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竹筠
摘 要:镇安污水厂提标改造方案考虑保留现有生物池各部分功能不变,向好氧池中投加悬浮型填料作为附着生长微生物的载体,以此增加污泥停留时间,以满足生产要求。本论文主要是模拟镇安污水处理厂一期项目生化池好氧段添加SPR-1型悬浮填料,进行MBBR中试试验研究,为提标改造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MBBR;中试试验;TN;NH3-N
1 镇安污水厂一期工程提标改造概况
镇安污水厂一期主要指标原设计处理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标准。根据《广东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15年12月31日)文件要求,污水厂出水执行标准需从原二级标准提升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现状生化池已无法满足处理要求,需对污水厂一期工程进行提标改造扩大其处理能力,以满足更高的处理需求。
MBBR工艺(Moving Bed Biofilm Reactor,移动床生物膜工艺),即悬浮填料在好氧曝气或缺氧搅拌的动力带动下均匀流化,强化处理效果,是一种新型高效污水处理技术。采用MBBR工艺对一期工程进行提标改造的工艺思路为:优先满足脱氮所需的缺氧池容,好氧区池容不足部分通过投加填料补充,保留污水厂一期生物池厌氧区池容不变,将现有好氧池第一廊道改为缺/好氧调节区,在好氧区投加悬浮填料,设置MBBR区,强化好氧池有机物氧化和硝化功能,保证COD和NH3-N的有效去除。
2 中試试验
2.1 试验目的
1)为达到一级A出水水质要求,拟在一期现有生化系统的基础上,将原好氧区第一廊道改为缺/好氧调节区,由此引起的好氧区池容减少、停留时间缩短等变化,采用在好氧区第二廊道投加悬浮填料的方式,强化好氧池中有机物氧化和硝化作用,以确保NH3-N的有效去除。
2)对污水厂一期工程改造方案进行中试试验模拟,考察升级改造后工艺对当前进水水质的处理效果并验证工艺可行性;
3)考察改造工艺系统的去除效果,尤其是硝化效果,同时验证MBBR工艺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4)中试试验通过模拟现有好氧池改造后运行过程,为提标改造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2.2 试验装置与方法
2.2.1 工艺流程图
2.2.2中试装置
2.2.2.1试验原理
本次中试试验装置采用镇安污水厂中试基地中试装置进行,利用B池模拟生化池好氧区,通过对B池投加悬浮填料与镇安一期东生化池好氧段对比进行试验,投加的填料体积大概是2.5m3,填充率约为12.5%。试验在B池投加悬浮填料,中试试验B池进水从一期东生化池厌氧末端利用潜水切割泵抽取,B池通过曝气及机械搅拌使池内填料流化。试验过程观察投加填料后的挂膜情况,定时取样对出水水质进行检测。本试验加入B池的填料为空白填料,即填料上没有生物膜的。
2.2.2.2试验过程
第一个阶段(2月27日至4月13日),利用中试基地中试装置B池作为MBBR池,D池作为沉淀池进行试验。由于设备自身原因,此阶段试验过程采用间接进水与间接出水运行方式,类似序批式SBR工艺运行方式运行。(共50日)
第二个阶段(4月16日至4月30日),进行了中试装置改造,继续沿用潜污泵取水方式,在B池出水堰位置安装了孔径为10mm、孔距为10mm大型钢板出水拦截筛网,可有效拦截填料不随水出流,并实现填料良好流化,试验过程拦截筛网没有出现污堵现象,实现了中试连续进水试验,反应后的混合液直接从B池的出水堰位置流出,取消D池使用,取样时通过人工方式取出水混合液,沉淀后取上清液进行检测。(共15日)
2.3 中试试验结果与分析
2.3.1第一阶段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一阶段中试试验TN出水效果如图2.3.1-1、图2.3.1-2所示。此阶段中试工艺对TN表现出较好的处理效果,TN处理效果优于污水厂一期东池同期。此阶段后期出水TN稳定达到15mg/L以下,甚至可达到10mg/L以下,试验组TN在好氧段平均去除率为26%,对照组TN在好氧段平均去除率为9%,去除率增加17%分析原因主要为:
1)第一阶段中试试验过程采取间接进出水序批式运行方式,在按照进水-反应-出水运行周期中,B池在反应周期结束并出水至低液位后进水初期,池中混合液中NO3-N浓度较高,B池在大量进水的条件下,生物池中活性污泥混合液溶解氧值很低,为0~2mg/L,混合液中高浓度NO3-N可充分利用进水中有机碳源进行反硝化脱氮;
2)中试装置在间接进出水序批式运行方式下,进水初期池层中混合液溶解氧数值偏低,在试验后期,在随着填料生物膜挂膜至逐渐生长成熟,在外界环境溶解氧值偏低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
第一阶段试验过程中在上述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中试试验中MBBR-活性污泥复合系统对TN表现出良好的去除效果。
第一阶段中试试验NH3-N出水效果如图2.3.1-3、图2.3.1-4所示。此阶段中试试验出水可达到5mg/L以下,有时可达到1mg/L以下,与对照组相比,出水波动比较大,试验组NH3-N平均的去除率为84%,对照组NH3-N平均去除率为97%,去除率减少13%。分析原因为:
1)第一阶段中试试验中,活性污泥混合液在池中的停留时间约为3h,中试装置B池一个周期结束进入下一周期时,进水从低液位升高至高液位过程中,混合液溶解氧呈逐渐升高状态,在进水初期一段时间内溶解氧较低,约为0~2mg/L,不能满足氨氮硝化所需溶解氧量,好氧池处于好氧状态的水力停留时间小于3h,进水初期溶解氧不足以及水力停留时间缩短,共同导致中试装置中NH3-N反应不完全,出水NH3-N呈现波动状态。
2)进水口与取样点位均在池面上方,取样时极容易取到刚进入B池未来得及反应完全的高浓度进水混合液,从而导致检测出水NH3-N值偏高。
3)反应过程中溶解氧不稳定,B池不能实现推流效果,生化池混合液在B池中停留时间不一致,反应时间不足,导致出水NH3-N去除率不及对照组。
2.3.2第二阶段试验结果与分析
第二阶段中试试验效果如图2.3.2-1、图2.3.2-2所示。
此阶段试验过程中溶解氧可稳定维持在2~4mg/L左右,中试中投加的悬浮填料数量可提高单位池容容积负荷约为20%~30%,试验中水力停留时间由4.5h缩短至3.3h后,中试出水氨氮一直持续保持稳定的效果,试验组NH3-N平均的去除率为92.5%,對照组NH3-N平均去除率为90.9%,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出水氨氮较为稳定。
池中溶解氧可达到2~4mg/L,池中始终处于好氧环境,而反硝化去除TN所要求去环境为溶解氧低于0.5mg/L的缺氧环境,悬浮填料表面生物膜虽可发生同步硝化反硝化现象,去除TN量约为10%~20%,但不是TN去除的主要途径,综上,在第二阶段中试试验过程中对TN去除作用有限,试验主要是考察改造后生物池好氧系统的NH3-N及有机物去除作用。
3 中试悬浮填料生物膜生物相
如图3-1所示为新填料挂膜前与挂膜初期填料挂膜情况。中试试验过程中经初步培养驯化后,目前为填料挂膜初期,悬浮填料表观挂膜良好,处于半成熟状态,已具备良好的污染物降解处理效果,后续经过进一步培养驯化后,污染物去除稳定性能力与抗冲击负荷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
中试进水浓度偏低,COD平均在50mg/L左右,而生化系统里污泥浓度较高且污泥龄较长,MLSS为4500~5000mg/L,不太利于快速挂膜,因此要完全挂膜需要较长时间。后续实际生产运行过程中,可降低生化池中污泥浓度,缩短污泥龄,实现快速挂膜。
如图3-2所示,通过镜检填料表面生物膜生物相发现,填料表面生物膜生长良好,生物膜密实紧致,各类菌群中指示性微生物生物相丰富,存在较多的钟虫、累枝虫、轮虫等原、后生动物,指示性微生物种类丰富,数量多且活跃性高。
4 中试试验总结
1)第一阶段中试试验过程中试装置B池以间接进、出水序批式方式运行,生化池系统中溶解氧等运行参数控制不能稳定,以及设备自身存在的问题,导致出水氨氮波动较大;
2)第二阶段中试试验过程实现了连续进出水运行方式,中试装置B池中悬浮填料生物膜日渐生长成熟,B池中生物池系统处理效果较第一阶段更加稳定,出水氨氮均值为0.4mg/L,处理效果优于同期污水厂一期东池出水;
3)第二阶段中试试验中通过提升水量模拟停留时间从4.5h降低3.3h(改造后好氧池水力停留时间),出水氨氮仍稳定且优于污水厂一期同期出水,验证了通过投加悬浮填料可显著提高单位池容的处理负荷,MBBR工艺可解决镇安污水厂一期池容不足的实际问题,可适用于一期生化池提标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