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任惠 陈冠南
摘要 根据2008—2014年茂名市农区鼠害监测情况,概述了茂名市农区鼠害的主要种类、发生危害情况和危害特点,并提出农区鼠害综合防控措施,为鼠害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关键词 鼠害;综合防治;农区;广东茂名
中图分类号 S44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113-01
1 农区鼠害种类
据2008—2014年调查(表1)可知,茂名市农区鼠害黄毛鼠占绝对优势,占总群数量的72%;其次是小家鼠,占21.2%;板齿鼠,占6.8%。近年来,小家鼠数量在农户庭院迅速增加,给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2 危害概况
2008—2014年农区鼠害总体发生程度为中等,局部偏重发生,发生面积约120万公顷次,防治面积约110.4万公顷次,防治率达92%。
3 危害特点
3.1 普遍性和季节性
茂名市1年中各个时期、各类生态农田几乎所有农作物均遭受鼠害。2—3月的春播春种期、6—7月的作物夏收期和10—11月的中晚稻成熟期是鼠害最严重的3个农田生态时期。
3.2 冬春季田鼠相对集中
冬春季田间植被覆盖度低,田鼠相对集中在田基、路基,活动路线相对稳定,形成清晰的鼠路[1]。鼠夹一般沿路基和田基布置,所以冬春季夹鼠率高于其他时期。据调查,一般田间冬后鼠迹指数为20,局部高达40左右,100 m路基一般有新鼠洞15~25个,100 m田基有新鼠洞一般7~16个。采用夹鼠法系统监测捕获率为1%~8%。晚熟水稻受害率一般为1%~6%,个别为13%~28%,高的达60%;冬春季蔬菜受害率在12%~30%。
3.3 鼠类为害作物特点
黄毛鼠和板齿鼠对水稻的危害波及整个生育期,而小家鼠只在水稻芽期和成熟期危害。在芽期,黄毛鼠、板齿鼠和小家鼠等进入秧田盗食谷芽[2]。苗期至幼穗分化期,黄毛鼠和板齿鼠均咬断植株取食稻茎。在水稻孕穗期,黄毛鼠和板齿鼠咬断植株剥吃幼穗。在水稻成熟期,小家鼠爬上稻株剥吃谷粒而不咬断稻株;但黄毛鼠和板齿鼠是将稻株咬断后再盗食谷粒。被害植株生长受阻,甚至导致水稻整株失收,影响水稻产量。
3.4 鼠密度回升快
据多年监测调查,一般成龄鼠每年可繁殖3~4胎,每胎可产子4~7头,幼鼠性成熟快,一般经过3~5个月交配产子。经药物灭鼠效果在80%以上,约经5~6个月,鼠密度又可回升到原来的水平[3]。
4 综合防控措施
4.1 科学制定和落实灭鼠技术措施
针对茂名市鼠害发生特点、作物布局和气候条件,制定以药物毒杀为主和其他措施相结合的农田鼠害综合治理技术,经多年验证,此技术科学、可行、操作性强。
4.2 长期监测与不定期监测相结合
为系统掌握茂名市害鼠的种群结构和田间发生、消长规律,在各类型农区设立鼠情监测点,由专人负责,坚持定点、定期监测,在防治关键季节抽出骨干力量,进行鼠密度调查,有效地掌握了鼠情发生动态,为灭鼠工作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4]。通过多年的监测,掌握了鼠害发生规律:①黄毛鼠为主要优势种群;②板齿鼠耐药性强,将会成为今后难以对付的种群;③全年的雌雄比为1.0∶1.2~1.4;④雌鼠对鼠药较敏感,但回升较快,经2~3个月雌雄比例趋于平衡;⑤鼠密度高,危害重;⑥水稻受害峰期为孕穗期。
4.3 加强技术培训、宣传和经验交流
农田灭鼠工作是技术性强、安全性要求高的工作。各级植保部门按照“全方位,五统一”要求,即不分农田、村庄,不分耕地、荒地,全方位进行灭鼠;统一指挥、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方法、统一配制诱饵,积极做好宣传、培训工作。防治关键季节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媒体以及编写印发资料等手段大力宣传急性剧毒鼠药危害性、科学灭鼠知识和保护利用天敌,提高群众对鼠害的认识和灭鼠意识。
4.4 选用对口药剂
杀鼠迷、敌鼠钠盐等抗凝血类鼠药是茂名市的主要选用药剂,约占农田灭鼠药剂的85%,其中7.5%杀鼠迷水剂由于使用简便、高效、安全,使用范围广,占全市农田灭鼠药剂的40%,个别地区占90%以上[5]。
4.5 抓准灭鼠时机
全年灭鼠着重抓好2个时期,一是冬春之交,二是秋季。其中,冬春之交是茂名市灭鼠的最有利时机,因为此时天气干燥,害鼠比较集中,鼠粮短缺,鼠路明显,易于投放毒谷,且毒谷在田间不易变质。
4.6 落实“全方位,五统一”技术措施
由于鼠害的迁移、繁殖力强,决定了鼠害防治工作必须连片大面积统一治理,全面落实“全方位,五统一”技术措施。
4.7 建立农区鼠害综合防控示范区
在信宜市池垌镇、高州市金山街道办、茂南区金塘镇、化州市丽岗镇各建立农区鼠害综合防治示范区1个,每个示范区面积66.67 hm2,开展0.01%溴敌隆毒饵小包装灭鼠试验,通过抓重点、搞示范、以点带面,大力推广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突出实施以生态灭鼠为基础、化学药物灭鼠为重点的防治措施;抓住防治适期、药物选择、投饵技术3个技术关键;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物力;不漏房、不漏间、不漏有鼠外环境[6]。狠抓春、秋2季农区统一灭鼠活动,确保灭鼠药剂质量,提高投藥覆盖率和灭鼠效果。通过各灭鼠示范区调查,灭鼠前鼠密度为10.5%~15.2%,灭鼠后鼠密度下降为1.5%~2.3%,防治效果80%以上。
5 参考文献
[1] 姜策.辽宁省农区鼠害发生趋势预测[J].新农业,2011(2):21.
[2] 阿梅.西藏农区鼠害发生和防治措施[J].西藏农业科技,2008(1):31-33.
[3] 郭永旺.2017年全国农区鼠害发生趋势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7(2):50-52.
[4] 伦溪鹏.农区鼠害的有效防治处理策略分析[J].现代农业,2017(4):51-52.
[5] 隋晶晶,冯志勇,黄立胜,等.农区鼠害控制技术研究进展[J].广东农业科学,2006(5):46-58.
[6] 梁建平,郭永旺,施大钊,等.农区鼠害监测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研制[J].中国植保导刊,2009(5):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