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中的康德美学思想

2017-09-07 06:29李尚书石珮锦杨婷梁列峰
服装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崇高康德天才

李尚书, 石珮锦, 杨婷, 梁列峰

(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服装设计中的康德美学思想

李尚书, 石珮锦, 杨婷, 梁列峰*

(西南大学 纺织服装学院,重庆 400715)

运用康德对于美的判断、崇高的分析以及“天才”说理论,辩证地分析了具有代表性服装设计作品中的康德美学思想,阐明了对康德美学思想批判继承的必要性。为现代服装设计和艺术创作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撑,也为美学思想的后续发展提供思路。

康德美学;审美判断;崇高;天才

通过对德国古典美学中康德美学思想的分析,旨在分析服装设计中康德美学思想的应用和具体体现,及其对美学思想的辩证继承。前人对康德美学思想的认识[1-3]、艺术作品的分析[4]、文学著作的人物分析[5]以及就其美学思想的某一视角下的探究[6-9]论述较多,将康德美学思想与服装设计结合的研究却凤毛麟角。文中以典型服装设计为例分析服装设计中的康德美学思想,启发学者在注重服装应用型研究的同时也要注重理论知识的丰富和应用,促进服装设计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以及对设计美学和艺术美学思想的批判和继承,也为服装理论的研究提供思路。

1 康德哲学与服装设计的联系

康德处在十八世纪到二十世纪德国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是德国古典美学的代表。他的思想与启蒙运动背道而驰,在哲学上的基本立场是主观唯心主义方面的二元论、不可知论和理性化的有神论[1]。其思想中的积极因素促进了启蒙运动也使他成为浪漫主义运动在哲学上的奠基人和哲学美学的开山鼻祖。

康德于1790年撰写了他的美学著作《判断力批判》,与他此前完成的 《论优美感和崇高感》 是其毕生的美学哲学成果[5]。《判断力批判》是研究人的内在情感即审美心理,人在什么时候才认识到事物的美和完善[1],它与以研究“知”的《纯粹性批判》及研究意志功能的《实践性批判》共同构成了康德的哲学体系。研究美学的《判断力批判》成为沟通自然秩序和精神界道德秩序的桥梁,也成为沟通知性与理性的关键,其为了平衡知性与理性之间的关系,通过“判断力”打通天人之际,联系理论与实践,认识和意志,自然与自由,达到知、情、意的和谐与真、善、美的统一。服装设计是将设计师的认知、情感、意志通过设计方法和感性材料统一起来,从而达到审美的和谐状态。其美学思想不同于德国理性主义和英国经验主义美学观。康德美学把审美活动不是归于感官而是归于判断力,将情感作为审美判断的主要内容,并不涉及概念和功利心。在当代的诸多服装设计中,康德美学思想仍然对艺术设计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服装作品的审美过程也必然包含了以情感为主要内容的审美判断,笔者以分析服装设计中的美来辩证地体现康德的古典主义美学对服装设计的深刻指导意义。

2 服装设计之美的判断

康德哲学思想的广泛传播,影响了无数美学家和艺术评论家对当今艺术和设计的重新认识和规划。在服装设计中再次论及康德美学,是体现康德美学在服装设计上的辩证发展和现代性意义的解释,通过当代服装设计师与康德在服装设计领域的对话从而获得新的启示。

康德认为审美判断是单纯的情感判断,与逻辑判断不同,美感是不涉及内容、概念及功利的主观快感,是对于形式的关照而不是对于欲念的满足,且不能与一般的快感和愉悦等同。然而,服装设计必然掺杂着塑造符合人体结构美和引领时尚潮流的目的,而不能是单纯的形式美。唯有使用在面料上的无序、无目的地交织的图案和花纹能让人产生一种形式美的快感。这样的自由图案和造型显现没有任何与人欲念和利害计较,在审美判断中撇开了一切概念,在欣赏过程中人们是完全自由的,说不出自己的愉悦感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仅仅从图案中寻找其引起愉悦的美的感受。这种快感的产生无任何利益作为原动力,正如判断力批判中这样写道:“审美趣味是一种不凭任何利害计较而单凭快感或不快感来对一个对象一种形象显现方式进行判断的能力”[1]。可见,服装设计中只有在自由图案中的美是符合康德美学的形式上的美,是纯粹意义上的美,传达出的是审美过程中的“心境”,是人们的两种认识功能(想象力和知解力)协同自由活动的合力与显现的形式相符合的结果,而不是用美的逻辑概念来认知自由图案,这也符合康德不把审美活动当作认识的过程而是把美作为一种情感对象的观点。但是,在服装设计中图案往往不能单独作为服装穿着,其应用到服装裁片上又掺杂了目的性的概念,属于逻辑判断的范畴。就此意义而言,原本的自由图案不是凭借对于某一目的的表现,没有一个明确目的,而是从情感上隐约地感觉到的“主观的符合目的性”。但是,在服装设计中图案往往无法单独作为服装穿着,服装是裁片、图案、色彩与结构、方法、思维的综合,毕竟要涉及服装的整体,将没有明确目的的图案应用到服装设计中便具有符合目的性的矛盾,因此这便是康德审美的“无目的的合目的性”的自然诠释。这样的美又属于逻辑判断范畴,因此在审美判断过程中不能单纯完全以纯粹的形式美的观念来判断服装设计蕴含的美学思想,还需要结合现代应用设计实际对康德美学思想进行辩证思考,避免以偏概全和二律背反。

从审美对象与其目的的关系上分析,无论是作为奢侈品的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还是像Zara这样的大众品牌的设计,都是为了满足人体形体构造的美和服饰外观造型之美,是涉及时尚理念和潮流思想在内的有目的设计,这不是想象力与知解力的自由活动和协作的结果,更不是由康德美学中的“意志”预先设计安排的。康德认为纯粹美是事物固有的美,是不以概念为前提的自由的美,是没有任何约束的自由的游戏活动,自由是艺术的精髓。自由的美,不以概念为前提,依存美却要以概念和相对应的完善为前提。而服装设计却要受人的形体构造、服装基本结构和设计方法的约束,以塑造人体完美形态和展现设计理念为目的,因此服装设计都归属于以概念和相对应的完善为前提的“依存的美”的范畴。虽然康德注重形式之美,其也明确指出了理想美不仅是感性形式的形象显现,而且涉及目的和功利的理性概念,是“客观的符合目的性”的概念固定下来的美,是理性的,所以依存美是理想的美,这也映射了服装设计之美必然归属于理想美。

3 服装设计之崇高

康德之“审美判断力的批判”除了对美的分析作出了具体的阐述,它还包括对美的崇高的分析,早在1963年康德在《论优美感和崇高感》中以“观察者”的身份已对崇高感和优美感进行了分析和鉴别。在当代艺术中崇高是其形象、材料、技术、措辞、结构等使人感受到强烈的视觉和精神冲击,使人反响强烈;文学作品中的崇高表现为人物形象的伟大和作品的社会地位以及作者和诗人高昂、悲壮等情怀的体现;时尚界的崇高却多体现为视觉的崇高,如作品的制作工艺、设计样式和展示场景等形式上给人的震撼。康德认为“真正的崇高不是感性形式所能容纳的,它所涉及的是无法找到恰当的形象表现的那种理性观念,正是这种不恰合才把心理的崇高激发起来[1]。恐怖诡异派的服装设计师位保罗·高缇耶 (Jean Paul Gaultier),其2014 Couture设计作品如图1所示。图1中的时装以吸血鬼为灵感,以黑、金色为主调,配以高贵皮草、水晶,苍白脸色的模特配以血红的妆容,加之诡异的音乐令人不寒而栗,作品传达出血腥、暗黑的情感,却也充分体现了服装设计的一种奢华的美感。图2为澳大利亚鬼才设计师 Sruli Recht的作品。他曾经为了贴切地表达名为“勿忘我(FORGET ME KONT)”项目的设计理念从自己的腹部剥下了长达11 cm、宽1 cm的皮肤,随后腌制在铝液中而制成了一枚名副其实的“人皮裹真金”指环。图3为比利时设计师Vandevorst 在2011年阿纳姆时尚双年展(Arnhem Mode Biennale)中的作品。以“战地医院”为场景,用蜡创作了床垫、枕头以及一个女性人体模具,外披裹着其品牌设计的裙装衣物,上面嵌以灯芯,随着火焰的不停燃烧,病床上的女性身体渐渐消融、熄灭,最终毁灭的过程,呈现了具有死亡意象的恐怖场景。该作品传达出的消融、毁灭的情感给人一种对死亡的恐惧与压抑。在面对上述设计作品时,人的想象力甚至遭到“拒绝”,无法做到对保罗·高缇耶 (Jean Paul Gaultier)和Vandevorst服装成衣对象情感的整体把握,因而需要人的“超感性功能的感觉”这种理性功能来弥补感性功能的欠缺,才能对他们的设计作品作出符合目的性的审美判断。

图1 Jean Paul Gaultie以吸血鬼为灵感的时装 Fig.1 Vampire inspired fashion made by Jean Paul Gaultie

图2 Sruli Recht以兽皮制作的服装Fig.2 Sruli Recht designed clothes made of animal skins

就康德对崇高的分析而言,无论是Jean Paul Gaultier直面黑暗与恐惧,Vandevorst对死亡的诠释以及Sruli Recht的割肉设计,其作品均有一个共同的整体特征——崇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视为外界侮辱自己,是对自己内心的一种挑战,将其在作品中表达出来,让人在欣赏作品时因庆幸自己心理健康的快感和战胜恐惧、毁灭、死亡的勇气而高贵化。这也正是《判断力批判》的观点:“只要我们自觉安全,他们的形状愈可怕,也就愈有吸引力”[1]。外界的威力对人无法构成支配力的那种更大的威力,也就是人的勇气和自我尊严感。Jean Paul Gaultier,Vandevorst,Sruli Recht的设计作品,并不是由于其作品流露出的情感让人感到恐惧和压抑,而是因为这种可怕的力量唤醒了人们内心的一种勇气和尊严。设计师Sruli Recht在创作的过程中把人平常特别重视的健康和生命都置之度外,使人们认识到在艺术设计之路上设计师使命的重要性和崇高性,Vandevorst作品流露出超越对自然规律死亡这种恐惧的支配力的勇气。由此可见,康德所阐释的崇敬是一种道德情操,在“最高原则攸关,须决定取舍关头”不向“外来暴力”屈服,理性观念的胜利使心灵在对自我的估量中感到一种崇敬和惊羡,将消极的审美的痛感转化为一种心灵的快感。

康德认为崇高是没有形式的,是由痛感转化而间接形成的快感,虽然是一种消极的快感但还是给人们审美主体的心灵以震撼。无论是Sruli Recht的割肉之痛设计还是Vandevorst设计中这种消极的快感,给人带来的感觉却是美的,这种消极的快感却又具有积极意义的,是有形式的。但这并不是康德思想的前后矛盾,而是康德的美学思想只看到了美和崇高的对立,强调美和崇高的差异,没有将二者统一。由此看来,服装设计中的崇高更符合黑格尔对康德崇高与美的发展论点“崇高是象征艺术的特征;作为理念的一种不充分的感性的显现,它毕竟还是一种美”[1]。

图3 Vandevorst 2011阿纳姆时尚双年展Arnhem Mode Biennale作品 Fig.3 Vandevorst's design at the 2011 Arnhem Mode Biennale

4 天才创造美

“天才”这个概念在西方艺术理论中早有论述,直到后来,康德在美学的论断中对其作了重要的阐述。康德认为美的创造来自于天才,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创造功能,能为艺术定下一种共通的规律。艺术虽似自然但是不能没有规则,这规则并不同于以概念形式存在的“模仿说”、“公式说”,而是来自作品本身,从天才创造的作品中抽象出来,旁人可以之为范本,但目的不是模仿而是在对其精神实质的领会中得到潜移默化。因天才创造的作品无概念化和不可模仿性,以至得出天才出现在艺术领域而不是公式化的科学领域的论断,正如你可以按照概念和公式的应用得出类似牛顿那么伟大的结论,却写不出荷马一样伟大的诗篇。

康德把天才归结为独创性、典范性、自然性和美的艺术性4大特性。在古今中外服装设计史上千古留名、独领风骚的著名服装设计师不胜枚举。但由于18世纪康德美学作为古典美学发源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后期哲学家和美学家对美学思想的发展和中西文化的交流,现代的多元化、国际化的时尚审美必然与其有一定差异性和进步性,因此当代设计师并非都是康德笔下的天才,他们创作的作品也并非全是天才的艺术而却也包含了那时“天才”所拥有的艺术特征。知名设计师20世纪80年代“超紧身性感”风潮的创始人阿瑟丁·阿拉亚 (Azzedine Alaia)的作品如图4所示。他用皮革和弹力棉为女人设计出“第二层肌肤”的裙装,其铆钉、金属环扣、紧束胸衣和性感蛇皮这些代表性感的设计元素成为后期女装设计的典范和追随的榜样;法国高级时装设计大师巴伦夏卡(Balenciaga)凭借敏锐的艺术直觉和审美趣味成为那个时代的绝对权威,加之克丽斯汀·迪奥(Christian Dior)的“新造型”和无结构化设计的创始人三宅一生,他们的设计为时装设计制定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语言和设计规则,成就了服装设计上的理想之美,其具备康德笔下的天才艺术的特征。他们把审美意象通过服装结构描绘和表达出来,并且在设计中不断传递,并体现出积极的精神。

图4 阿瑟丁·阿拉亚设计的裙装 Fig.4 Skirt designed by Azzedine Alaia

现实生活中人具有审美特殊性,艺术的欣赏需要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下和针对特定的人群。由于受玄学思辨的理性主义哲学的影响,倾向于对社会制度改良的康德表现出对启蒙思想的唯物方面的抗拒,他承认无法证实的神灵和自由意志的存在,因此强调艺术创作中的自由意志和理性,其纯艺术形式的“天才说”在现代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4]。将Alaia的设计放到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背景下它必然遭到批判和唾骂,因此应从时代背景、设计师的阅历看待服装设计,客观还原服装设计师的真实面貌。设计者不可能脱离当今的时代环境,部分设计师为了在大展中崭露头角,仅在配饰和面料的制作上做文章,而忽略了创新设计。从“天才说”看艺术作品要达到“天人合一”的最佳效果,应在继承古典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发扬创新精神,让艺术作品活起来,这样方能产生更多的设计天才。

5 结语

康德在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美学斗争尖锐的时代精确提出了美的本质问题,指出理想美是道德精神的表现,赋予美的理性方面以人道主义的内涵,强调艺术的自由与自然的必然规律相结合。无论是“理想美”,还是“审美意象”、“崇高的分析”,“天才说”的美学思想都对当时的浪漫运动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其也存在着把内容与形式割裂,表现出明显的形式主义倾向,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二律背反的现象,但这并不能否定康德美学的积极意义,反而说明美学思想在矛盾的驱使下不断地进步和发展。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当用康德的美学思想来审视现代艺术设计时无疑也是一种逻辑的审美判断而不是康德所认为的把形式美提升到至尊地位,因此在当今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对古人的美学思想要批判地继承,同时不断探讨研究,求新,求异,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与美学规律不断深入探求对美学的思考和创新。

[1]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344.

[2] 周来祥.文艺美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

[3] 康德.判断力批判:上[M].宗白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4] 侯东菊.从康德美学思想看中国书法——以“天才说”为标准[J].美术教育研究,2016(3):33-34.

HOU Dongju. Chinese calligraph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Kant's aesthetics—with the theory of "genius" as the standard[J]. Art Education Research, 2016(3):33-34.(in Chinese)

[5] 王一赛.以康德的美学思想分析海丝特的崇高形象[J].新闻爱好者,2012(8):88-89.

WANG Yisai. Analysis of Hester's sublime image by Kant's aesthetic thought[J]. Journalism Lover,2012(8):88-89.(in Chinese)

[6] 李志宏,张蕊.审美认知:美学研究的第二条路径——康德《判断力批判》新解读[J]. 社会科学战线,2016(4):121-128.

LI Zhihong, ZHANG Rui. Aesthetic cognition: the second path of aesthetic research—a new interpretation of Kant'sCritiqueofJudgment[J]. Social Science Front, 2016(4):121-128.(in Chinese)

[7] 刘会会.浅谈康德判断力批判视角下的美学探讨[J].现代园艺,2016(17):114-115.

LIU Huihui. Aesthetic discussion in the view of Kant's critique of judgment[J]. Xiandai Horticulture,2016(17):114-115.(in Chinese)

[8] 孙彦超.以距离论崇高——对康德美学的思考[J].西部皮革,2016(4):203-204.

SUN Yanchao. Discuss sublime through distance—reflections on Kant's aesthetics[J]. West Leather,2016(4):203-204.(in Chinese)

[9] 康德.论优美感和崇高感[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责任编辑:邢宝妹)

ResearchofKant'sAestheticThoughtinGarmentDesign

LI Shangshu, SHI Peijin, YANG Ting, LIANG Liefeng*

(College of Textile and Garment,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400715,China)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iscuss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in garment design. As the founder of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s, Kant's aesthetic ideology of "critique of judgment" has far-reaching influence. This paper uses the judgment of beauty, analysis of sublime and "genius"theory, which are created by Kant,to dialectically analyze Kant's aesthetic thought in the garment design of representative characteristics,and 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of critical inheritance of aesthetic thought of the Kant. It provides not only the theoretical support for modern fashion design and artistic creation,but also a way of thinking for the subsequent development of aesthetic thought.

Kant's aesthetics,aesthetic judgment,sublime,genius

2017-04-17;

:2017-05-20。

李尚书(1991—),男, 硕士研究生。

*通信作者: 梁列峰(1965—),男,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纺织工程、纤维材料、纤维基材艺术品、材料设计、染织艺术与纺织品设计等。Email:2544128281@qq.com

TS 941.11

: A

:2096-1928(2017)04-0333-05

猜你喜欢
崇高康德天才
党天才
天才or怪咖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无名的崇高
艺术百家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天才的童年
Yangjiabu : 500 Years of Pride, Paintings and Kites
The 11 Well-known Kite Families in Wei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