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对策分析

2017-09-06 11:28代素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4期
关键词:突发性

代素兰

摘 要: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加快的工业化进程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已成为常态,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且对社会的发展造成一定制约。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具有較长的污染时间、较广的危害范围和严重的危害程度,而且其处置过程复杂多变,存在各种不安全因素。目前,我国仍缺乏完善的污染事故处理体系和较强的事故应变能力,因此相关部门需要重视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和预防工作。

关键词: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预防处理

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不仅指人们经常看到的大气污染事件和水污染事件,而且包括固体废物污染事件和振动噪声污染事件,同时污染类型还包括化学物品污染、自然环境破坏以及放射性污染事件,这些污染因素形式多样,所引发的事故也不可预测,具有突发性和多变性等特点,危害程度比较严重。相关部门只有对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对策进行不断完善,使事故处理人员的应急能力得到有效提高,才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环境污染对人身健康和周边环境造成的危害。

一、环境污染事故的出现原因

1、危险化学品缺乏正确的运输、存储和使用方式。作为一种动态危险源,危险化学品在运输过程中,恶劣的天气环境、运输工具的不安全状态、驾驶员的不安全行为都可能造成事故的发生。另外,跑冒滴漏现象在运输过程中也时常出现,从而污染生态环境。在储存和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由于工作人员疏忽大意导致化学物品的泄露燃烧,也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2、缺乏及时的污染反馈和处置能力。近年来,很多大规模污染事故,均是因前期污染信息报告上报不畅,造成环保部门无法对污染情况进行充分了解,因此导致污染事件的补救工作未能够有效开展。在现场处理突发性污染事故时,一些部门没有组织充足的人员参与其中,各管理部门之间合作不协调导致污染事件逐步扩大。在今后的二十年间,我国经济总量将持续递增,人口数量逐步增加,与此同时带来的污染负荷也将增加3—4倍,这就需要我国环保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好环境与发展的突出矛盾,使生态环境压力得到有效控制。

3、生产设备未及时维修和更换。我国很多企业由于未及时更换和维修老化设备,导致其运转不正常,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另外很多地区在水源地和居民集聚区建设大量的污染企业,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另外,很多企业缺乏安全意识,未制定正确的应急救援措施,当生产过程中发生化学物品泄露、燃烧或爆炸事故时,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急处理,从而扩大事故范围,严重污染环境。

4、缺乏完善的应对机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企业都缺乏完善的环境应急预案,当出现污染事故时,由于处置不当导致大范围的环境污染情况出现。还有部分企业虽然按照上级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应急预案,但缺乏实际操作,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在事故发生时无法在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理。

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理对策

当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出现时,环保部门需要精密组织,科学制定对策,对污染范围进行有效控制,通过深入的调查准确了解和掌握污染情况,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并迅速监测环境污染程度,全面有效的分析环境污染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将处理方案制定出来。

1、应急响应。在获取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信息后,环保部门需要及时安排工作人员认真核实现场的相关信息,并根据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科学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另外需要将处理意见和信息及时向办公室反馈。应急指挥部管理人员要根据反馈的信息,制定出应急计划,并带领工作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协调处理。监测人员要采样分析现场的污染物。在进行应急处理时,要确保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畅通,另外通过电视、广播等多媒体平台向广大群众公布污染事故状况和正在采取的措施,确保将现场情况及时传递给应急区域内的群众们,使他们能够积极配合相关应急救援工作。

2、进一步强化现场监测。首先需要明确监测因子,在进行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时,要及时确定监测因子,在获取充足的现场资料以后,可以按照数据库的资源对现场情况进行分析,结合现场调查情况初步确定应急监测的污染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便携式检测仪、检测试纸以及快速检测管等手段对污染物实施应急监测;其次要科学布置监测点,应急监测结果受采样点布置的完整性、及时性以及代表性等因素的直接影响,事故的发展态势和影响范围通过精确的监测结果能够得到充分反映。与此同时,想要使应急监测数据具有较强的说服力,需要环保部门对典型的参照样进行采集,从而确保事实清楚,客观公正的检测数据能够在处理环节突发性事故时全面呈现出来。假如遇到江河污染问题,需要在事故发生的下游和发生地布置监测点,如果水流较小或静止的状态下,则可以在不同的水层采集污染物样本。同时,还需要对出现事故区域的饮用水和农灌水进行实时监测。假如出现大气污染情况,则需要在事故的上风口布置监测点,而采样点必须设置在污染区域的人群活动区和住宅区,监测人员可根据风向变化情况对采样的位置进行及时调整。假如出现土壤污染情况,则需要在地层深处和地表层间隔性布置监测点,并采集事故附近区域的样本进行分析。监测人员要对样品进行分类保存,防止有交叉污染情况出现;再次是检测完化学样品以后,需要向公众准确、如实的告知检测报告,避免社会公众出现不稳定情绪。

3、对污染区域进行有效处理。在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出现以后,要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做好应急监测和应急处理工作。在处理过程中,工作量较大,工作涉及范围较广,因此需要多个部门联动,及时成立应急救援小组,其中包括有消防、卫生、安全、环保等多个部门,部门之间要提前做好协商工作,明确各自的职责,在应急救援过程中相互配合,互相支援。在对污染物进行处理时,环保部门要加强监督,对可再利用的固体污染物进行及时回收,对无法回收的固体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另外,要有效处理污染水源,确保其符合规定标准后再实施排放。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可能有部分污染物出现大幅扩散,环保部门要进行实施跟踪,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使污染物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得到最大限度的减少。

三、结束语

通过以上内容能够看出,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危害严重制约着生态平衡,影响着经济发展。虽然我国对相关的应急处理工作逐渐加强重视,但较低的工作效率、老旧的技术设备、较差的人员素质仍阻碍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能力水平的提升。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不断强化应急事故处理演练,从而有效控制和处置污染事故,使生态环境得到保护,人身安全得到保障,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方航;胡玮;胡琳.突发性水污染事件应急监测浅析[J].人民长江.2012年第12期.

[2]刘霞;浅谈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要求;经营管理者;2012(04).

[3]李楠;关于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处理中应急监测的作用分析;低碳世界;2016(02).endprint

猜你喜欢
突发性
颈夹脊穴为主治疗突发性耳聋验案1则
人性化护理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的应用及效果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快速识别预警改进方法
不能耽误的急症:突发性耳聋
电视新闻记者在突发性事件中的职业素养初探
不同类型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观察
突发性消防新闻宣传报道的相关思考
突发性耳聋53例不同时期行高压氧治疗的疗效观察
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