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光之城》中贝拉的人格分析

2017-09-06 08:39丁曼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8期
关键词:贝拉

丁曼

摘 要:《暮光之城》系列小说自2005年相继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很大轰动。基于该小说改编的电影一经上映,更是吸引了一大批影迷的眼球。鉴于读者对这部小说的关注程度只增不减,很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该故事的情节,人设进行研究。其中作为女主角的贝拉,从简单的一名中学生最终转化为吸血鬼的曲折经历更是研究之热点。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论解析贝拉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揭示其成长过程中人格结构的动态平衡。

关键词:《暮光之城》 贝拉 人格结构

一、引言

《暮光之城》系列小说是由美国女性作家斯蒂芬妮梅尔创作而成的。该系列小说共有四部,分别为《暮光之城:暮色》、《暮光之城:新月》、《暮光之城:月食》、《暮光之城:破晓》。小说以中学生贝拉来到福尔克斯小镇之后展开叙述,主要讲述了作为人类的女孩子贝拉与吸血鬼家族成员爱德华之间曲折的爱恋经过。小说一经出版,好评如潮。美国图书馆协会授予其“十大青少年优良读物”以及“十大最佳丛书”等赞誉;《时代》周刊、《纽约时报》也先后给予好评。作为女主角的贝拉,从最初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小个性逐渐成长为一个独立,勇敢的爱人,母亲形象,耐人寻味。在这个成长过程中,贝拉内心深处一直处于痛苦状态,徘徊于其三部人格之间,最终没有打破该平衡状态,实现了最为圆满的结局。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论来剖析贝拉其内心中本我、自我、超我之间的斗争,通过对故事细节中主角在三部人格之间的转换的分析,希望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能保持人格结构中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平衡,健康理性的生活。

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

20 世纪20 年代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其早期理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基础上进行修正补充后引进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重人格理论,用以说明人的心理的动态性,个体性和社会性(车文博1992 129)。弗洛伊德以“一仆三主”的比喻来形容本我、自我、超我的相互依存、相互冲突的关系。他说:“有一句格言告诫我们,一仆不能同时服务两个主人,然而可怜的自我却处境更坏,它服侍着三个厉害的主人,而且要使它们的要求和需求相互协调。这些要求总是背道而驰并似乎常常互不相容。这三个专制的主人就是外部世界、超我和本我”(1987 86)。他强调了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的整体,在不同时间内,三部分对个体行为产生不同的支配作用。一般情况下,本我、自我与超我处于相对平衡状态,若这种平衡被打破,个体的人格将会发生不可测的变化,其生活也会处于糟糕的境地。本质上,完整的人格模式能展现个体从本能、欲望进而成为具有社会属性和文明标志的成长历程。

三、贝拉人格中本我、自我、超我的体现

(一)本我

本我是由本能来承担的,是人格结构的基础、动力。其中包括不受约束的性本能冲动,以及饥饿、渴等与生命延续有关的本能能量。它在要求满足方面

没有是非观念,也不会考虑道德的束缚。作为主人公的贝拉,在小说中多处的行为表现都体现了其作为人类的本能特性。

《暮色》中身为中学生的贝拉对爱德华一见钟情,这是人类原始本能中对爱情的一种渴望。贝拉追随自己内心,与爱德华关系渐进,尽管爱德华冷漠,难以捉摸,贝拉始终被其所吸引,虽然身边人一再提醒她爱德华是一个危险人物,贝拉也控制不住的要接近爱德华。而在爱德华为了救贝拉表现出其吸血鬼的“超能力”之时,贝拉也没有恐惧的后退,而是更加为爱德华所吸引。这是因为看到爱德华,有爱德华在身边,贝拉就会感到开心,快乐,这正是爱之本能。在《新月》中,在贝拉得知爱德华吸血鬼身份且在家庭聚会上差点受伤时,其恐惧,害怕的情绪溢于言表,这是对于生的一种诉求,对死亡的一种恐惧。而爱德华出于保护贝拉之心而离开福尔克斯小镇之时,贝拉此时的人格平衡被打破,对生活失去希望,本我身心愉快得不到满足,便做出了一系列极端行为。她的运动神经不发达,却偏要去骑摩托车,发生事故也不在乎,甚至在失去爱德华消息的痛苦情绪下,放弃生的本能,寻求死亡以带来本我的解脱,奋身跳下悬崖,这一系列都在宣示着其人类本性的“快乐原则”得不到满足,本我结构彻底被破坏,使人的精神处于崩溃的边缘。最后一部《破晓》中贝拉的行为表现了其身上另一本我特性,即对男女之情的渴望。当贝拉与爱德华最终克服重重阻碍得以结为夫妻之时,爱德华顾及在与贝拉行房时会伤害贝拉,于是总是忍耐自己,小心对待贝拉,但是,从其本性以及贝拉内心来看,两者并不快乐。此时的贝拉便强烈要求爱德华将其转化为吸血鬼,这样两人可以真正快乐的在一起。从这种不在乎外界看法,迫切的追求性本能的行为可以看出,其人格中本性的力量之强大。

(二)自我

自我在整个人格结构中执行着控制和管理人的行为的职责,它主要协调超我和本我的关系,使它们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主要表现在个体采取一些心理措施和防御手段,对本能进行压制,且把自己的欲望和行动调和为社会所接受的、对社会和人类有益的行为。

主人公贝拉是以一个沉稳安静、独立自主、性格孤僻的中学生形象出现在故事开头的。这种性格正是受其生长的社会环境,家庭氛围的渲染下形成的一种自我意识形态。首先,由于父母离异,从小与不太会照顾自己的母亲一起生活,这种家庭成长下,贝拉学会隐藏自己内心真正的情绪,也就是本我对母爱,父爱的诉求,学会了独立,并且反过来照顾母亲情绪,为了让母亲追求其“爱情”的快乐,选择搬走与父亲生活在一起。内心深处,贝拉是拒绝搬走的,但是,自我与本我斗争之后,其理性战胜了感性,自我做出了对身边人有益的决定。贝拉搬去与父亲居住在一起之后,当得知父亲给买了一辆车时不是感到惊喜,而是怀疑且内心抵触,想着自己买一辆。而在平时也不怎么和父亲聊天,更不会刻意接近父亲,关心父亲,可见贝拉与父亲之间本质上是存在沟通障碍的,她并不想和父亲的关系更加亲密,或者说在贝拉本我意识中,父亲这一概念并不深刻。但是与其生活期间,贝拉却愿意为父亲做饭、洗衣服、做家务。出门时也会向父亲请示,在與吸血鬼斗争中,还会顾及父亲的生命安全,这一系列行为都是在自我意识下作出的选择,符合其懂事,乖巧的人格特征,为家人和社会所接受。此外,在贝拉确认与爱德华的感情但爱德华却离开了福尔克斯小镇之后,贝拉伤心欲绝,这时候雅各布及时出现在了贝拉的生活中。雅各布对贝拉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陪伴贝拉走过最艰难的时期。在其他人眼中,雅各布虽然不如爱德华英俊帅气,但却是真实陪伴在贝拉身边的人,青春而又率真,很适合贝拉。正是由于这些世俗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贝拉也曾违背本我对爱德华深深的依恋,转而考虑与众人认可的雅各布相恋,这一心理活动正是使贝拉的本我对唯美爱情的诉求得不到满足,而向这个世界做出的妥协与让步。

(三)超我

如果说本我的目标是在于追求快乐,自我则是受限于现实,那么超我便是追求绝对完美。超我有着非现实性,也有着它所谓的原则性,要求自我服从其内在的规则,在批评指责自我的行为的同时,要求自我必须满足本我所需,且考虑不能违背超我的价值观。简言之,超我是个体人格的升华。

贝拉人格上的超我特点体现在得知爱德华是吸血鬼之后的一系列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中。首先,她自我意识中深知人类与吸血鬼是不可以相爱的,这违背社会现实,但是本我对爱的需求使贝拉情不自禁靠近爱德华。这时的贝拉内心十分痛苦,纠结,但是最终还是选择遵从本心,与爱德华结婚,承担不其能达到超我完美人格的后果。此外,在同爱德华一起与维多利亚等一伙吸血鬼斗争中,贝拉在一开始也是在超我为主流意识下躲在爱德华身后,不愿沾染鲜血,认为这是违反良知的行为。但是在爱德华即将被维多利亚刺伤的危急时刻,贝拉打破超我中理想主义的状态,割伤自己的手臂,吸引维多利亚的注意,使爱德华得以打败维多利亚。贝拉在当时境况下,已经意识到如果自己这个行为的后果——不是维多利亚亡,便是自己或是爱人生命的终结。但是,虽然内心有不能达成超我目标的痛苦,不安,及对维多利亚的愧疚之情,她依然也只能这样去做。当然,贝拉在追求人格中超我部分时也曾下意识的追求理想状态,力求遵循自我良心要求。这一点在其得知自己怀孕之后的一系列行为中可以体现出来。在有了宝宝之后,她开始有了作为母亲的一种责任感和保护欲。由于这个孩子有吸血鬼血统,又混有人类的基因,所以具有着不可预测的能力和个性,极有可能具有伤害力。而且,怀孕初期便对贝拉有攻击行为,爱德华及雅各布都曾多次苦口婆心的说服贝拉打掉这个孩子。但是贝拉坚持己见,认为世界上每个生命都值得珍惜,并且任何抛弃孩子,放弃生命的行为都是不负责任的,也会遭受良心的谴责。于是,历经千辛万苦,冒着自己生命危险的贝拉还是为爱德华生下了可爱的女儿。这个小生命不仅仅是两人爱情的结晶,更是贝拉在追求人格的超我层面取得一种胜利的代表。在贝拉最终转化为吸血鬼之前,对于孩子的一切处理方式,可见其一直保持着作为人类的良心,追求生命的理想状态,尽管不够完美,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超我状态,但最终还是维系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人格之间的平衡,却是难能可贵。

四、结语

贝拉作为作者斯蒂芬妮梅尔笔下的一个由人类转变为吸血鬼的主人公形象,具有人类人格结构的代表性。在追逐爱情与成长过程中她不断在满足本我所需,包括心理和生理上。但是由于本我中有些诉求与超我结构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明显的矛盾,这时自我结合社会影响和道德信念进行取舍,逐步趋向于超我对个体的完美要求,最终历經千辛万苦,维系了三部人格的平衡,得以与爱德华长相厮守。贝拉的整个成长过程虽然一波三折,但整体是健康有序的发展,这对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类意义重大,每个个体都应该意识到维系个体人格体系平衡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权衡生活中的利弊,进而积极快乐的生活。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弗洛伊德主义论评[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129.

[2] (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新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86.

[3] 李越风.浅析《暮光之城》中的温馨世界[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2):116.

[4] 王静.《暮光之城》:真爱源自禁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4):140.

[5] 韦婧.从弗洛伊德的“三重人格”剖析Jude Fawley的人格[J].安徽文学.2009(10):240.

猜你喜欢
贝拉
奥曲肽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老狗贝拉
纽约一条狗将继承百万豪宅及高额基金
唠叨的妈妈
四十九条围巾
带你看世界:男子陪癌症晚期爱犬踏上旅程度余生
带你看世界:男子陪癌症晚期爱犬踏上旅程度余生
三根横线的秘密