考古挖掘。这次挖掘的成果之一就是挖掘出仰韶文化时期的小口尖底瓶。这只小口尖底瓶采用红陶烧制, 30多厘米高。许多专家认为,杏花村出土的小口尖底瓶很可能是杏花村先民的釀酒器具。
考古界公认,小口尖底瓶是距今 5500年到 7000年前黄河流域的先民使用的陶器。由此推断,大约在 6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的先民就已经学会了谷物酿酒。也就是说,杏花村遗址的挖掘,将我国谷物酿酒的历史向前推了近两千年。这对汾酒集团来讲,当然是一件很有意义的考古发现。
用青花瓷汾酒的酒瓶对照小口尖底瓶的图片,可以发现:如果从小口尖底瓶下面大约五分之一处截掉尖底,二者的形状居然十分相似。不知设计师王宗涛先生设计这个酒瓶时候,是否参考了小口尖底瓶。如果他是有意为之,就不得不佩服他的渊博学识和艺术灵感;如果是无意中的巧合,那这个造型设计,就简直是天意!一个酒瓶的造型,居然暗含了六千年前的古代酒器,酒瓶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真的让人叹为观止。
三、酒字探源
在甲骨文中,酉字下面尖,上面小,居然就是小口尖底瓶的象形字,这也是关于小口尖底瓶是酒器的有力佐证。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酉,就也。八月黍成,可为酎酒”。翻成白话文就是:“酉,酿成的酒。酉代表八月,这个季节黍子已经成熟,可以酿制醇酒。 ”可见,古代的酉字和酒字是通用的。象形字中也有加了三点水的酒字,只不过那个三点水更像一条流淌的小河。
五千多年前,小口尖底瓶的底部和瓶口逐步变大,慢慢演变成了阔口大底的陶罐。在钟鼎文和小篆中,酉字的下面由尖形变为圆形,或平底,就更像一个酒坛子的象形字了。
青花瓷汾酒的酒瓶上是浅蛋青色的釉面,上面写着共 13个到 15个甲骨文、钟鼎文或者小篆。细看大多是酉字,还有一些是酒字。这些字以纤细的笔画,不同的方向随意排列,形成了酒瓶的底纹。这些古文字使人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青花瓷汾酒的瓶盖呈深蓝色。上面书写了一圈篆书,字体包括大篆和小篆。总共五个字,包括三个酉字,两个酒字,字体的方向上下左右都有。其中有一个酉字呈尖底形状,流水模样的三点水,却写在右边,这个酒字更像甲骨文或者象形文字。
酒瓶底纹和小小的瓶盖,都不是多数设计师特别关注的地方,消费者更不会注意这些设计细节。即使是这些不为人注意的地方,青花瓷汾酒的包装设计师也没有放过,方寸之间也能成为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平台。
四、酒瓶上的草书
青花瓷汾酒包装最有特点的是酒瓶上硕大的草书汾酒二字,一面是汾字,另一面是酒字。由于每一个字都是烧制酒瓶时逐瓶手写,所以任何两瓶青花瓷汾酒的酒瓶,都不可能完全一样。也就是说每一个酒瓶,都是独一无二的孤品。
草书大致可以分为章草、今草、狂草三种,其中章草是最早的草书。秦汉时期隶书已经开始流行,为了书写更快一些,有人在隶书的基础上创造了章草。东汉时期的第三个皇帝是汉章帝,特别喜爱这种字体。有人认为这就是章草名称的由来,也有人认为当时的奏章、典章等有此字体书写,因此称为章草。章草由隶书演变而来,每一个字都单独书写,并非与前后的字连成一体,所以比较容易辨认。
东汉末年,经过多年的演变,开始出现了今草。一篇使用今草写就的书法作品,许多字都是连笔写成,今草比起章草,去掉了隶书的痕迹。到了魏晋时期,今草逐步成为常见的草书形式。
狂草由今草演变而成,唐代狂草达到最高境界。狂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的书法风格粉丝众多,虽然狂草作品中的许多字难以辨认,人们还是喜欢在客厅里挂一幅狂草条幅。
还有一种草书的分类方法,是把草书分为章草和今草两类,今草又分为小草和大草两种。小草相当于前文的今草,大草等同于前文中的狂草。其实还是三种,章草、小草、大草,名称不同而已。
书法宗师于右任还创造了一种“标准草书”,可以称为是第四种草书。标准草书字体易识、易写、准确、美观,得到书法界的广泛认可
青花瓷汾酒瓷瓶上的汾酒二字是哪一种草书呢?我们不妨用草书字典与青花瓷酒瓶上的“酒”字对比一下,居然难以找到与之十分相像的字形。酒瓶上的汾酒二字,均无隶书的痕迹,应当不属于章草。而大草的酒字与青花瓷汾酒瓶子上的酒字,连一点儿相似的地方都没有。比起来,这两个字还是和小草或者说今草有相近之处。
草书虽然也有规范,但每一个书法家书写的作品并不一样。查草书字典,就会发现,同一个字的写法会有很多。青花瓷汾酒瓶子上的汾酒二字与字典中的写法不一样,并不奇怪。酒瓶上的汾酒二字容易辨认而且美观,还兼顾了传统文化的表现。
五、结语
汾酒的青花瓷酒瓶曾经于 2004年荣获糖酒会最佳形象大奖, 2005年又荣获伦敦国际最佳视觉效果奖。我想本文分析的几点就是其获奖原因:造型脱胎于小口尖底瓶,蕴含中华五千年文化傳承;青花瓷的恬淡和汾酒清香的珠联璧合;一个酒字从甲骨文到大篆小篆的巧妙运用;草书汾酒二字的创新和强烈的视觉冲击。所以这些,都是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一个小小的酒瓶中。青花瓷酒瓶获得国内评奖专家的高度认可,当然是名至实归。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青花瓷酒瓶获国际大奖,则进一步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全世界拥有的无穷魅力!
参考文献
1.
王克林.酒起源的 ·考古学新探[M].北岳文艺出版社, 2015.
2.
叶.民.中国陶瓷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6.
3.
王志军.一本书读懂中国书法[M].北京:中华书局, 2012.
潘丽娜: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