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枫
摘 要:内部审计是一项客观、独立的专业性活动,主要通过建立规范化的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发挥控制和治理的作用,保证企业流程架构的合理性和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等,从而给企业增值。国企内审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现阶段仍存在一系列问题,影响着企业的运营和发展。本文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进行分析,并且提出解决办法从而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国企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分析
现如今,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非常明显,企业的竞争激烈,企业内部审计在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有竞争优势就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使得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保障,改善企业的经营状况,促进企业实现更多的价值,在企业内部审计进行完善时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要及时的尽心解决,使得企业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促进企业的进步发展。
一、国企内部审计风险的内容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指当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活动事项的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错报、漏报,或者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大漏洞、缺陷或未被有效执行,或者经营管理存在重大舞弊时,内部审计人员经过审计未能发现或失察,且发表不正确或不恰当的审计意见,造成审计对象和与之相关方面遭受损失或损害,并由此引起审计主体承担这种责任的风险。
二、国企内部审计风险的原因
(一)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内部审计是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企业自我约束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保障企业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保证经营合法合规及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但是,在现行国企的内审制度中,内审目标仍以财务上的查错纠弊为主,简单地把内部控制局限在财务领域。内审机构设置不健全,缺乏独立性。在内审机构设置上,一些国有企业的内审部门在企业组织中的地位较低,甚至将内部审计归总会计师领导,或是与其他机构合并,这样,企业内审工作的开展会在受到不利牵制和干预,不能保证审计组织的独立性,难以发挥内审机构的作用。
(二)内部审计的方法不足
目前,国企内审的主要审计目的是“查错防弊”,内审人员风险观念淡薄,审计风险控制因素考虑较少,更谈不上运用最新的以风险导向为核心的审计方法来防范和化解风险。内部审计中抽样技术虽已被广泛应用,但是内审人员在运用这一技术时,基本上全凭审计人员的主观标准和经验来确定样本规模和评价样本结果,这种判断抽样极易遗漏重要事项,形成审计风险。
同时,许多企业内部审计制度不完善,如审计机构缺少事前的审计计划、事中的审计程序和报告期的审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不完整,一般仅记录审计问题事项,而未记录审计人员认为正确的审计事项,使得审计复核、审计质量控制无从入手;审计报告以协调关系为出发点,以肯定工作成绩为基调,问题定性模棱两可。这都使内部审计质量得不到保证,更谈不上防范风险。
(三)内部审计的程序不够规范
审计的程序对审计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当中,工作人员对审计的工作参与不是很积极,审计部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对程序进行缩减,忽视了审计的重要性,这样会使得审计风险产生,也降低了内部审计的作用。
(四) 内部审计的质量不高
只描述现状,对审计事项不进行评价,不表示意见是内部审计风险的一个特征。随着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企业会遇到许多以前未曾出现过的事项。一方面,由于许多事项本来就在发展变化中还没有相应的评价标准,暂时还看不清孰是孰非;另一方面,有的内部审计为了避免审计风险,对所审计事项不敢定性,甚至不敢揭露,对所见的事项只就事论事,或罗列事项、数据,或描述现状,不进行评价,就更不要说提供一些处理意见或为领导提供建设性决策意见了。
(五)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进行审计工作要具备审计的素质,审计的素质有很多方面,主要有专业技能、职业道德、价值观、工作责任,等等都都是影响企业的审计质量原因,我国的审计人员目前来看还不符合概念上的要求,还需要不断不得提高。企业对审计的员工培训不够,对审计队伍建设不够,导致审计人员素质不高,审计人员缺乏改革创新意识和全局意识,职业道德规范不够完善,阻碍审计工作的开展。
三、国企内部审计中风险控制的主要方法
国企内审应从传统的查错防弊转向内部管理服务,从财务领域扩展到企业经营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做好内部控制评价,以内控为主线组织开展内部审计,使内审能够更好地实现公司目标,监督管理企业内各部门的经营情况。
(一)建立独立性的审计机构
国有企业内部的独立性能够自己影响企业内部审计的效果,所以要加强独立性的建设。首先,企业应当授予内部审计部门适当权利以确保其独立地履行审计职责,内部审计由董事会领导,使审计计划安排、审计方法措施更有针对性,减少高管对内审的人为干预。其次,公司领导要使财务机构的权利和内部审计的权利分离,要提高审计的层次结构使得审计工作更具有系统性,内部审计人员必须是财务部门以外的,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胜任能力的从业人员。再次,企业要对审计部门的建设给予一定的支持,对建设拨出使用的经费,企业还要推行回避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的客观性,建立审计委员会,具体领导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二)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内审方法
在审计方法上采用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使审计风险与整个审计过程密切联系起来,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符合性测试、实质性测试、分析性检查等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内部审计风险。近年来,风险基础审计在世界各国已广泛应用,其原因就在于它从审计准备阶段开始就考虑审计风险。我国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也应尽快实现向这种审计模式的过渡,以提高审计质量。
(三)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内审质量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关键在于识别和防范。在审计工作中,内部审计人员要认真履行职责,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性,严格执行审计程序,并通过分析判断,准确识别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制订防范风险的措施。此外,审计人员应学会自我保护,以有效规避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要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准则及实务指南,结合所在组织的具体情况,以及日常开展的审计项目,规范基本审计程序,可以减少审计人员在工作中的随意性。 同时,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制度,机构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使审计业务工作按照预定的审计目标,根据规范的审计程序运行,以便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效率,降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四)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内审人员的水平
建立有效的竞争激励机制,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考核,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以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审计队伍。首先,要求内审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高的政策水平,必须对内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其道德修养和政策水平,牢固掌握国家财经法纪和企业规章制度,才能对企业财务收支和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有效审计和客观、公正的评价,为企业经营管理者提供生产经营决策的科学依据;其次,内审人员需要有较为扎实的基本功、业务能力和审慎的工作态度,同时要不断的补充、学习各种新型的技能、工具。再次,要形成良好的風险控制环境。企业管理者素质等因素的提高也对控制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减少对内审人员的“负面”施压,从而有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好的控制环境的建立,有利于充分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振勇. 注册会计师审计定价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5.
[2]白娅. 期间费用审计风险分析及控制——A医药国企案例研究[J]. 商,2016,15:141.
[3]张新杰. 基于价值创造和风险控制下的集团内部审计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2017,05:44-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